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区:党建引领聚合力防疫复工两不误

阳泉市城区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区委现场调度、靠前指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示范引领、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复工复产有保障、经济发展不停步。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强化认识、科学统筹、周密部署。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织架构,实行各级领导干部包保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位、到人。构建区—街道—社区—网格—自治组织五级防控网,将包保干部、网格员、楼院长、信息员、志愿者合理分配到每个点位。全区67个包保单位、67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50名社区第一书记、22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与村社干部并肩战斗在防控岗位。截止3月8日,累计摸排其他省市返回人员21531人,湖北返回人员692人。压实复工复产责任,制定区级领导包保重点工程项目任务《分解表》,强化“一岗双责”,全区形成各级领导干部齐抓共管、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分级分类管理,有效抓好管控。区委对辖区在建工地、小区底商、办公楼等进行全方位管控,对疫区和非疫区返回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不搞“一刀切”。强化义井镇党委、各街道党工委属地管理,发挥“大工委”统筹优势和职能作用,对辖区内双返人员网格化、地毯式摸排,对于外省务工人员,特别是从武汉等地返回人员,做到一人一卡一档,加强体温监测、14天以上隔离、定时随访等工作。强化主管部门监管引导,加大宣传力度,检查复工筹备情况,做好应急处置等工作,分类引导企业有序复工。强化企业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复工复产防控预案,抓好重点岗位、重点区域消毒消杀,按时对生产设施安全检查,及时复工复产。

三是精准定位施策,营造生产环境。紧抓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全区经济发展的三产服务业,各级党组织主动作为,在筹集防控物资、落实和宣传复工政策上狠下功夫,组织党员干部对全区17000余家各类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全方位走访摸排。全区出台《低风险区防控工作方案》,对“双返”期间和复工复产流动人员科学精准管理。制定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和系列《办法》《方案》,实行“双备案”制度,落实防疫措施,确保企业复工有条不紊,项目落地稳步推进。对全区52个项目逐一梳理安排,明确开工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项目成熟一个开工一个,成熟一批开工一批。成立5个驻企帮扶工作组,“一对一”帮扶工业企业和区属国有、集体企业复工复产;建立干部入企联络员制度和信息互通、服务保障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市首家投入36万元购进56台可视测温热成像仪,积极做好学校开学准备,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开展落实支持金融强化服务相关政策,对重点保障企业提供财政补贴、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等具体服务。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提供贴心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抓防控和抓复工复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战场,创新思路、优化措施、落实政策。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举措,依托“互联网+”模式,建立重点工程和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制度。推行“预约办、网上办”,保障项目审批服务“绿色畅通”,点对点精准办理手续,提升服务效能,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最大限度让数据多跑路,高效解决企业所需,运用电子邮件、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传统工具和网络新媒体结合的方式,及时传递中央和省市区疫情防控政策及复工复产相关要求,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展示全区各单位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科学有序复工复产的浓厚氛围。

五是实地指导帮扶,有序复工复产。区委主要领导带头“四不两直”深入企业,既当疫情防控的“宣传员”“监督员”,又当复工复产的“指导员”“服务员”,宣传当下政策,了解企业困难,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全区成立32个工作小组,聚焦“五个行业领域加一个属地”,先后出动92批次3085人次,深入115家企业开展“入企进厂”帮扶指导、服务监督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防控措施,及时落实政策,做好跟进服务,帮助协调解决环保、用工、原材料等各类问题28个,确保防疫复工两手抓、两不误。截至3月8日,城区企业累计复工104家,其中:规上复工9家,复工率100%,规下复工95家,复工率89.6%。“四小行业”复工341家,复工率82.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