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友犧牲,她以戀人的身份認領遺體,14天后留下遺書,騙了所有人

我不怕死,我只是怕我愛的人不知為何而死——《風聲》。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鄭振鐸的文章:《記平祖仁與英茵》。

英茵,至今可能有許多人不認識這個名字,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是個不亞於阮玲玉的女子。

摯友犧牲,她以戀人的身份認領遺體,14天后留下遺書,騙了所有人

熱愛表演

英茵從小生活優越,父親是滿族八旗子弟,母親是愛新覺羅家族後人,英茵的生活環境決定了她可以選擇自己熱愛的事兒。這個從小不愁吃穿的女生只熱愛一件事——表演。

英茵,這個出身高貴的皇家格格對榮華富貴不感興趣,唯獨對錶演藝術心生嚮往。

在北平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英茵毫不猶豫地報考了上海明月歌舞團。

歌舞團的人見到這個“高材生”想拒絕都沒有理由,就這樣英茵在歌舞團中安頓下來。

英茵隨著歌舞團在南方各地表演,這個階段也許是英茵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沒有爾虞我詐、錯綜複雜的勢力,有的只有自己心中的那份熱愛,表演藝術。

不知道英茵如果知道了之後自己的人生在各種魚龍混雜、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度過,還是否會選擇離開。

1936年英茵倆開了自己夢想的初始地,進入了明星影片公司。在這個更大的舞臺上英茵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表演藝術。

即便在《生死同心》、《清明時節》、《夢裡乾坤》等影片中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影響,但事與願違,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讓這個一心只想演電影的少女承擔了本不該她承擔的責任。

摯友犧牲,她以戀人的身份認領遺體,14天后留下遺書,騙了所有人

結識平祖仁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全國人民的命運都隨之改寫,英茵也不例外。

本來英茵已隨著電影公司撤離上海,到達安全的重慶,並在重慶開始拍電影。

但英茵的命運被一封電報所改寫。

身在重慶的英茵收到來自香港導演費穆的電報:“我們要重回‘孤島’去了,你願意一起去嗎?”孤島就是當時危機四伏的上海。

英茵明白這句話的涵義,英茵只回了一個字:“好。”

那一刻的英茵彰顯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節。

到達上海的英茵利用自己影星的身份從事著地下活動,其中英茵不斷地誘騙日偽人員到秘密地點由諜報人員處決,可謂危機四伏,一個細節處理不當就足以掉腦袋。

當時英茵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起暗殺行動,在當時的上海再正常不過,是個人都唯恐惹禍上身,但英茵在得知被暗殺的人正是自己組織裡負責上海方面的要員平祖仁時英茵毫不猶豫地選擇瞭解救。

英茵當即衝進平祖仁家中告知他已被人盯上,並將平祖仁帶離住所。就這樣平祖仁才逃過一劫。

摯友犧牲,她以戀人的身份認領遺體,14天后留下遺書,騙了所有人

知己遇害

英茵與平祖仁就這樣相識,兩人有著相同的話題,職業又相近,關係已遠超一般的知己,不過英茵自知平祖仁已結婚,始終與平祖仁保持著適當的距離,兩人就這樣成為了各自的知己。

當時那個年代下,諜報人員時時刻刻都得保持著高度警惕,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平祖仁上次運氣好被英茵所解救,不過卻再一次被特務所發現。

很快平祖仁被日本憲兵逮捕進了上海的極斯菲爾路76號機構,當英茵得知此消息時便知平祖仁性命難保了。進了76號機構的不死也要脫層皮。

不過英茵下定決心要解救平祖仁,不僅因為平祖仁是革命同志,他更是自己的摯友,知己。

英茵跑到平祖仁家中,家裡一片狼藉,英茵明白解救平祖仁已刻不容緩,76號機構可不會等著她去解救平祖仁,再晚點說不定平祖仁已經遇害。

摯友犧牲,她以戀人的身份認領遺體,14天后留下遺書,騙了所有人

於是英茵挨家挨戶去求平日和平祖仁是同事關係的眾人,此時和平祖仁有關係的人都巴不得找個地洞鑽起來,現在哪會自己站出來開去送死。

不過英茵沒放棄,挨家挨戶去祈求,世態的炎涼超出英茵想象,沒有一個人肯答應去救平祖仁。英茵最後都不曾放棄,直到聽到平祖仁已遇害的消息。

平祖仁堅持到了最後一刻也沒有招,任那些日本偽兵如何行刑,即便頭髮被一根根全部扒光平祖仁也沒有招,沒有辜負民族的厚望。

在對平祖仁失去耐心後平祖仁被槍殺,屍體被丟在一個亂墳崗上,一代民族英雄就這麼死了。

當時平祖仁的妻子臥病在床,無人去認領平祖仁的屍體。英茵主動去認領屍體,以平祖仁“情人”的身份,將平祖仁安葬好後,將自己畢生的積蓄全給了平祖仁的妻子和其孩子。安頓好了平祖仁的後事。

摯友犧牲,她以戀人的身份認領遺體,14天后留下遺書,騙了所有人

自殺

1942年1月19日,英茵在上海國際飯店10樓708服藥自殺,她將房門反鎖,伴著半碗生鴉片、烈酒與安眠藥,英茵與世長辭。14天后只留下了一封含糊其辭的遺書。

在英茵決定去替平祖仁收屍的那一刻起,英茵便已知道自己不能善了。

即便自己是以平祖仁戀人的身份去收的屍,但在那個特殊時間自己曾經的所有底下工作終究會被查出來,與其自己被抓連累更多的人,不如自己……

就這樣英茵,一個堅強的女子溘然長逝。

第二天的報紙上寫著:“著名影星殉情,服毒自殺。”當時的報紙被日軍控制著,正真的真相沒那麼容易披露。

摯友犧牲,她以戀人的身份認領遺體,14天后留下遺書,騙了所有人

真相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英茵自殺的真相才公佈與眾。正如前文所說,英茵為了不牽連更多的人,最終服毒自殺。並不是如當時報紙所說的殉情。

著名作家鄭振鐸作為當時的見證人,在《蟄居日記》中將英茵與平祖仁的事蹟記載在了《記平祖仁與英茵》中。隨後的電影《風聲》便是改編於此。

即便在當時那個特殊年代英茵的故事不被人所知曉,即便大家都誤會了英茵,但歷史的真相終究不會缺席。

英茵與平祖仁這兩個愛國之士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才是民族氣節,什麼才是民族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