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米下鍋!除了北京,這16個省市公積金同樣緊張……

等米下鍋!除了北京,這16個省市公積金同樣緊張……

9月13日晚間,北京傳來大消息!

一夜之間,北京連發兩道指令,旨在提高公積金貸款門檻,收緊額度。兩份文件分別為《關於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的通知》、《關於落實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住房公積金歸集服務水平的通知》。

其中一條變化是,此前繳滿社保5年即可公積金貸款上限120萬的政策,被改變為貸款額度和繳存年限掛鉤,每繳存一年可貸10萬元,最高仍然限貸120萬。

舉個例子就是,一個23歲左右畢業的本科生,需要在三十四五歲才能用公積金貸款上限120萬元。此舉造成的剛需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為何如此?有一種說法是,此舉意在遏制公積金炒房,意在繼續遏制樓市房價。事實真的如此嗎?最近幾年來,公積金貸款政策已然一收再收,耗費九牛二虎之力才換來的100來萬的貸款額度,其實對炒房沒有多少助力。

真正的原因還在於,公積金池子中的錢緊了,而且,不止北京這一個超級城市,許多省份和二線城市也早已超過個貸率警戒線。

就這樣,公積金貸款艱難前行,等米下鍋……

01

北京新政

北京,從來都是全國各地的風向標,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指南針,因此,我們理當先從北京的“住房公積金新政”梳理開來。

1:貸款額度和繳存年限掛鉤。每繳存一年可貸10萬元,最高可貸120萬元,不滿一年按照一年計算,超過12個月就可以多算一年。購房者為已婚的,以夫妻雙方中繳存年限較長一方計算。這意味著,必須繳滿11年,才能申請到120萬的最高額度。

2:二套房規則,變成和商貸一樣的“認房認貸”,額度下降20萬。二套房使用公積金貸款的上限,從80萬下降到60萬。

3:異地購房提取不再隨便取,只能買戶籍地或者戶籍所在省會。

4:首付比例不再統一為20%,其中普通住宅提高到了35%,二套非普通住宅提高到了80%。

如何評價上述新政,明面上,自然是為了給樓市降溫,壓制購房需求。要知道,當前的樓市調控之嚴史無前例。

而這一新政首要帶來的傷害,則是剛需群體,原本繳納社保5年即可貸款最高120萬,現在起碼要11年才能享受此待遇,想一想便知,就算此前輕易能貸到120萬,在北京購房也是差得很遠,剛需要湊足上達百萬甚至數百萬的首付才能全面享受到公積金貸款的利率優惠政策。

否則就只能公積金加商業貸款,但這一點對剛需來說,目前基本選擇放棄,由於週期性太長,不說賣房者大多不願意,買房的人也擔心政策變動影響購房資質,甚至會出現較長的貸款發放時間內,由於房價上漲而導致房東毀約的糾紛事件。

而現在,每滿一年僅僅貸款10萬,意味著畢業5年乃至10年內的剛需們,需要湊足更高的首付,又或者直接選擇利率更高的貸款,不異於是一種傷害。

北京此舉,另一方面則體現出,在公積金貸款政策上,已然出現史無前例的全面收緊的信號。

02

等米下鍋

全面收緊是突如其來的嗎?其實不然。

近兩年來,樓市行情猛漲,觸及到樓市一根敏感的神經,即樓市一走熱,公積金就吃緊,這已是多年來房地產市場不變的規律。

早在2015年,由於部分城市樓市火爆,使得當地的住房公積金開始吃緊,甚至出現“池子”見底的情況。

當年北京和上海兩地,與2014年兩地公積金貸款發放額同比暴增近3倍,公積金出現收不抵支的現象。從北上深三地2015年公積金年報數據來看,上海2015年末資金結餘存款41.7億元,主要為1年以上定期,活期為0。北京2015年末公積金結餘存款348億,其中活期4億。深圳2015年末公積金結餘存款423億,其中活期僅100萬。

也就是說,深圳的公積金結餘存款中,沉睡資金相對較多,而北京和上海則較少,都在“等米下鍋”。

不僅僅北上深,一些二線城市的“缺水”情況更明顯。

2015年,廣州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提出,2015年廣州公積金缺口將達到117億元。

而此前從未出現過公積金吃緊的南昌,其個貸率也早已超過85%的警戒線,高達101.1%,從而藉助批量貼息貸款來發放公積金。

2016年5月,《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多地公積金出現缺口,以致地方不得不選擇啟動資產證券化以補充後續資金。

03

警戒地圖

顯然,公積金緊張的情況遠不止於此。

據報道稱,2015年,福州住房公積金個貸使用率已達105.23%,武漢個貸率已達106.8%,在全國15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我們再來看看2017年全國省份的最新情況。

2017年,全國公積金個貸率(貸款餘額/繳存餘額)為87.27%,已經超過85%的警戒線。其中,共有16個省市公積金個貸率超過85%的警戒線,有10個省市超過90%,天津、安徽、浙江三省市超過100%。

超過85%警戒線的省份包括: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四川、遼寧、湖南、雲南、安徽、福建、廣西、江西、重慶、貴州、天津、海南。

超過90%警戒線的省份包括: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安徽、福建、江西、重慶、貴州、天津。

因此,近些年來各地針對公積金貸款招數不斷,有地方推出貼息貸款政策,比如南昌,購房者通過商業銀行貸款,商貸與公積金貸款的利息差額,由公積金中心進行補貼;在廣州,則採取提高公積金貸款使用門檻措施,繳存期限限制從6個月提高到1-2年。

還有地方延長審批期限,實行公積金預約輪候制度,藉助時間差來緩解資金緊張情況,原本1個月以內就該審批下來的貸款,可能推遲到2-3個月。

如今,風向標意義的北京出臺此政策,上述遠超警戒線的省份,同樣效仿北京的全面收緊之舉是極有可能的。

04

雞肋資產

一直以來,公積金提取難飽受詬病。

原本,公積金本就是自己的工資收入,但隨著強制繳存後,公積金與社保一同被繳納,自己便無從自由支配。

提取的方式如租房或買房。租房提取,也是在輿論壓力之下才在近年來逐步實行,而提取公積金時,還需要繳納6%的稅收,一萬元便需繳納600元稅,比如在北京,每月租金3000元,一年需繳稅2160元,而這筆稅收,房東是不可能替你繳的,往往直接轉嫁到租戶頭上。

再說買房,當下房價猛漲,公積金貸款延長你的時間不說,貸款額度還不理想,即便是以北京為例貸款額度能夠達到上限120萬,對於動不動就五六百萬的房價來說,那點貸款額度少之又少。

由於審批週期時間長,審批條件繁瑣,公積金貸款一直處於鄙視鏈底端,開發商往往不願接納公積金貸款客戶,因此,國家在治理樓市亂象中,便有一條打擊遏制公積金貸款購房行為。

而在公積金貸款額度少的前提下,購房族只能選擇公積金加商業貸款,而這種情況的審批和流程更為繁瑣,就連二手房的房東們,也都是普遍拒絕的。因此,大多數購房族最終被逼向利率較高的商業貸款上。

自己的錢自己無法支配,即使買房了,仍需繼續繳納公積金,將本屬於個人資產的工資,變得越來越雞肋化。

公積金政策,全球就中國和新加坡有,我們學的是新加坡,可新加坡存續公積金的前提是政府提供80%左右的住房,我們不提供住房,又收公積金,讓本來就缺錢的人更加受傷。

最後再說一句,政策就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能早早上岸的剛需請儘早上岸,能早早落袋為安的錢請早些拿到手裡,只有拽到手上的鈔票,才真正屬於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