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記得北京人有這麼一句俏皮話:“他們家大衣櫃都不安把手兒—摳門兒!”

嘿嘿,真是形象,我就想啊,一個連說別人摳門都能用歇後語的北京人,會不會真的那麼“摳”呢?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看了個大張偉的採訪,也給逗樂了,節目組邀請他和他父親一起來參觀一個北京展覽,一聽說可以免費參觀,他也直言不諱的是:我們家祖傳就是“摳”,哈哈哈。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大磊子我是北京人,仔細想想,我承認我自己有時是真“摳”。

我們門口賣菜的,每次找錢都要少找一毛,還不言聲,我每次都果斷的跟他要回這一毛錢,不為別的,不要回來他以為別人也都好騙呢,這算“摳”嗎?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有次,在單位有時用二次塑料袋當垃圾袋,真被同事說過,你北京人還這麼節省啊。

這是“摳”嗎?這是不浪費好嗎?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茲要說起北京精神,外人肯定想起的是“局氣,厚道,牛B,有面兒”,這幾乎成了北京人的標籤。

北京爺們兒豪爽,北京妞大氣,出去吃飯哥們兒姐們兒幾個老搶著買單,甭管回去之後遭媳婦兒多少數落,而北京姑娘的大氣不做作,也是最招人稀罕的性格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但是也有人說了,北京人也挺摳門的!

仔細想想,這摳真是對自己“摳”,尤其是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裡,過日子精打細算慣了,

北京人通過“摳門兒”,卻吧日子過得倍兒滋潤的!

喝高末和他“哥哥”高碎

北京人買茶葉論斤買,以前咱哪買得起什麼特定品種的茶呀,喝的都是高末!這“高末”是個寶!

說白了就是人家茶葉店裡茶賣完了箱子底下剩的茶葉末,把各種茶的末子折到一塊去,有時候大茶莊的茶箱能掃出好些茶葉末,拿個竹籮過一遍,籮上粗的叫“高碎”,籮下細的是“高末”。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那時的價格,一斤也就1塊5到2塊,而且保質保量。

而如今,這些都成了北京人津津樂道的回憶,您說這是摳嗎?想想這只是一種苦日子裡的樂子。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點心渣兒也能是個寶

買不起有名的茶,喝著高末也得就點點心,點心麼,貴的也買不起的時候,也沒事,有賣點心渣兒的!

小時候都吃過點心渣兒吧,一直以為是剩下的呢,後來才知道這是食品店為了避免浪費,就把點心箱子底下的渣歸攏到一起,照樣論斤賣。

基本上和高末是異曲同工,所以喝高末就點心渣才是標配啊!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說是點心渣,也不一定全是小渣子沫兒,也有的店把掉了邊兒的點心當成點心渣賣,價錢就稍微貴點,跟“高碎”是一個道理。

純點心渣賣2、3毛,這種的就得4、5毛。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邊角料”成了美食,一點不矯情

要說邊腳料做的美食,老北京可多的是:麻豆腐、豆汁、滷煮、炒肝……

就拿麻豆腐為例,老北京人說“炒麻豆腐——大咕嘟”,指的是麻豆腐炒制過程中要加水,而且得不斷翻炒防止糊底,等到水都“糗”進麻豆腐裡就可以出鍋了。

盛盤之後上頭按個窩,澆上炸好的辣椒油。原先炒麻豆腐用的是羊尾油,現在大多都用素油。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所以說老北京人吃的講究,在過程、在細節,而不在食材的貴賤上。鮑參翅肚做得好不叫手藝,用著邊角料還能過出紅紅火火的日子,那才叫本事!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現如今,甭說點心渣,點心匣子都只有人送沒有人吃了,高末都飆到了45一斤,炸醬早就不用五花肉了,我媽有次想買麻豆腐,一問價兒都嚇一跳!

那個甭管幹什麼都“摳門兒”的時代,跟著老北京消失的衚衕,都沒了。

只有北京自己心裡明白那些年的“摳”

是“窮開心”最貼切的一群人,一點兒都不為過,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心裡頭明白就得,咱既不能做強弩之末,也不能愛咋咋地。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那時吃的“苦”,尤其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是小的一碟鹹菜,一個窩頭,也能吃的開心。

起個名兒,都透著對生活的熱愛。什麼“紅嘴綠鸚哥”、“御青方”、“賽香瓜”,其實無非就是菠菜、臭豆腐、拌涼菜。稍微花點心思,北京人就能把講究當成了講究。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衣服破了打個補丁,那時的衣服也都是媽媽給做好了,哥哥穿了,給弟弟,

弟弟穿了,只要不破,還能改呢。

“摳”出來的日子,也是一種對生活尊重的態度。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摳”讓我們懂得生活,怎樣面對困境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有時老人也總常說:

“你們就是沒過過苦日子”總覺得,現在生活好了,也不用那麼“摳”了吧!

也是,今天能吃能喝,不過今天有今天的“苦日子”,從二環裡搬到了四環五環的人,每日多少人上下班兒用2小時都說少了!

去西二旗,到上地,在望京,789上班,家住亦莊的,為了上班多少北京人還得在五環邊上租套房住的大有人在!

“摳”讓我們比誰都會懂得“承受”。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比如火車座位只有硬座或者無座了,沒事兒一路上能坦然面對,哥兒幾個侃會就到了,平時北京人不能吃辣,您要是面對一桌湖南菜,也能吃的“滋滋有味”。

沒有專車接送,出租車都打不到,多少北京大妞能大汗淋漓擠公交車或者打摩的,您說去西餐廳吃飯,沒問題!說去路邊攤兒擼串兒,更能了啊!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但是有一點,儘管大家對自己都有點“摳”,卻沒見過誰真的對朋友哥們兒“摳”,這可能正是自己“摳”下來的錢給朋友哥們兒大方花了吧。

這麼說來,還真替自己的“摳”鬆了一口氣哈。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別人都說北京人摳,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才是北京滋潤的小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