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古城 這裡是京西第一府

長城網訊(商帆)為防控疫情,全省文化和旅遊景區暫時關閉,取消了一切人流密集場所活動。圍繞特殊時期群眾文旅生活需求,河北省文旅廳以“互聯網+文旅”的形式,開設“雲遊河北 平安過年”系列專題,今天讓我們一起體驗宣化古城的前世今生。

宣化,自古就佔據著燕北地區的軍事重鎮的地位。自漢代起,宣化歷為州、府、郡、縣的治所,明為九鎮之首,直至清康熙年間設置宣化府。正是“去京師不足四百里”的地理方位決定了“京西第一府”的地位。

宣化古城 这里是京西第一府

如今的宣化古城依舊保留唐代的規模。最早宣化城均為土城,城池大致位於鐘樓西街,皇城橋北街以東的範圍。城牆每邊長約500米左右,恰好與《周禮·考工記》中“天子之城方九里,則知公七里,伯侯五里,子男三里”的長度大致相符。

宣化古城的主軸線上巍然上屹立著清遠樓、鎮朔樓和拱極樓三座氣勢恢宏的樓宇,三樓自北向南一字排開。

宣化古城 这里是京西第一府

清遠樓。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清遠樓位於古城正中,建於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上實下空。殿頂是重簷多角十字脊歇山頂,外形酷似黃鶴樓。東南西北四個層簷下分別懸掛“聳峙嚴疆”“清遠樓”“震靖邊氛”“聲通天籟”四副匾額,對應安定、昌平、大新、廣靈四個城門。樓中懸有一口明代銅鐘,當年八國聯軍入侵宣化時,義和團戰士就在清遠樓鳴鐘聚義,一同抗擊外敵。

宣化古城 这里是京西第一府

鎮朔樓。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一座標準的傳統城池不會缺少鼓樓,而鎮朔樓就是宣化古城的鼓樓。鎮朔樓建於明朝初期,名字取自鎮守宣化府的總兵官掛“鎮朔將軍”印。北側的樓簷下懸掛乾隆皇帝親手御筆的“神京屏翰”大匾,喻意宣化為防守京畿第一屏障。

拱極樓是宣化古城的南大門,距清遠樓1.2公里。“拱極”二字有拱衛京師、戍衛邊境之意,與清遠樓和鎮朔樓不同的是,拱極樓與宣化古城牆相連,承擔著軍事防禦的使命。歷史上的拱極樓除設有甕城、月城、溝塹、吊橋外,還建有關城,是宣化城中唯一帶有關城的城樓。

在原河北宣化師範學院院內,有一座以五條巨龍為主題圖案的磚雕影壁,俗稱五龍壁。五龍壁磚雕是元初彌陀寺的一部分,相傳此寺是在元太祖五年由靈智大師雲遊返回故里宣化時主持修建。

宣化古城 这里是京西第一府

五龍壁。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五龍壁為山式影壁,高5米,寬4.15米,用盡浮雕、縷雕工藝。畫面上方是朵朵祥雲,下方是滾滾波濤,其中三條龍以坐、升姿勢翻騰於雲海之中。兩條龍由波濤中欲向空中騰飛,起身處濺起朵朵浪花。

五龍壁磚雕中,除巨龍圖外,能夠獨立成畫的小型圖案還有61幅。由下往上,須彌座中的束腰上雕刻著走獸,它們或蹲、或臥、或走、或跑,形態各異。護欄下刻有喜鵲登梅、鴛鴦戲水、猴子摘桃等圖案,方磚心兩側刻有荷花、牡丹花、蓮花等花卉圖及寶瓶圖,斗拱版上雕刻有團龍圖、法輪圖,脊上還刻有兩條行龍。

宣化古城 这里是京西第一府

天主教堂。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在這座以傳統中式建築為主的古城中,有一座建於1904年的天主教堂矗立在城中心的牌樓西街,這便是宣化天主教堂。外觀為標準哥特式建築的雙鍾尖塔樓,紅頂灰牆,內部則是大理石柱和扶壁桁架木石結構。歷經1935年的大修整,其規模可媲美當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教堂。現如今,宣化教堂也成為城市中一處不可錯過的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