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30多年前因为嘴欠,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王八,看完想笑

马未都应该是一个没有什么架子的文化学者,也愿意和年轻人分享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马未都此前曾在一期节目上透露30多年前,我因为嘴欠,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王八”。其实,这件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马未都这件事过去了三十多年,也是记忆犹新,看来也有它令人深刻的地方。王八向来是稀罕物,想必当年马未都为了买这只王八没少花钱。那么,马未都如何与这只王八结缘呢?

这件事就要追溯到30多年前了,那时候的马未都还是一个年轻的编辑。大家可能想象不到,马未都一个大收藏家,为何还做过编辑?其实,还是有点不了解马未都的才华。20世纪70年代初期,马未都当年因为当兵没当成,后来一直在工厂里当铣工。干铣工期间,他也没闲着,就发表小说。结果被当年的《青年文学》,用了整整一个板块来连载他的小说。由此,马未都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的人生也发生了变化,成为《青年文学》的一个编辑。用今天时髦的话,马未都做起了“小编”。


我们都知道王八,这可是稀罕物。那位地摊上的贩子,看马未都想要,恰好马未都也是感到好奇。马未都时隔多年回忆,当时因为我嘴欠,多问了一句多少钱。人家地摊贩子开口十元,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当年马未都买一个乾隆官窑都得五六块,一个月工资也就四十多块,一只王八十块,基本上是大开支了。马未都当时身边不少大作家,面子上挂不住就问八块成不?地摊贩子,一锤子买卖行你要吧!这样一来,马未都就8块钱“捡漏”了一只十多斤王八。


这只王八,跟上马未都也是沾了光。当年邮递事业还不发达,况且邮一只王八也不划算。于是,马未都就想着带上这只王八吧!马未都带着这只王八,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抛物线。马未都带着这只王八,从安徽走到了海南,又从海南回到了北京。让马未都不可思议的是,这只王八非但没有因路途颠簸而遭受皮肉之苦,相反还活得很精神。于是,这只王八硬生生的跟着马未都一个多月。马未都提起这件事,也是哭笑不得。其实,马未都想通过这件事情,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看到稀奇的东西,不能随便问,不要嘴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