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河北人是怎麼在旱災年份生活的:因為吃樹葉而打架,賣個閨女18塊錢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一百年前河北在旱災年份發生的故事。


100年前河北人是怎麼在旱災年份生活的:因為吃樹葉而打架,賣個閨女18塊錢


看過《溫故1942》電影的諸位朋友估計會對其中觸目驚心的畫面和情節感到難受。而其實真在災荒年月,賣兒鬻女、吃草根啃樹皮的情景都不罕見。今天我們就參照一些資料為您展示一點100年前河北人民在旱災年月的生活。


眾所周知,在一百年前的1920年,我國的生產力還處在很落後的階段,人類對自然的干預能力很低,遇到水旱這種災荒年份,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不好過了。


100年前河北人是怎麼在旱災年份生活的:因為吃樹葉而打架,賣個閨女18塊錢


1920年,華北的河北(當時叫直隸)、河南、陝西、山西、山東五個省範圍內爆發旱災,受災人口達到了3500萬。這其中尤其以河北受災最為嚴重,全省120個縣有103個縣遭災。一些地區有7、8個月時間不下雨,有的地方甚至連續15個月不下雨。


旱災影響下,河北境內幾乎是赤地千里,加上當時救災不力,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當時的《申報》《大公報》《晨報》等報紙刊發文章報道災荒情況。在《晨報》中甚至開了“災荒特載”的專欄。


100年前河北人是怎麼在旱災年份生活的:因為吃樹葉而打架,賣個閨女18塊錢


根據當時的資料還原,當時保定府以西和東南部地域的受災情況非常嚴重,以滿城和完縣兩地居民為了生活只好攜家帶口地去逃荒。而當時人民因為生活無望而被迫自盡的情況也比較常見。當時報紙記述了一家為了生計只好把自家18歲的閨女賣掉,只賣了18元。但就是這點錢還被土匪搶劫,一家人看斷了生計,絕望之下自盡。


保定生活不好過,滄州、邢臺一帶的人民也很困苦。當時滄州的報道說,當時河間、獻縣、交河(今天泊頭一帶)、東光四個縣的情況尤其嚴重。獻縣出門逃荒的多達一半,沒有逃走的十多萬人也只能在老家坐以待斃。


100年前河北人是怎麼在旱災年份生活的:因為吃樹葉而打架,賣個閨女18塊錢


關於邢臺的狀況描述也非常慘。南宮縣因為長期不下雨,餓極的百姓只好採食樹葉,因為搶吃樹葉還發生了群毆甚至打死了人。有樹葉吃還算好的情況,過了段時間,樹葉、樹皮吃盡,百姓生計就幾乎沒了著落。


當時有表格記錄了1920年河北旱災期間的情景。其中的廣平、平鄉、棗強三個縣的收成情況一欄中都是觸目驚心的“顆粒無收”,新河、饒陽和威縣的收成只有往常年份的1/10。而老百姓的食物一欄也看的人心酸不已,好一點的能吃到野菜、糠谷,差一點的就只能吃草根樹皮。


100年前河北人是怎麼在旱災年份生活的:因為吃樹葉而打架,賣個閨女18塊錢


民不聊生的背景下,國家也並不安定,二十三十年代軍閥混戰,更讓老百姓的日子難過。


元代張養浩曾有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沒錯,在天災人禍的背景下,老百姓要想持久的和平,過上更好的生活幾乎是難上加難。這也就讓我們不難理解為啥在解放戰爭中,人民翻身做主人有了自己的土地後熱情會如此高漲。


被欺壓太久的農民翻身做了主人,那被壓抑太久的力量終於迸發了出來,而往昔的舊中國一去不復返,新的中國也即將噴薄而出了!


100年前河北人是怎麼在旱災年份生活的:因為吃樹葉而打架,賣個閨女18塊錢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佈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