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的大理古城,你不知道的建设始末?

著名的云南大理古城位于大理点苍山中和峰下,南距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关(龙尾关)约13公里,北距上关(龙首关)约27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呈棋盘式格局的山水古城。大理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现在古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以我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的字迹镌刻的。

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的大理古城,你不知道的建设始末?

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

一,大理古城的“前世”--羊苴咩城

公元738年,居于最南边即今巍山一带的蒙舍诏诏主皮罗阁、阁逻风父子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带兵攻占了洱海地区,直接驱逐洱海西岸居住的河蛮,占据了大厘、太和地区。在兼并各诏的过程中,修筑了太和城。公元739年,他将蒙氏的统治中心从巍山移至洱海西岸的太和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南诏国,经过扩建的太和城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是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后的第一个都城,使用时间达40年之久。

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的大理古城,你不知道的建设始末?

大理古城

在经历天宝战争后,南诏国拥有了包括四川西南,贵州、广西西部和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超越现今云南全省的版图。以防务安全为主要选择标准的太和城因地面狭小,而无足够的活动空间,也不适应南诏的大国地位,因此阁逻风决定迁都。新都地址选在大厘城与太和城之间河赕平原的最宽处的马濂洲上,位于苍山中和峰下的羊苴咩城。羊苴咩城仿照唐都长安城模式进行规划建设,有宫、王城、内城及外郭城。《蛮书》“南诏大衙门”的记载,该城东西中轴线上有三重门,此三重门分别是东内城门、王城门和宫城门。最后建成了“延袤十五里”的含今大理古城在内,东至洱海,西至苍山脚的巨大都城。

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的大理古城,你不知道的建设始末?

大理古城全貌

二,明朝时期新建的“大理古城”

明朝统治者为了使云南长治久安,首先推毁了南诏大理国以来的重要城镇太和城、羊苴咩城等,又命令周能调集民工,按明朝的规制新筑大理府城。为了尽快恢复大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今天大理中和镇的位置上,大理卫指挥使周能依照明代建城规划,在原南诏、大理国羊直咩城范围内人口较集中的地方重新修筑明大理府城。第二年,都督冯诚等人又将大理城向东、向南扩展。由于新建的大理城向更加平坦开阔的东面和南面发展,基本脱离了以苍山为壁、以溪水为壕的建城模式,为了保持城市必须具有的防御功能,新建的大理城将城墙砌得宏伟而高大,墙体内外用砖包裹,高高的城墙外侧又建有宽而深的城壕。除了南北城门外又新造南北关门,还新建了一座雄伟的“五华楼”,建成了面积为2.11平方公里的新城,方围有6公里,城墙高8米,厚7米,墙体内部用土石,外表用特制的城砖修砌,十分坚固。

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的大理古城,你不知道的建设始末?

大理古城“五华楼”

明朝的大理卫城建成后,四面城墙各长1500米,宽12米,高6米。四周城墙均为石砌成,内夯土,4个城门洞为半圆形砖券门洞,外墙加一层砖。街道东西、南北中轴线贯通,民居多以土木结构,石砌围墙,石条路面,街道两侧沟渠清流不断,别具特色。最终的大理古城建设完成,街道为棋盘式格局,素有大理古城“九街十八巷”之称。

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的大理古城,你不知道的建设始末?

大理古城地图

三,大理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终建成的大理古城从公元1382年兴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它虽然偏居西南边陲,但从明清至民国,由于它是大理卫指挥使司、金沧道台署、大理府署、云南提督府、迤西道署和太和县治的所在地,一直是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各国进行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大理古城城内外文物古迹众多,也形成了如今云南著名的旅游胜地。

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的大理古城,你不知道的建设始末?

大理古城旅游胜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