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尋根:“以鄰為壑”,人民日報果真用對了嗎?

”一些國家無視世衛組織專業權威建議,而採取了過度的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這種

以鄰為壑的利己主義做法不僅無助於疫情防控,反而人為製造恐慌,干擾了正常國際人員往來與合作,給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秩序乃至世界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該聲明認為,一些國家對旅行和貿易的過度限制是”以鄰為壑”,然而這些行為真的是以鄰為壑嗎?

以鄰為壑的出處及意義

以鄰為壑意思是: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洩到那裡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出自《孟子·告子下》。

“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

某些國家果真以鄰為壑了嗎?

此次疫情中,一些國家過度限制對中國的旅行與貿易,是自私自利的體現,且損害了我國的利益,是不厚道的。但是這就是以鄰為壑嗎?我認為不是的,那些國家並沒有主動地把他們本國處理不了的病患禍水東引至我國,並沒有以我國”為壑”,他們只是被動的防禦,不讓病原流入本國,並間接地給我們造成了經濟損失和精神恐慌。

如果美國的洋垃圾沒地方處理,而偷運到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這才是明明白白的以鄰為壑。

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寫道:

“…全不為別部、別地、別人想一想,這樣的人就叫做本位主義者。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從來不為別人著想,甚至以鄰為壑。”

我們看到,在毛主席的認識裡,”自私自利,做事不為別人著想”跟“以鄰為壑”還是不一樣的,以鄰為壑體現了一種主動嫁禍的意思,而自私自利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並不一定要主動禍害別人。

因此,人民日報所用的”以鄰為壑”一詞是有待商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