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上次看完《新聞編輯室》,有人推薦我去看《最響亮的聲音》,這是關於FOX新聞臺創始人羅傑·艾爾斯的故事。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硬漢羅素·克勞犧牲形象出演(講真看到那個胖子的時候,我差點沒哭出來)。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新聞大佬、“右翼分子、偏執狂、肥佬”

羅傑一手打造了FOX新聞,他從一開始就很清楚電視臺的定位,是堅定地服務於佔國家一半人口的保守派,因為其他的新聞機構,都在迎合自由派精英。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至他創辦以來,連續十幾年都是收視率第一的有線新聞頻道,可謂是一個傳奇了。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然而,這個“右翼分子、偏執狂、肥佬”可不是一個讓人喜歡的角色,除去他殘暴、獨斷專行之外,最讓人噁心的(尤其是讓女性觀眾厭惡),是他的性騷擾醜聞。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先不論劇中是否公正地呈現了事實,就像那部關於美國前副總統切尼的電影《副總統》的彩蛋中,導演自嘲的那樣,無論自認為是多麼客觀地呈現事實,總有觀眾覺得是帶有自由主義偏見的。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不出所料,在《最響亮的聲音》的低評中,確實有了這樣的評價:“基本上跟《新聞編輯室》一樣,由左傾的人寫的劇,試圖表現他們是右傾,但仍然是在攻擊右。”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不過這種評價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兩部美劇雖然用了不同的視角,可他們的立場卻是微妙一致的: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最響亮的聲音》中則展示了一個讓人恐懼和反感的共和黨支持者。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這不由讓人忍不住想要八卦一下,常常被提到的“自由主義偏見”(liberal bias),在好萊塢是怎麼回事呢?

自由主義統治的好萊塢

應該很多像我一樣的吃瓜群眾,哪怕並不是很瞭解美國的政治,也多少是知道好萊塢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聚集的地方,在那裡,鮮少有人(公開)支持共和黨,但是公開懟共和黨(川普)則是家常便飯,當然川普也不是吃素的。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川普推特稱,自由主義好萊塢是最高水平的種族主義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2017年金球獎上梅麗爾·斯特里普和川普互懟,梅姨的這番話也部分解釋了好萊塢自由主義佔上風的原因。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也經常也可以見到名人們隔三岔五出來嗆川普,比如美國隊長的扮演者埃文斯等。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埃文斯稱川普當選是個尷尬的事情

洛杉磯時報2017年的一篇名為《在自由主義好萊塢,保守黨少數派在特朗普時代面臨抵制》的文章提到,雖然沒有官方的統計,當地娛樂行業的保守派估計人數有幾千人,而這個數字相對於24萬娛樂相關的工作崗位來說,可以說相當少了。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而在這個全國自由主義最集中的行業中,保守黨們不得不隱藏自己共和黨的身份來自保。兩派的矛盾也越來尖銳,“90年代的時候,完全不用隱瞞,而且即使跟不同立場的人吵完架,也能很和諧地去吃個午餐。”“而現在,哪怕你只是對共和黨的態度不溫不火,你也不被容忍。”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Imgflip梗圖(圖中文字:川普支持者看梅姨發言的樣子...)

當然還是有例外的,比如像伊斯特伍德這樣的牛人,老爺子的江湖地位擺在那裡,完全不用擔心被排擠,他是少數公開支持共和黨的好萊塢名人之一。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由主義偏見”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相當主觀的現象:

你說它有就有:保守派說,我們有超過一半的人口,但好萊塢的組成完全不能反映真實的人口和意見的分佈,並且,這些名人們是因為唱歌演戲得到了巨大的流量,自身也不是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專家,但他們的自由主義立場卻能被更多人聽到,這不是偏見是啥?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圖中文字:不要相信自由主義媒體

你說沒有也沒有:自由派說,我們都是擺事實講道理,難道講事實就有自由主義偏見了?那好吧,可能事實本身就帶著自由主義的偏見吧。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Imgflip梗圖:事實確實容易帶有自由主義偏見

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至於到底有沒有呢,路人表示,我還是去看一部爆米花電影吧。這樣看起來,電影《副總統》中,面對兩派爭端不休,坐在一邊談論娛樂八卦的年輕人,不一定是膚淺不關心正事,而更像是採用了這種防禦機制,將自己從無休止的爭吵中抽離出來。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電影《副總統》彩蛋

好萊塢作品中的“少數派”

作為影迷,電影電視作品,是我們認識好萊塢的主要通道,如果說完全沒有感受到這幾年好萊塢越來越政治正確的走向,那就是一個相當遲鈍的影迷了。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讓中國影迷們一臉懵逼的《黑豹》奧斯卡提名。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另一方面,近年來的作品中,也較少有看到比較正面的保守派形象,當然伊斯特伍德老爺子的《騾子》,以及電影的主人公,是相當硬核的。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而像前面提到的《最響亮的聲音》中的羅傑,以及《副總統》中的切尼,哪怕會展現他們人性和魅力的一面,但更突出的還是他們比較邪惡的那一面。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仔細想來,我看過的美劇和電影中,最討人喜歡的一個保守派,要數《波士頓法律》中的Danny Crane了。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他好色、自戀、反對環保,是槍支的絕對愛好者,然而同時,他也是一個通透的,直率的,包容的共和黨派人士。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在這部2004年到2009年的美劇中,這個角色和劇中民主黨派的好友Alan,雖然對很多事情意見截然不同,但他們相互欣賞,視對方為平生摯友,多少折射出當時更加緩和的輿論環境。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所以讓人有些好奇,現在這越來越大的分歧是時代帶來的,還是川普帶來的呢?

從《最響亮的聲音》說起,扒一扒好萊塢的“自由主義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