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寡言”比“心直口快”要好

“沉默寡言”比“心直口快”要好

有的人經常好心辦壞事,多半就是因為口不擇言,最終落得個好心沒有好報!

每次遇到這樣的人,真的拿他沒有辦法,恨不起來,又不想那麼快原諒,但心裡又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畢竟和諧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所以我覺得話寧可少一點,也不要跟機關槍一樣沒事就到處開槍,心直口快都是藉口,其實就是不會說話,講話不經大腦。

“要別人對自己產生好感,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始終保持親和力。”

在人際交往中,親和力絕對是好感度的額外加持。

一個有親和力的人,總會讓人忍不住想接近,讓人願意無條件信任。

“沉默寡言”比“心直口快”要好

保持親和力的秘訣,其實就是一種謙遜和藹的態度;

想保持親和力,就要時刻提醒自己:

不驕不躁,面帶笑容,坦誠相待,尊重他人的言行~

“你內心裡必須先接受自己,然後才能找到適合你的地方。”

還有一些人,常常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對人吼叫、咒罵,說出一些難聽的言語。

這已經是他們失去理智的一種信號,最好跟這種人保持一定距離。

更不可理喻地是,他們並不會覺得這種吼叫的方式有何不妥;認為這種直接咒罵吼叫的方式,能讓憤怒更快地發洩出來,還更能說明他們為人的直率。

其實這種咒罵、吼叫更會引發怒火;

如果真的想快點發洩情緒,就應該去個沒人的地方,而不是用盡一切語言來傷害人。

還有些人束縛你,甚至對你實施肢體暴力。

“沉默寡言”比“心直口快”要好

經過口頭上的層層攻擊行為之後,還很有可能會上升到另外一種更加“可怕”的行為:

他們會試圖通過一些暴力行為,來控制對方,讓對方按照他們的想法行事。

而且,對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可能因為憤怒情緒實施肢體暴力,比如閨密、好兄弟、情侶之間等。

相比責罵、侮辱,吼叫,暴力這些直接的方式,還有一種人,會用一種看似冷靜,實則更為殘酷的方式來表達憤怒。

他們會編造謊言,妖魔化他人的人品以及形象。

舉個例子來說:

同事小一與同事小二為一個項目策劃方案,結果老闆採用了同事小一的方案;

同事小二表面上應和老闆,一起誇讚、認同同事小一,背地裡卻在其他同事和老闆面前說同事小一的方案是竊取他的思想。

上述同事小二的這種做法,就是“妖魔化他人”的行為。

因此,生活或職場中若是遇上這種人,要記得保護好自己,若溝通無果,就儘量不要跟這類人走得太近。

米蘭·昆德拉的《身份》中有一句話,大概這麼說:

“朋友是我們的鏡子,他們時時擦亮這面鏡子,讓我們可以從中看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