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重擊下的俄羅斯最大的救星是誰?

這幾天國際原油期貨大暴跌,最大跌幅達到31%,這是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很多朋友都在問,俄羅斯能否抗住此番油價下跌的影響?

1

講俄羅斯之前,我們先來聊聊蘇聯,蘇聯可謂是: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在歷史上,油氣為主的能源行業曾是蘇聯國家財政收入的基礎,也是蘇聯的最大經濟支柱。

美國學者科特金指出:“如果沒有西伯利亞的石油,蘇聯很可能會提前20年解體。”

20世紀80年代,油氣等能源出口收入曾佔蘇聯外匯收入的54.4%。而蘇聯一半的外匯收入都要用於從西方進口糧食與其他輕工品。所以一點油價下跌,出口收入就會銳減,從而影響到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影響蘇聯的整個對外戰略。

來看幾組數據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阿拉伯國家對西方的石油禁運驅動油價飆升,從1971年初的1.8美元/桶漲到1973年年底的12美元/桶、1981年的39美元/桶。蘇聯也賺得盆滿缽滿,從1973年至1982年蘇聯能源出口收入增長14倍,1974年~1984年石油出口收入達2700億~3200億美元。

油價經過此輪瘋狂上漲,隨後便開始了慢慢下跌。國際油價從1984年的212.6美元/噸下降到1988年的93美元/噸,致使蘇聯四年間共損失400億盧布,而1986年~1989年蘇聯對外無償援助就達600億盧布,使蘇聯入不敷出、不堪重負。

高油價曾助長了蘇聯窮兵黷武對外擴張的爭霸野心,一場阿富汗戰爭花掉了400億美元,但是高油價的泡沫一旦破裂,蘇聯馬上就結束阿富汗戰爭,撤軍回國。

油價暴跌,重擊下的俄羅斯最大的救星是誰?


所以說雖然油價下跌並非導致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但是佔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2

接下來看下繼承蘇聯的遺產的俄羅斯吧。

與蘇聯類似,俄羅斯可以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油價再次成為了俄羅斯經濟的生命線。

俄羅斯把能源和原材料部門比重從1990年的33.5%提高到2011年的66.4%。2013年俄羅斯能源出口達3720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70.7%。這個比例遠遠大於原先蘇聯的份額。

根據歐佩克組織《2013年年度數據公告》,2012年俄羅斯原油日產量佔全球13.8%,居世界第一,日出口量佔全球14.5%,僅次於沙特位居第二。

在擺脫對能源經濟的路徑依賴之前,融入全球化體系的俄羅斯難逃經濟之弦被油價撥動的宿命,其經濟繁榮離不開油價上漲,經濟衰落也與油價下跌不無干系。

油價暴跌,重擊下的俄羅斯最大的救星是誰?

1998年,由於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國際油價跌至12.72美元/桶,俄羅斯經濟遭受重創。

1999年油價開始上漲,到2008年7月達147美元/桶,普京治下的俄羅斯經濟高歌猛進。

隨後油價降至2009年2月末的40美元/桶,同年俄羅斯經濟增速降為-7.88%。

隨著油價回升到2010年底的95美元/桶、2011年年中的126美元/桶,2010年和2011年俄羅斯經濟增速回升為4.3%。

此後油價又跌至2012年底、2013年中的106美元/桶、100美元/桶,2012年和2013年俄羅斯經濟增速分別降為3.4%、1.3%。

和蘇聯一樣,俄羅斯也沒有擺脫石油的束縛。

3

那麼這次油價暴跌會對俄羅斯產生什麼影響呢?

首先經濟肯定遭受暴擊

看下2014年油價下跌時俄羅斯的經濟,當時油價也是持續下跌,導致俄羅斯財政赤字擴大,鉅額資本外逃,通脹率提高,盧布兌美元匯率跌25%,貨幣流動性降低。

當時油價下跌給百姓生活帶來負面影響,超市進口商品的價格普遍提高15%~30%,居民實際購買力大幅下降。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測算,油價每下跌10美元/桶就使俄經濟出口損失324億美元,約佔其GDP的1.6%,以如今油價估算,俄羅斯經濟將出現2%的萎縮。

其次會大大制約俄羅斯的擴張戰略。

俄羅斯依靠能源出口推動“歐亞聯盟”、重振大國雄風的宏偉藍圖不得不放慢腳步,原本打算加入歐亞聯盟的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也對其持觀望態度,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在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等方面的矛盾也漸增多,獨聯體凝聚力下降。

同時,俄羅斯用以支持烏克蘭東南部力量的資源也受限制。

在敘利亞、伊朗核問題上的外交資源也相應減少。

當然值得關注的是,油價下跌、西方制裁等外部壓力每次都要無法撼動普京的執政地位,反而促使不同政治派別擱置分歧、共度難關、一致對外。

油價暴跌,重擊下的俄羅斯最大的救星是誰?

當然要破解石油困局,還是需要我大中國的支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