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論文質量,還有哪些因素影響投稿錄用率?

決定一篇稿件能否被理想中的期刊錄用的根本標準是學術質量。那些開闢新研究領域、提出新學術觀點、運用新研究方法、提供新研究資料,發前人之所未發、說前人之所未說、證前人之所未證或未能證的來稿極易引起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閱讀興趣,錄用的幾率非常高;相反,拾人牙慧,千篇一律,缺乏獨創性的來稿初審都難以通過。但是,很多具有一定創新性且學術質量也比較高的來稿也會被期刊拒之門外。究其原因,就在於作者沒有處理好影響稿件錄用與否的非質量因素。從事學術編輯多年,筆者認為作者除了創作高質量學術論文之外,還應妥善解決好以下影響稿件錄用與否的非質量因素。

1、吃準目標期刊定位

不同類別的期刊,收稿範圍、欄目設置、刊文風格和讀者群體均不同。同為煤炭行業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煤田地質與勘探》是學術與實用技術並重,《煤炭學報》以學術性為重,二者在收稿範圍、欄目設置等方面有一定差距。所以純技術應用文章投往《煤炭學報》不合適。同為教育理論的期刊,《中國高等教育》和《教育教學研究》在發文風格上差距很大,前者注重宏觀理論探討,後者注重微觀經驗交流。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必須對目標期刊的定位有深入瞭解,確保所投文章與目標期刊的收稿範圍、欄目設置、刊文風格等相符合,不可盲目投稿,否者很可能出現初審退稿情況。

2、按照目標期刊要求撰寫規範論文

不同的學術期刊對投稿要求不同,作者應該按照目標期刊的投稿要求修改好文章後再投稿。很多作者寫好論文後根本不看期刊的投稿要求便直接投稿,試想,一篇極不符合期刊投稿要求的文章呈現在編輯面前,會給編輯產生什麼樣的印象呢。

2.1寫好規範、地道的英文摘要

對於很多學者來說,撰寫一個深度體現論文學術價值的中文摘要不在話下,但是撰寫的對應英文摘要實在不敢恭維。科技的不斷國際化,促使中文期刊必須積極邁出國際交流的步伐。英文摘要是進行國際交流的窗口,英文摘要若撰寫得不地道、不全面、不規範,將會成為影響中文期刊被國際重要檢索機構收錄的阻礙。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出版的《科學引文索引》(SCI)篩選科技期刊的標準之一,就是要求科技期刊給出所有的作者和作者單位,提供規範、地道的英文摘要。因此,作者按照目標期刊要求所撰寫的英文摘要必須做到內容原創性、語言簡潔、規範、信息全面具體,英文摘要應包括文題、作者、作者單位、E-mail、電話、摘要內容和關鍵詞等。

2.2寫好有理論深度的前言

學術論文的前言是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主要用來交代論文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前人的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及其在相關領域裡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前言寫得好,可以吸引期刊編輯、審稿者的閱讀興趣。最能提升前言理論深度的,作者重視的,必須出現在前言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當前國內外關於本研究的進展現狀;

②前人同類課題的研究成果。將這些成果進行歸類概括,分析得失,指出已有成果解決了哪些問題,存在什麼不足;

③作者關於本研究的理論來源、寫作設想、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結果和實際意義等。


這樣做,作者研究理論才能高屋建瓴,研究內容的創新性與學術價值才能得到突出,才能迅速把握讀者的閱讀心理。

2.3提供可驗證的數據和簡潔、準確、規範和可供編輯的插圖

數據都應是通過試驗得來的,數據能否經得起驗證是研究成功與否的關鍵。作者應在論文裡交代試驗的整個過程,使讀者閱讀時可以在頭腦中浮現作者做試驗的全景圖茂,進而感知實驗數據的可靠性;而非孤零零的在文中列出三線表、填上令人莫名其妙的數據,再完美的數據分析,沒有可驗證的數據來源,也是無根之水。

插圖不僅可以使論文某些內容的敘述更加簡潔、準確和清晰,還具有活躍和美化版面的功能,使讀者閱讀時賞心悅目,提高閱讀興趣。期刊對插圖的要求在其徵稿簡則中可詳見,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交的插圖都應該是方便編輯的插圖。因為作者提供的插圖,期刊在排版時都需要審理、刪減修改、重新繪製、植字和調整比例等,難以直接編輯的插圖,會給期刊編輯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插圖簡單、準確、能說明問題即可,不需要與要解決的問題無關的插圖。附帶無關插圖過多,編輯時費心力、排版時佔版面、保存時佔流量、交費時佔費用……總之一無是處。

2.4提供可靠、最新、權威的文後參考文獻

根據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定義,文後參考文獻是指:“為撰寫或編輯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作者在寫作論文或著作時,著錄的參考文獻學術價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體現了作者所著論文或著作的學術價值。科研成果瞬息萬變,新人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產生新發明、新創造是歷史的必然,借鑑已有的最新的、最權威的學術成果是作者學術創作高起點的體現。因此,作者必須對文後參考文獻加以重視。必須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①具有一鍵搜索性,即可使用搜索工具或圖書館一鍵查詢;

②按照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編排要求或目標期刊編排要求編排,做到編排準確,無遺漏;

③參考文獻最好是近5年核心或權威期刊刊載的文章,或者是該研究方向權威人士的文獻;

④以期刊為主,儘量不要把著作作為參考文獻,因為著作上的知識、信息大都是公認的,時效上不具有新穎性。


一篇學術價值也許很高的文章,如果語句不通、錯字連篇、閱讀時艱澀晦深,很容易使期刊的編輯、審稿人產生懶惰情緒,不願意繼續花時間在文章的頁面上。多年編輯經歷發現,在專業研究領域有很高成就的學者,其行文如流水,讀來一氣呵成,有時竟無一字、一標點可改,寫作功底確實令人讚歎。

而很多年輕的作者在進行學術創作時,比較浮躁,論文剛剛完成便迫不及待地投出去,不肯花工夫閱讀自己的文章,因此存在的問題很多。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學術創作態度。有位著名的學者是這樣談論自己的論文寫作之道的:“寫好論文後放在桌上,擱置幾日後通讀一遍,發現文筆有誤,竟又有新思路,稍作修改後再擱置桌上;幾日後再通讀一遍,又發現文筆有誤,還有新思路,稍作修改後擱置桌上……如此循環,數易其稿,直至無法再改,方慎重投稿出去。”我想,年輕作者應從中學到真正有責任的為學之道、創作之道。

另外,漂亮、規範、合乎期刊要求的排版也能增加文章的印象分。因此,作者在完善論文的時候,應登錄目標期刊的網頁查詢期刊的排版要求,對照該刊最新刊登的論文認真修改版面。

3、重視與目標期刊的交流與溝通

這裡所說的與編輯的交流與溝通含有三層意思。

一是投稿前的交流與溝通,與編輯探討自己最近的研究課題、寫作新思路以及期刊當前感興趣的學術前沿、熱點問題等,向期刊編輯詢問自己欲投的文章是否符合期刊的刊文要求等,避免盲目投稿。

二是與期刊編輯就已投稿件的學術問題、專家意見、期刊出版等進行交流和溝通。

三是與期刊編輯就文章刊登後的社會反響、讀者回饋等進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網絡化的發展,現在大多數期刊都已採用遠程在線投稿系統,作者均可進入系統查詢所投稿件的處理流程。作者能夠在系統裡查詢得知的信息儘量不要再向期刊的編輯進行諮詢,作者很多,編輯少,不要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4、尊重審稿專家的意見

質量是期刊錄用來稿的第一因素。如果期刊編輯部自身無法確保稿件質量的話,行業最常見的做法是邀請2名該稿件研究領域比較權威的專家進行雙盲審質量把關。專家一般會站在理論的制高點對稿件進行客觀的評價,如專家意見相左,可能還會有三審、四審等,而最終返回給作者的意見,是期刊編輯部參考專家意見整合而來的。

因此,首先,作者應該相信審稿專家的審稿意見是客觀、公正的,尊重審稿專家的意見,仔細、認真地修改稿件,並返回編輯部詳細的修改說明供其參考;其次,作者如果對審稿專家的審稿意見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說不認可審稿專家的意見,應該在尊重審稿專家意見的前提下,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補充更多的論證材料來維護自身的觀點,做深入的解說;另外,對於多次返修的稿件,作者應抱著樂意接受的態度,認真修改。每次修改都會提升文章的質量,提高作者自身的學術和寫作能力。多次修改後,作者對目標期刊的各種要求將會有深刻的認識,後續投稿自會輕車熟路、事半功倍。

期刊採納稿件的標準都是學術第一、質量第一,但文章的學術價值並非一眼即可把握,很多高質量的文章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目標期刊退稿,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文章忽視了影響學術論文能被目標期刊錄用的非質量因素。影響文章錄用的質量因素期刊編輯很難把握,但影響文章的非質量因素編輯卻很容易把握。因此,作者在完善稿件的時候,應該注意影響文章的非質量因素。事實上,對作者而言,這些非質量因素都是很容易被修改和完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