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厦门,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或许是因为我也是在一座海滨城市长大,对大海有更深的感情。四处可见的蓝天白云、绿树大海,色彩的饱和度愉悦着视觉。海风拂过整座城市,也拂过游人的面颊,像是一篇伴奏式的蓝色乐章,放缓了一座城的调子,也令人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清透放松下来。
因为慢节奏,而少了一分与时间的计较,也便能感受得到城市中那份对生活本真的朴实的热爱。清早的海边,出海的渔民已经带回丰富的海产,在海边直接卖了起来。人们出门吃饭,即使没有大菜,沙茶面、土笋冻、海蛎煎这些小吃也能吃得足够愉悦。筼筜湖边,总是不乏拿起鱼竿垂钓的人。宽阔的马路边,搭起一方小戏台,就能上演一场精彩的歌仔戏,悠悠的曲调唱出闽南本土的风情。如果说厦门与国内其他海滨城市有什么不同,我想是那朴实平凡的生活中,厦门人有自己的方式感知幸福,他们让整座城有动人的烟火气,和不乏文艺的生活方式。
繁华中的原生态
国内沿海城市很多,在现代繁华中还能相对容易地寻找到原生态的海之韵味的城市,我想便是厦门。清早三点,黄厝海滩边的渔民已经出海捕海鲜了。天亮前要捕好鲜货,六七点钟的海滩边上就已经开始售卖了起来。活蹦乱跳的竹节虾、一不小心就会被蟹钳夹到手的蓝花蟹、满身泥巴的面包蟹、样子有点奇怪的海蜘蛛……带着新鲜的海洋气息而来。
那些渔民往往是中年老夫妻,丈夫在船上打捞一批就把船开到岸边靠一下,或是划着小气垫把货物一袋袋带到岸边,交接给妻子再回到海中央继续捕捞,妻子负责在岸上售卖,并不时地去挑一桶桶海水,保持海鲜的鲜活。早上七八点钟,在海边游泳和海滩散步的人们都聚集过来,挑着海鲜。售卖声、砍价声、海浪声,协奏出海滩早晨鲜活的生活。
对于游客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买海鲜,而是吃海鲜。聪明的渔民便也提供起了售后加工的服务。客人买好的海鲜再运回船上蒸煮。不出半小时,带着海水咸香、香气四溢的海鲜就出锅了。客人的脸上带着新鲜感与满足,渔民满足,那是辛勤劳作换来的满心喜悦。
海浪声声,一股股浪花涌向岸边,年幼的孩子们在海边玩着沙。年轻的父母也陪着孩子们一起玩,一起拎着小桶,冲着浪花,拣着小虾小蟹和海螺,那画面温馨充满爱。无论是双手双脚触碰着海水沙土,还是和渔民交流,吃上新鲜打来的海鲜,都是与自然生态最好的相处。
寻一番市井味
一座城最真实的样子该是它的烟火气,厦门的烟火气在八市。厦门有很多市场,八市即第八市场,因为距离第一码头近,所以这里的海鲜供应总是齐全又丰富。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这里便是厦门的海鲜集散地。大条的老虎斑、东星斑,小点的白鲳鱼、鱿鱼……想要吃海鲜,来八市赶早市准没错。这里是个几乎不休息的地方,大多店家凌晨12点就开始忙碌进货,一直卖到晚上七点。当然,八市品类也不只是海鲜,蔬菜瓜果、干货鲜货、禽蛋肉类、生食熟食……全都有得卖,所以附近的老人一清早就来买菜,一天也会多逛几遍,买最新鲜的食材回家做饭。
街边的小餐馆大多一清早就开始营业了,早饭的香气飘在空气里。做饺子的店家在门口剁着饺子馅,身子随着双手执刀剁肉而有节奏的舞动,想是把剁肉馅和运动健身结合在一起了,让劳作也多了份乐趣。各种沙茶面的小店生意都不错,一碗热汤面是许多人早餐的标配,暖胃的食物让新的一日能元气满满。
马路边,一位大叔从清晨就开始熬起了红糖姜茶。每天用60斤的老姜榨汁,加入红糖放在锅中不断熬煮,熬到浓缩到味道浓郁的时候再加入甘蔗汁继续熬。每日花四个小时精心熬这样一锅,四小时后只得大概7斤红糖姜茶。
做红糖姜茶需要一份耐心,为了避免粘锅底和味道不匀,师傅手持汤勺不断搅动,保持这样一个动作每天做四个小时,的确是个辛苦活。然而,熬好了总归是喜悦的,这番纯手工做的红糖姜茶很受人们的喜欢,每日熬出的7斤从来不会剩下。第二天清早继续再熬下一锅,日复一日,熬的是对味道的坚持与情怀。
夜色中的烟火气
厦门虽然是个很现代发达的城市,而它保留了一份纯朴与鲜活,仍旧在那一个个小村落中细水长流,哪怕是像曾厝垵这般已经比较商业化的村落,你依旧可以感受得到那浓郁的厦门才有的本土味道。
曾厝垵曾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临海渔村,“五街十八巷”横贯小渔村。这里也被称为“侨村”,当年华侨建了大量的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至今仍有所保留。如今,许许多多的餐饮和文艺店铺的入驻,带给曾厝垵新的活力。
虽然曾厝垵的许多商铺早上八点就开始营业了,而许多厦门人仍旧喜欢曾厝垵晚上的味道。沙茶面、姜母鸭、烤海鲜、蟹黄汤包……夜色中弥散着食物的浓郁的香气,几乎每走一步路,都有吸引你驻足停留的美食。卖土笋冻的老板热情地介绍干笋和鲜笋做出来的土笋冻会有什么不同。海蛎煎铺子里的小哥用双铲熟练地翻炒着裹着蛋的海蛎煎。街上的酱爆鱿鱼大概是最亲民又普遍受欢迎的美食,10元钱可以买5串。一直到夜里11点,整个曾厝垵都灯火通明。
曾厝垵烟火气的另一面是文艺,许多铺子的小窗,一扇扇透出的都是文艺的气息。街边天桥上也不乏摆地摊做生意的年轻人。他们支着台灯在客人身上绘着海娜。桥下的戏台子,歌仔戏已经在夜色中唱了起来。慢悠悠的调子回响的夜空,让曾厝垵这个小村落的夜晚,声色翩然。
海港中的文艺胜地
曾厝垵是属于黑夜的,而沙坡尾的风情属于白昼。只有白天,才能感受得到它的文艺之美,走走民族路,逛逛沙坡尾,才不负厦门。
老厦门人把思明南路与演武路到大生里铁路之间的一段,靠海岸的地方叫做厦门港,而厦门港中重要的历史地理坐标便是沙坡尾。17世纪明朝末年,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的船队从沙坡尾出发,驶向日本和东南亚的海域,厦门由此成为全球航海大贸易的一个关键环节。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座通商口岸之一。
这里也是厦门闹市中唯一的避风坞,承载着老厦门人对海洋的情怀。那船坞如今依旧在,墙上的艺术装饰,记录着沙坡尾的历史,呼应着蓝天白云和水上的小船,带人回到那久远的厦门时光。
如今的沙坡尾色彩艳丽而清新,很多商铺都是两面打通,一面门朝大街,另一面朝向船坞。客人们从沿街的方向逛过来,穿过店铺就到了水边。店铺的明媚的色彩带给来此游玩的人们以愉悦与鲜亮的气息。当然,这般文艺的地方,来拍婚纱照、情侣照的人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除了那些临街的店铺,沙坡尾还有创意市集,是厦门最早、最大的创意市集平台,聚集了许多年轻创业者在此入驻。一路悠然地逛逛美食市集、设计手工市集及酒鬼市集,也是感受沙坡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海沧,依海而居的安闲
厦门的生活经济中心都在岛内,海沧、集美、鼓浪屿等都算是岛外。岛内生活自是繁华,而岛外则是不同的风情,多一份安闲,少一份喧闹。
厦门有“四桥一隧”,分别是海沧大桥、杏林大桥、厦门大桥、集美大桥和翔安隧道。从岛内去海沧,行车必经的路线就是海沧大桥。车行驶于大桥之上,货运码头就在桥下。巨量的集装箱与万吨巨轮的场面是只有海滨城市才有的大气。
海沧相对地阔人稀,少了些大都市的喧闹,是静享生活的好地方。海沧大道走走,木栈道上吹吹海风,飞机从头上飞过,这是一个人独享风景的快乐。海沧的海边很多地方是泥泞的滩涂,少了那些踩着细沙的人,而多了在滩涂上翻着石头找小螃蟹的人,多了一份孩童时代才有的纯真。
海沧不像沙坡尾和曾厝垵那样随处可找得到文艺,而经过一番寻觅,亦能感受得到海边才有的韵致,更有它的可贵之处。就像Good9 Space,一家藏在嵩屿码头边的安静的咖啡厅,是来到海沧的文艺青年们都积极打卡的地方。店内以白色为主色调,鲜花、布景、隔间,每一处都布置得很别致。咖啡师娴熟地做着一杯杯拉花咖啡,客人们面朝大海品咖啡,独享一份安闲。
最美的是这里的露台,不远处就是绿树和海边,再远一点可以望见海对岸岛内厦门标志性的双子塔。来到good9 space恰逢这里有一场求婚仪式即将开始。人们忙碌地布置场景。舞台、鲜花、轻纱,还有粉红色的气球,想来那晚,那个被求婚的女孩子也许是海沧嵩屿码头边最幸福的人吧。
小岛上的动人诗篇
许多人爱鼓浪屿是因为它的文艺清新感,五颜六色的万国风貌建筑,带着闽南独有的南洋风情,自是一番拍照胜景。然而,鼓浪屿定然是和沙坡尾的文艺范不同。在这个小岛上,文艺源自岁月的沉淀。那些风景都有故事,那些故事都动听而长情。
岛上处处是拍婚纱照的新人,所有拍婚纱照的人唯一不会落下的拍照打卡点,就是协和礼拜堂。那是因为《京华烟云》的作者、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结婚时,婚礼就在鼓浪屿的协和礼拜堂举行。林语堂先生与妻子廖翠凤的婚姻堪称典范,岁月绵长。他们刚结婚时,林语堂先生就烧掉了结婚证,因为他相信自己不会离婚。他还说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睡在自家床上;吃父母做的菜;听爱人讲情话;跟孩子做游戏。近一个世纪前,林语堂先生便在表达着许多今人都无法赶超的思想和智慧。
厦门人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历史上,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屯兵于此,弘一法师曾在此闭关八个月抄写经文。比起那些五颜六色的建筑,宏伟的日光岩或许不够文艺,然而它却不乏动人的诗篇。舒婷的诗《日光岩下的三角梅》这样写道:“呵,抬头是你,低头是你,闭上眼睛还是你。即使身在异乡他水,只要想起,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眼光便柔和如梦。心,不知是悲是喜。”那些故事、那些诗,美丽了旅程,温柔了旅人的梦。
Tips:
1、鼓浪屿到厦门岛内的轮渡在18:30之后只到中山路附近的厦门中心码头。
2、去鼓浪屿的船票最好提前线上购买,线上购买后,检票时可刷二代身份证,不用打印纸质票。
3、曾厝垵的夜市每日可持续到23:00。
閱讀更多 MissSpecial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