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鱷索羅斯身上的不解之謎(三)


金融大鱷索羅斯身上的不解之謎(三)


成功狙擊了英鎊後的索羅斯,面對歐洲老大德國時,會再次得手嗎?面對美國國會和媒體的質疑及聲討,索羅斯是如何為自己開脫的?這位席捲了整個東南亞的金融大鱷,在偷襲香港時,為何再次遭遇慘敗?

上期我們說到:1992年,索羅斯成功狙擊了英鎊,震驚了世界。隨之,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歐洲最堅挺的貨幣,德國馬克。

早在1993年6月,索羅斯就斷言由於德國經濟衰退,其短期利率必須下調,德國馬克將會隨之貶值。他寫信給英國的《泰晤士報》,表明自己對德國馬克的看法。市場迅速對此作出反應,馬克比價從6月11日的80美分跌至6月25日的59美分。量子基金也因此而獲利約4億美元。這次的輕鬆告捷,使索羅斯決定進行一場更大的行動。

1994年年初,索羅斯開始斥巨資賣空德國馬克,當時傳聞他賣空了300億美元的德國馬克。他認為高利率政策將會嚴重損害德國經濟,從而確信德國政府一定會降低利率,使德國馬克貶值。事情剛開始似乎有向索羅斯預測方向發展的跡象,德國馬克兌換美元的匯率下跌。但德國的經濟實力要比1992年的英國強大的多,不可同日而語;索羅斯在1993年下半年對德國馬克即將下跌的公開談論也使德國中央銀行有所警惕,加上德國人並不願意看到索羅斯拿德國馬克來賭博,更不願看到他會贏。最終,德國政府還是維持了現有利率政策,德國馬克也始終表現得極為堅挺。這無疑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損失金額之巨大可想而知。

在大肆做空德國馬克的同時,索羅斯還犯了一個重大的決策性錯誤,那就是他賭日元美元將會下跌。他的依據是日美兩國首腦會談將會解決雙方的貿易爭端。但美國總統與日本首相併未能就雙方的貿易爭端達成共識,雙方談判破裂,外匯市場上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大幅攀升,升幅高達5%,這又給了索羅斯沉重一擊。

做空德國馬克和日元共使索羅斯損失了6億美元。這雖然對索羅斯的投資形象產生了嚴重影響,但並不致命,索羅斯手中依舊有114億美元的資產。作為一代投資大師的索羅斯再一次憑藉他超人的承受力和永不服輸的自信從這場災難中挺了過來。

剛從災難中走出來的索羅斯卻不得不面對美國國會舉行的對有關對沖基金擾亂金融市場的聽證。在聽證會上,索羅斯針對對沖基金的經營方式是否屬於違法行為,國會有無必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監管等作了成功的解釋。他解釋說金融市場不可能就未來作出正確的評估,不均衡的跟風行為是劇烈的市場崩潰所必須的要素,自由浮動的貨幣是有缺陷的,市場總是誇張越界。在聽證會上,索羅斯還儘量淡化對沖基金在整個投資領域中的作用,聲稱其成交量在整個市場上的份額比較小,沒有必要對此特別緊張。

索羅斯在聽證會上的出色表現使他順利過關,國會不再擔心對沖基金,眾議院銀行委員會認為沒有必要對對沖基金進行進一步的監管。懸在對沖基金上方的利劍暫時被拿開了,但麻煩並沒有結束。

整個1994年,索羅斯承受著日益增大的壓力。1994年,量子基金只比上一年增長了2.9%。各種媒體也在不斷地攻擊索羅斯,一邊對其公佈的贏利數據進行質疑,一邊發表一些挖苦性的文字,如“漏洞百出的索羅斯:鍊金術失去了點金術”等等。媒體的這些評論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索羅斯本人。作為60多歲的人,他已處於事業上的巔峰,早有急流勇退的打算。如果他在1994年的成績還像以前那樣驕人的話,他可能已經就此引退。但由於1994年的失手,使他陷入媒體攻擊的包圍中,他又如何能視而不見呢?索羅斯無法接受投資生涯的如此結局,他決定再現輝煌,尋找更大的目標。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卻出現奇蹟般的增長,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經濟前景一片燦爛,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經濟危機爆發前曾一度是各發展中國家紛紛仿效的樣板。東南亞國家對各自的國家經濟非常樂觀,為了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伐,他們紛紛放寬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但東南亞各國在經濟繁榮的光環閃爍中卻忽視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各國的經濟增長不是基於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而主要依賴於外延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礎上放寬金融管制,無疑於在沙灘上建高樓,將各自的貨幣沒有任何保護地暴露在國際遊資面前,極易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國際遊資的衝擊。加上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東南亞各國普遍出現了過度投機房地產、高估企業規模以及對市場需求預期過高等,發生經濟危機的危險逐漸增加。

早在199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莫里斯·戈爾茨坦就曾預言:在東南亞諸國,各國貨幣正經受著四面八方的衝擊,有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尤其是泰國,危險的因素更多,更易受到國際遊資的衝擊,而發生金融動盪。但戈爾茨坦的預言並未引起東南亞各國的重視,反而引起反感。東南亞各國仍陶醉於自己所創造的經濟奇蹟。

東南亞出現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過索羅斯的眼睛。他一直在等待有利時機,希望能再打一場英格蘭式的戰役。

1993年,索羅斯認為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被低估,決定拿林吉特作為突破口。他聯合了一些套頭基金經理開始圍剿林吉特。但是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卻決心維持低幣值的林吉特,馬哈蒂爾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強了對本國資本市場的控制,讓索羅斯及一些套利基金經理無機可乘,只好暫且收兵。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也因此才免遭劫難。但在馬來西亞的小敗並未使索羅斯退卻,他在等待更好的機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各國經濟過熱的跡象更加突出。各國中央銀行採取不斷提高銀行利率的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率。但這種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機的機會,連銀行業本身也在大肆借美元、日元、馬克等外幣進行炒作,加入投機者的行列。這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各國銀行的短期外債巨增,一旦外國遊資迅速流走,將會導致各國金融市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盪。

東南亞各國中央銀行雖然也已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但面對開放的自由化市場,卻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中,問題以泰國最為嚴重。因為當時泰國在東南亞各國金融市場中的自由化程度最高,泰銖緊盯美元,資本進出自由;同時泰國經濟的"泡沫"最多,泰國銀行將外國流入的大量美元貸款投入到了房地產業,造成供求嚴重失衡,從而導致銀行業大量的呆賬、壞賬,資產質量嚴重惡化。

1997年上半年,泰國銀行業的壞賬據估計高達8000億到9000億泰銖,約合310億~350億美元。加之借款結構的不合理,更使泰國銀行業雪上加霜。泰國銀行業的海外借款95%屬於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索羅斯正是看準了東南亞資本市場上的這一最薄弱的環節才決定首先大舉襲擊泰株,進而掃蕩整個東南亞國家的資本市場。

1997年3月,當泰國中央銀行宣佈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時,索羅斯認為千載難逢的時機已經到來,他和其他套利基金經理開始大量拋售泰銖。泰國外匯市場立刻波濤洶湧,泰株匯率一路下滑,1997年5月份最低跌至1美元兌26.70泰銖。

泰國中央銀行在緊急關頭採取各種應急措施,如動用120億美元外匯買入泰銖,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國銀行的拆借行為等。這些強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羅斯的交易成本驟增,一下子損失了3億美元。但是,只要素羅斯對他原有的理論抱有信心,堅持他的觀點正確,他不僅不會平掉原來的頭寸,甚至還會增加頭寸。3億美元的損失根本無法嚇退索羅斯,他認為泰國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抵擋不了他的衝擊。他志在必得!

1997年6月下旬,索羅斯籌集了更加龐大的資金,再次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亂,泰銖狂跌不止,交易商瘋狂賣出泰銖。泰國政府動用了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150億美元的國際貸款企圖力挽狂瀾。但這區區450億美元的資金相對於無量級的國際遊資來說,猶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1997年7月2日,泰國政府由於再也無力與索羅斯抗衡,不得已改變了維繫13年之久的貨幣聯繫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已跌至1美元兌32.63泰銖的歷史最低水平。泰國政府被國際投機家一下子捲走了40億美元的財富,許多泰國人的腰包也被掏個精光。

索羅斯初戰告捷,但並不滿足,他決定席捲整個東南亞,再狠撈一把。索羅斯颶風很快就掃蕩到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這些國家的貨幣紛紛大幅貶值,導致工廠倒閉,銀行破產,物價上漲等一片慘不忍睹的景象。這場掃蕩東南亞的索羅斯颶風一舉颳去了百億美元之巨的財富,使這些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灰燼。

亞洲的金融危機還迅速波及到了拉美和東歐及其他亞洲的外匯和證券市場,巴西、波蘭、希臘、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和證券市場也發生了動盪,貨幣與證券價值紛紛下跌,這些國家和地區政府也不得不動用儲備金支持貨幣及證券市場。

索羅斯在金融市場上的出擊使得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債務和貿易逆差激增,破壞性極大。各國地區政府開始加強金融監管,時刻防範索羅斯,這也使索羅斯的行動變得不再那麼容易了。

掃蕩完東南亞,索羅斯那隻看不見的手又開始悄悄地伸向剛剛回歸祖國的東方明珠-香港。

1997年7月中旬,港幣遭到大量投機性的拋售,港幣匯率受到衝擊,一路下滑,已跌至1美元兌7.75港幣的心理關口附近;香港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各大銀行門前擠滿了擠兌的人群,港幣開始多年來的首度告急。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立即入市,強行干預市場,大量買入港幣以使港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1:7.75港元的心理關口之上。

剛開始的一週時間裡,這確實起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不久,港幣兌美元匯率就跌破了7.7500港元的關口。香港金融管理局再次動用外匯儲備,全面干預市場,將美元匯率重又拉昇至1:7.75港元之上,顯示了強大的金融實力。索羅斯第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有力防守中失敗了。

根據以往的經歷看,索羅斯絕不是那種肯輕易罷休的人,他開始對港幣進行大量的遠期買盤,準備重現英國和東南亞戰役的輝煌。但這次索羅斯的決策可算不上英明,因為他也許忘了考慮香港背後的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達2000多億美元,加上臺灣和澳門地區,外匯儲備不少於3740億美元,如此強大的實力,可不是幾年前的英國和當時的泰國等國所可比擬的。此番襲擊港幣,勝算並不大。

對於香港而言,維護固定匯率制是維護人們信心的保證,一旦固定匯率制在索羅斯等率領的國際遊資的衝擊下失守,人們將會對香港失去信心,進而毀掉香港的繁榮,所以,保衛香港貨幣穩定註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生死戰。香港特區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反擊對港幣的任何挑戰。

1997年7月21日,索羅斯開始發動新一輪的進攻。當天,美元兌港幣3個月遠期升水250點,港幣3個月同業拆借利率從5.575%升至7.06%。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於第二天精心策劃了一場反擊戰。香港特區政府通過發行大筆政府債券,抬高港幣利率,進而推動港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上揚。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對兩家涉嫌投機港幣的銀行提出了口頭警告,使一些港幣投機商戰戰兢兢,最後選擇退出港幣投機隊伍,這無疑將削弱索羅斯的投機力量。

當港幣又開始出現投機性拋售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銀行間的隔夜貸款利率暴漲。一連串的反擊,使索羅斯的香港征戰不僅未能討到任何便宜,據說損失慘重。

中國中央政府也一再強調,將會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捍衛港幣穩定。必要時,中國銀行將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聯手打擊索羅斯的投機活動。這對香港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但對索羅斯來說卻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素羅斯所聽到的“壞”消息還遠不止這些。1997年7月25日,在上海舉行的包括中國大陸、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日本和東盟國家在內的亞太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會議發表聲明: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良好,彼此要加強合作共同打擊貨幣投機力量。這使索羅斯感到投機港幣賺大錢的希望落空,只得悻悻而歸。

這次襲擊港幣失利也給了索羅斯一個教訓,不要過分高估自己左右市場的能量,否則,市場有時也會給你來個下馬威,讓你吃盡苦頭。

索羅斯作為世界上的頭號投資家是當之無愧的。他就像金融市場上的“常青樹”,成為眾多投機客仰望的標杆。也有人將索羅斯稱為“金融殺手”、“魔鬼”。他所率領的投機資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翻江倒海,掠奪走了許多國家的財富,掏空了成千上萬人的腰包,故而成為眾矢之的。

不管是被稱為金融奇才,還是被稱為金融殺手,索羅斯的金融才能是公認的。他的財富至少要比聯合國中42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和還要高,富可敵42國,這是對他金融才能的充分肯定。他雖然是一個有爭議的人,但不容置疑,他也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