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午朝門前的石獅子

開封——午朝門前的石獅子

開封,這片浸透了歷史滄桑的土地,古老而又沉重。有人說,在這裡,隨便撿拾起一片殘磚舊瓦,就是半部中國史,就是半部華夏文明史。

龍亭公園午朝門前的那對石獅子,外觀大氣、體型高大、巨口卷鬃、頭顱高昂,狀似遠眺,祥和安靜卻不失威武,睿智大氣又氣宇軒昂,讓人油然生出與其親近的願望。東邊的雄獅足踏綵球,威猛異常;西邊的雌獅愛撫幼獅,形態慈祥。尤其是那纏在母獅媽媽懷下的小獅子顯得栩栩如生、活潑可愛,深受人們青睞。來開封遊玩的人一般必來游龍亭,這對石獅子成為龍亭公園吸引四海賓朋目光的第一道風景線。

據《如夢錄》記載,周王府“大門外有石獅子一對,連座高丈五尺,猙獰古怪,宋之鎮門獅子也”。這對石獅子伴隨開封人民度過了漫長的歷史歲月,是千年古城輝煌厚重歷史的見證。在開封人眼裡,這對石獅子是果敢剛毅、蓬勃向上的象徵。有許多浪跡天涯的開封遊子,會魂牽夢縈著龍亭,想起午朝門前的這對鎮門獅。

據開封歷史學家韓順發介紹,西漢以前,我國的宮門、府第、陵墓前是不擺放獅子的,而是擺放雕刻的老虎。古人認為老虎是百獸之王。《風俗通義》上說:“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在大量發掘出土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上,可以時常見到虎的形象。宮門、府第、陵墓前擺放獅子,是在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4年)以後。西域安息國進貢的獅子,使中原地區的人逐步認識了這個動物界的龐然大物。獅子的兇猛更甚於老虎,而且吼聲如雷、驚天動地、聲聞數里。正因為獅子有“一聲吼,百獸驚”的巨大威力,人們欣然接受它代替老虎,以新的獸中之王的形象成為中國雕刻藝術的素材。

中國古人喜歡藉助獅子的威風來驅妖辟邪。帝王將相的宮殿以及府衙門前都陳列著石獅子,彰顯王權的神聖,顯示主人身份的高貴。門前擺放石獅子在中國古代有嚴格的規定:七品以下官員府第的門前不允許擺放石獅子。

佛經上說,佛祖釋迦牟尼為“人中獅子”。《傳燈錄》上說,釋迦牟尼誕生時,眾妖魔圍攻他,釋迦牟尼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狀,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獅子代表佛震動世界的神威,因此,獅子在佛教中也有著崇高的地位,意味著勇敢。

宮門、府第門前的石獅子都是成雙成對的,居左的為雄獅,居右的為雌獅。午朝門前的那對石獅子從造型來看,東邊的雄獅腳踏繡球,民間俗稱“獅子滾繡球”。雄獅腳下的這個繡球,既是權力的象徵,也是統一寰宇的象徵。雌獅身旁那隻可愛溫順的小獅子,則象徵著子孫昌盛。

午朝門前的那對石獅子原來在老府門即今新街口處擺放。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4年)河南總督王士俊修萬壽宮時,在此地建了一座通天柱式的牌坊,移石獅子於牌坊前。馮玉祥主政河南時,曾命人在石獅子的頸下刻“睡獅猛醒,勿傷我種”八個大字,字跡至今猶存。

開封有一句歇後語:“午朝門前的石獅子——當乾爹叫。”足見開封人把這對石獅子當成家人般看待。每逢小孩過生日,大人會帶上貢品領孩子到午朝門石獅子前祭拜,希望孩子能像石獅子一樣健壯。

風吹過,雨打過,無憂無傷、不煩不躁,恰似睡獅猛醒。穿過歷史的風煙,拂去時光的塵埃,午朝門前的那對石獅子仍透出藐視一切的信心和嘯傲天下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