“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2000多年後,在莊子曾經仰望過的這片星空中,出現了一家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身影,它是吉利。
近日,吉利控股宣佈,時空道宇自主設計完成的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目前已通過各項鑑定試驗與測試,預計將於2020年內完成發射。
一石激起千層浪。
汽車行業裡第一個與衛星、火箭產生實質性聯繫的是埃隆·馬斯克。具體到中國,在此之前,最狂野的想象不過是給商業火箭貼個牌,指著火箭上的碩大LOGO,來一次蹭熱點的營銷。
前者是將出行概念做了進一步的衍生,後者不過是銷售嘴裡引導消費的噱頭,不提也罷。
中國放牛娃與硅谷科技狂人的衛星,是為未來的智能駕駛服務的。L3級別以上的高水平自動駕駛需要釐米級的定位技術。在人口稠密地區,通過5G或汽車傳感器融合定位來解決,而在不適合大規模鋪設5G基站的地方,主要依靠衛星定位技術。
吉利計劃在2020年展開全球首個商用低軌導航增強系統,馬斯克的Starlink(星鏈)等,都屬於衛星定位技術中的星基增強系統。相比於眼下常用的地基增強系統,這一系統通訊能力更強、覆蓋範圍更廣、維護成本更低、同時能支持的用戶數量更多。星基與地基增強技術的一體化、通信與導航功能的一體化已成為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建設方向。
投身這一領域的企業並不少,但用戶在應用服務時,不得不綁定接收器硬件或選擇某一家的星基增強系統。有所準備的企業面對的是一個龐大而富有潛力的市場,在摩根士丹利研究中心的預測中,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將產生超過1萬億美元的收入。而沒有相關佈局的汽車製造商只能處處受制於人,在智能駕駛的時代徹底失聲,等待著它人的“賦能”。
吉利的目標很明確,佈局自己的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在星基增強系統的空間段、地面段、應用端的所有核心技術上,達成全面自主可控。
當然,類似計劃並未帶來眼下可見的經濟效益。以Space X為例,其在2019年頻繁的火箭事故一度將馬斯克推到了破產的邊緣。真正能讓馬斯克攫取到經濟價值的,還是特斯拉。
很多人都在研究特斯拉成功的秘訣,是大屏的電動汽車嗎?顯然不是。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不振,已經表明我們對新能源的利用方式有待商榷。在電池技術瓶頸突破前,電動車不過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打打鬧鬧,不敢試探外圍燃油車的地盤。任何在續航、安全性等電動車技術指標上對標特斯拉的企業註定失敗。
火星移民、太陽能、衛星、火箭,馬斯克自己把構建為喬布斯之後又一個美國式科技圖騰,用一系列浪漫而遙遠的詞彙,調動資本市場與消費者的心智,成為特斯拉背後那輪令人著迷光環。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價值灌輸,他這輩子都不可能登上火星,也沒可能把人類變成黑客帝國的一節電池,可用戶甘願同他一起,去夢想、追求和尖叫!這叫“品牌共情度”。
中國的放牛娃,並不擅長這個。如果說具象化的美國夢是一個金髮碧眼的小子用伶俐的唇舌把一個概念吹得天花亂墜,騙得第一筆投資後才開始考慮落地的問題。那麼具象化的中國夢就是黑髮黑眼的農村小夥,在黃土地上辛勤耕耘,用汗水換來糧食再換來錢,購置農具和牲口,蓋起自己的小洋樓。
吉利恰是如此。從造冰箱的鄉鎮企業起家,到如今旗下擁有吉利、領克、幾何、沃爾沃、極星、寶騰、路特斯、倫敦電動汽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太力飛行汽車等品牌的全球性集團。構築完橫向意義上的體量,品牌架構已然堪比大眾後,吉利需要的是高度。
航空?那是放牛娃吃飽喝足之後才會考慮的事,在這片土地上,踏實是為人所敬重的品格。在形成產品力自信後,吉利正構築起中國人對中國車的品牌自信,文化自信,明確了自己的“最美中國車”“為中國人造好車”的定位。形成現階段的消費者共識、形成品牌忠誠度後,再去探索建立品牌共情度,打造文化符號意蘊與品牌想象空間。
這絕不僅僅是營造科技人設、延伸產業鏈那麼簡單。
在水滴汽車APP《大危即大機:“後疫情車市”8個預言》一文中就提出,中國車企品牌未來需要解構我們自己的太空文化。它是華夏天道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的先祖和聖賢,從開始創造華夏文明,就是以天地為鵠,以日月星辰為錨定,以整個宇宙做為我們文明的展開空間。
我們很高興的看到,中國的放牛娃,終於開始放眼天外。
閱讀更多 水滴汽車App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