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卻幾乎不吃肉食動物?

肉類是我們最常接觸的食物之一,但你是否發現,我們主要吃的幾種肉都是食草動物,沒有一種是肉食性動物,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小夥伴們瞭解一下:人類為什麼幾乎不吃肉食性動物的肉。

百科 | 你是否想过,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却几乎不吃肉食动物?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而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我們知道人類是由原子按照一定規律排列而成的,在一個孤立系統內,人類的原子排列順序會慢慢地從有序走向無序的,最後走向死亡。

百科 | 你是否想过,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却几乎不吃肉食动物?

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為了抵抗熵增,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這樣就會排出無序的熵,如此也就能夠抵抗熵增的過程了,這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可以通過吃食物來獲取能量,然後延長自己的壽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止人類如此,在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的,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界就形成了一條食物鏈,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肉動物,在這條食物鏈中,最底層的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來源是太陽。

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生物的種類繁多,不同的生物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據他們的功能,我們可以將這些生物分為三類,分別是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百科 | 你是否想过,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却几乎不吃肉食动物?

生產者是能夠以無機物製造營養物質的生物,如植物;消費者是以其他生物或者以有機物為生的生物,根據他們所吃的食物不同,又可以分成初級、二級和三級消費者,人類和老虎都是屬於高級消費者;分解者是能夠分解其他生物的生物,如細菌。

簡單看過這個食物鏈之後,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呢?為什麼沒有出現以人或者老虎為食的消費者出現呢?

很簡單,生物界中的能量是單向流動的,也就是說食物鏈中的能量是在不同生物之間傳遞著的,但是食物鏈傳遞的能量效率並不是沒有損耗的,一般來說能量在不同消費者之間傳遞一次,僅能傳遞10%-20%的能量,因此食物鏈存在著頂端,這也就是為什麼沒有比人或者老虎、獅子更為高級的消費者。

百科 | 你是否想过,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却几乎不吃肉食动物?

根據上述所言,生物每傳遞一次能量,只能傳遞自身的10%-20%的能量,所以人類要是以食肉動物為食的話,那麼食肉動物能夠給人類提供的能量就比素食動物提供的能量要大得多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飼養食草動物要遠比飼養肉食動物容易得多,在散養時代,人們只需要將食草動物驅趕到牧草豐盈的地區,再將其趕回來就好了,而如果要飼養肉食動物,可就沒有這麼容易了,肉食動物通常性格兇猛,不易馴服。所以慢慢的人們就養成了食用食草動物的習慣,其實人並不是不能吃肉食動物,只不過習慣了而已。

百科 | 你是否想过,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却几乎不吃肉食动物?

如果我們向前追溯,我們就會發現人類的祖先並不是單吃食草動物的,很多肉食動物也是我們祖先的常規食品。比如曾經稱霸一時的劍齒虎的滅絕就與人類的捕殺有著密切關係。說人類祖先經常食用肉食動物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推測,而是有確實證據的。

百科 | 你是否想过,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却几乎不吃肉食动物?

但在近現代的考古挖掘過程中,考古人員曾經挖掘出很多超過百萬年的古人類骨骼化石,在這些化石中,有一些骨骼上會佈滿斑點,生物學家認為這些斑點的成因是一種疾病,這種疾病被稱之為維生素A過多症,罹患這種疾病的最典型原因就是長期大量食用肉食動物的肝臟,而吃食草動物的肝臟不會誘發此病。

這就是人類幾乎不吃食肉動物的另一大原因——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亦稱“生物放大作用”。通過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或食物網的各營養級,使某些汙染物,如放射性化學物質和合成農藥等,在生物體內逐步濃集增大的趨勢。而且隨著營養級的不斷提高,有害汙染物的濃集程度也越高,最高營養級的肉食動物最易受害。所以,位於食物鏈最高端的人體,如果食用肉食動物的話,就會接觸更多的汙染物,對身體產生更大的危害。

當然,人類也並非真的只是吃食草動物,而對食肉動物一點興趣都沒有。其實,人類對食肉動物還是有興趣的,人類還是會吃蛇肉、狗肉等等,但只是少部分人而已。

百科 | 你是否想过,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却几乎不吃肉食动物?

審核:王飛

百科 | 你是否想过,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却几乎不吃肉食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