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五院第三隔離病區護士趙旦旦:用專業技能助力患者戰勝病魔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亮 通訊員 馬珂、陳丹丹/文圖

已亥未,庚子春,新冠肺炎肆虐祖國大疆南北。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作為市級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迅速響應戰“疫”號召,全體醫護人員堅守崗位、履職盡責投入救治行動,譜寫了一個個感人的事蹟。

2月5日,迎來了趙旦旦人生最特殊的一天。當晚,護士長馬東枝打來的電話:“旦旦,經過慎重綜合考慮,醫院決定派你進駐隔離病區,明天報到。”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好好在家準備一下!”不帶一絲猶豫,趙旦旦果斷堅定地應了一聲“好!”早在得知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成為新冠肺炎市級定點醫院時,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科三病區的全體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寫下抗擊疫情的“請戰書”,趙旦旦作為科室一員毫不猶豫的簽下自己的名字並按下手印,那時候,她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天的到來。

信陽五院第三隔離病區護士趙旦旦:用專業技能助力患者戰勝病魔

為大家,舍小家

趙旦旦的兒子才剛剛三歲多,正是充滿童趣,活潑搗亂的時候,在家裡最黏的人就是媽媽了。抗疫一線比較繁忙,作息時間也很難跟小朋友保持一致,以至於趙旦旦很多天都不能和兒子通電話視頻,兒子每天晚上都委屈唸叨著:“我要跟媽媽睡……”。 趙旦旦的婆婆也是去年九月底才做的膝關節交叉韌帶撕裂重建手術,至今還沒完全康復。家裡的一切都只能靠其愛人一個人照應著。但當趙旦旦接到進入隔離病區的任務時,還是毅然決然的踏上了抗疫的征途:“作為一名白衣戰士,我必須扛起自己肩上的職責,義無反顧”。

信陽五院第三隔離病區護士趙旦旦:用專業技能助力患者戰勝病魔

反覆演練技術只為減輕患者痛苦

趙旦旦進入隔離病區前,得知進入隔離病房工作要穿戴防護用品,特別是要戴三層手套給患者輸液,增加了感觸血管的難度。為了提高穿刺技術,趙旦旦在準備去一線之前,提前在家裡戴著三層手套,用橡皮筋當做血管,上面放一張紙巾,她仔細用手去比劃測量留置針的長度、“血管”大概位置、可觸及的長度、評估深淺度等,然後進針……她一心只想著把穿刺技術練好,穿上隔離服也要“一針見血”,為患者減輕不必要的痛苦。

信陽五院第三隔離病區護士趙旦旦:用專業技能助力患者戰勝病魔

穿上隔離服就要責無旁貸的履行職責

進入隔離病區後,趙旦旦每天穿著厚重的隔離服,戴著護目鏡,穿著紙尿褲工作。她們每天需要給患者打針輸液、吸痰、氣道護理、生活護理等,這些高危操作無一不增加自身被感染的風險,但她一直馬不停蹄地忙碌在病人身邊,無怨無悔;幾圈下來,防護服溼透,眼鏡與防護面屏起霧,脖子僵硬;平時熟悉的工作,現在穿著防護服竟是如此的不易。“我也會害怕,但是穿上這身隔離服,就意味著要責無旁貸的履行職責,相信科學防控,相信團隊力量,我們必將戰勝疫情!”趙旦旦堅定地說。

信陽五院第三隔離病區護士趙旦旦:用專業技能助力患者戰勝病魔

組建隔離病區沒幾天,來了一位“特殊的”新冠肺炎患者。這位患者不但新冠肺炎病情較重,而且本身患有小兒麻痺症,左手骨折剛做過手術。患者身體狀況較差,基本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睡都要靠她們護理人員。秉持將患者當親人的醫者仁心,她對這位老奶奶精心治療,精心護理,甚至可以說更加細緻入微。一次次吸痰,清理排洩物,濃重的味道讓她們喘不過氣,為了防止病患長期一個姿勢臥床產生壓瘡,每隔1個小時還要為其翻身,還要小心翼翼避開骨折部位,兩個人才能費力的完成。她不嫌髒,不嫌累,給患者餵飯,擦浴,清理大小便,真正的做到了視患者如親友。

目前,在隔離病房連續工作22天的趙旦旦已被替換下一線休整,趙旦旦表示如果需要相信她還是會毫不猶豫的返回抗疫一線進行戰鬥。

像列車經過黑暗的隧道一樣,我們遇到的那些艱難的時刻,也終會突破重圍迎來生機。烏雲遮不住升起的太陽,疫情擋不住春天的來臨,相信萬物更新、春暖花開、風吹霧散的那天即將到來,相信疫情將散,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