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硬又IN的“綠皮車”,有份量更有力量

既硬又IN的“綠皮車”,有份量更有力量

高鐵時代,綠皮車開始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就像數字音樂時代,那些曾經有樸實無華的歌聲,打動過我們的音樂偶像,也慢慢被新生代明星的流量淹沒一樣。

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失去了,也不用過多遺憾;但有些東西,卻需要傳承下來,這不僅僅只是為了記憶和情懷,而是其中的象徵和意義,同樣可以用來喚醒這個時代。

由巫啟賢、周曉鷗和沙寶亮組成的“綠皮車”,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該怎麼形容這列“綠皮車”?他們仨到底是倚老賣老?還是資產重組?其實從“綠皮車”成立之後的首支單曲《痛快的活》,以及其中傳遞出的態度來看,這個組合的屬性,無疑是老當益壯;這個組合的目的,則更像是——宛若新生。

從華語樂壇的歷史來看,也有類似的例子。其中最為成功的兩個案例,一個是臺灣地區的“縱貫線”,一個是香港地區的“左麟右李”,而在中國內地……說起來有些讓人難以置信,雖然現在音樂產業越來越發展,卻

一直沒有這樣一種殿堂級的優化組合出現

既硬又IN的“綠皮車”,有份量更有力量

有時候,這種組合出現與否,不僅在於歌手想不想,還在於歌手能不能!還是以“縱貫線”為例,這支殿堂級的樂隊雖好,奈何匆匆一年半之後就煙消雲散,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產權”。因為四位音樂人都有不同的經紀公司,所以最終也因為產權不清這樣的主要因素,最終過不到一起,只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這次“綠皮車”的三位成員巫啟賢、周曉鷗和沙寶亮,則從一開始將可能會出現的“縱貫線”式“後遺症”,扼殺在搖籃中。因為這三位歌手,不僅唱片約在同一家公司,甚至就連經紀約也在同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是“誠利千代”。

這下,想跑都跑不了,至少在合約期裡,想散也散不了。畢竟,對於組合這種形式來講,你如果一開始就起了一個好調,把人家的聽覺細胞弄興奮了,甚至對你產生依賴了,但結果人家上癮了你卻不幹了,這種情形不就是……反正就是很不人性了。

不過,“綠皮車”這個組合,除了音樂本身的意義之外,它還有一些流行文化的延伸屬性。

“綠皮車”作為一個時代代表性的交通工具,到如今早已經脫離了實用功能,而因為記憶的情懷,加上“綠皮車”本身的設計感,而在這個國潮文化迴歸的時代,也融入到這種最IN的潮流中。

既硬又IN的“綠皮車”,有份量更有力量

其實在我看來,“綠皮車”很像是哈雷機車文化,都是一種硬派的象徵,代表了一種粗獷、狂野、直接的精神屬性。在這個人們越來越柔軟,音樂越來越數字的時代,“綠皮車”的文化象徵,不僅可以體現出一種時代的審美差異美,也因此更能體現出音樂的稜角和力量。

考慮到“綠皮車”背後的合約規範,以及它在流行文化上的延伸,倒是讓人對“綠皮車”的前景有了更多的期待。這種期待就是組合在發展層面,甚至可以出現一種更為開放的平臺效應,在保持一定班底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通過“誠利千代”豐富的藝人資源,進行更多的音樂組合,從而完成不同音樂人之間的音樂碰撞,讓“綠皮車”成為一個介於音樂組合、文化潮流和商業載體之間的複合品牌,從而實現音樂形態的更多可能性。

既硬又IN的“綠皮車”,有份量更有力量

當然,這是後話。

最後還是拉回到“綠皮車”的這首《痛快的活》。作為“綠皮車”成立後的首支單曲,《痛快的活》也完成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硬氣十足的搖滾曲風,就如同當年綠皮火車給人的鋼鐵般的硬核氣質一樣。乾脆利落也不拖泥帶水的演繹,更給人一種老搖滾才能的狂野、不羈,甚至混不吝感。

事實上,《痛快的活》這首歌曲,經過巫啟賢填詞中文歌詞,不僅有著簡單明快、肆意快活的爽朗,而且文字所透露的情緒,恰恰就是《在路上》精神另一個角度的延伸,活好當下、不懼失敗,聽來不僅讓人意氣風發,而且讓人充滿鬥志。

既硬又IN的“綠皮車”,有份量更有力量

除此之外,《痛快的活》又是一首有味道的搖滾作品。明亮的管樂,中和了搖滾的粗獷,而巫啟賢、周曉鷗和沙寶亮中音區磁性的聲線,也讓歌曲充滿了一種歲月的力量感,一種更飽滿的勁道。這種勁道,也從一開始就對“綠皮車”這個組合,定下了氣質的基調。

很明顯,“綠皮車”並不是一支“出售”記憶的組合,比如在《痛快的活》這首作品裡,你不會想到過去的巫啟賢,也不會想到過去的周曉鷗和沙寶亮,而這種殿堂級藝人優化重組,最需要避免、也是常常並沒有避免的,就是成員之間合而不聚,貌似組合在一起,實際上卻依然各唱各的、各幹各的,就像是以組合名義組成的小型拼盤商演機構。

既硬又IN的“綠皮車”,有份量更有力量

而《痛快的活》卻是一首可以讓人忘記單飛時期巫啟賢、周曉鷗和沙寶亮的組合,也體現出這種單飛後再三位一體組合的意義。他們通過互補、從而創造全新,也讓人通過一首單曲的時間,就能記住“綠皮車”的名字。

各位音樂旅客大家好,歡迎乘坐本次“綠皮車”,本次“綠皮車”由經典開向未來,歡迎上車,祝您《痛快的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