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足之我见,足球我们心中的痛!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但是中国男足永远都是国人的痛。一直以来,中国曾经提出向巴西、德国等国家足球风格学习,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目标,但是多年来着实未能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只能沦为口号,自02年在米卢率领下冲进韩日世界杯后,如今甚至连在亚洲也未能站稳脚跟,已多年未能进入亚洲区预选塞最后阶段,沦为亚洲二流球队已是不争之事实。论中国男足之我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态度——对待比赛的态度,对待胜利的态度,对待荣誉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是米卢当年执教国足时最为看重的一点;无独有偶,现任中国男足教练里皮,也多次强调“态度”,让世界名帅头痛的不是别的而是球员场上的消极态度;试想,在场上对待比赛是消极的态度,谈何言胜,谈何对得起身上的战袍。因而,场上必须有端正的态度,不然一切空谈;

中国男足并不是没有好苗子,曾经在2001世青赛涌现的黄金一代曲波、孙祥、杜威、高明、严嵩、王新欣、徐亮等耳熟能详球员,1/8决赛仅1:2憾负阿根廷,但是转为真正职业球员后,因工资待遇等水涨船高似乎失去更大的动力往上爬,在当打之年这帮球员并未能助中国男足再一次冲出亚洲。安于现状求高薪之职业态度,严重制约中国球员之发展;态度决定了球员发展高度,自然影响国家队的战斗力;

2)中国注册球员基数少,选材难

据中国足协统计,中国的注册球员仅为5万人左右,俱乐部只有100家左右,远远不及巴西、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足球强国,甚至与邻国日本、韩国相比也有较明显的差距;注册球员基数少导致选材难,说明中国足球底层的建筑仍十分薄弱,面临无人可挑之困境;改善此问题,可向邻国日本学习,注重校园足球。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之一,让校园成为足球人才摇篮;在校园推广足球,让学生从小发觉自身天赋,从小培养其兴趣,更纯粹的态度爱上球员,有利于拓宽球员选材面;再者建立完整从小学——中学——大学省市级比赛,训练时间长难免枯燥乏味,比赛乃其释放其能量之处,让比赛来指导训练;再者,完善青训体系建立,在校园发掘苗子,让其在适当时间进入职业队进行训练,从而切实改善基数少选材难之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