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迷失東京》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剛結婚不就的年輕姑娘夏洛特陪著攝影師丈夫來到東京工作,因為丈夫日夜忙於工作無法抽空陪伴,導致女主夏洛特倍感寂寞,在孤獨中度日。與此同時,本片的男主鮑勃是一個過氣的中年男明星,被公司派遣到東京拍攝威士忌的廣告。兩人皆與當地文化格格不入,一次偶然兩人在一間酒吧裡相遇,加上各懷寂寞的心事,彼此間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情。

這是由索菲婭科波拉導演的作品於2004年上映,並獲得了第7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導演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加之精細的拍攝技巧,為觀眾呈現了電影男女主人公內心的悵然若失、光鮮生活背後的索然寡味和相互扶持的精神愛戀。雖然年代有些久遠 ,但是人們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卻是越來越高。它所講述的不單是兩個寂寞的靈魂之間的情愫和發生的故事,還就此牽引出了人在一生中一定會遇到的人生難題,多處體現了人性的脆弱、敏感和堅韌。

這部電影的框架和故事發展路線也很有特色,不同於其他同題材的婚外情電影,在本片中更多的是文藝和樸素。電影的背景是在東京,這裡人群熙攘、霓虹炫目,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美國人在這個繁華的都市相遇。寂寞是寂寞者的通行證,孤獨是孤獨者的座右銘。在兩個人的情感背景中,多少都包含著人類普遍存在的情感問題,故事之餘,促人深省。

在我看來,《迷失東京》這部電影,想通過兩個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和現狀,一方面想體現出導演本身的情感經歷,另一方面也把人生中會遇到的問題展現在觀眾面前。其實仔細想想,兩名主人公的寂寞情感都是以與人生的種種矛盾所展開,而這些矛盾才是人物悲傷情感的源初,兩個人的故事也以此為基礎推進。今天,我就從三個矛盾來剖析這部電影的精髓所在,包括人與家庭的矛盾、人與社會的矛盾、和人與自身情感的矛盾。

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01、人與家庭的矛盾:雖然幸福美滿的家庭是每個人的嚮往,但當真實的婚姻問題擺在眼前,人又是顯得那麼的弱小和無助

電影的開頭便是30秒的女主美麗的背影,女主夏洛特是由當時19歲的斯嘉麗約翰遜所演,不得不承認看本片的緣由之一就是衝著寡姐去的。之後的鏡頭便是本片的男主鮑勃坐在出租車上,看著窗外燈紅酒綠的東京夜景,眼光中閃爍著迷離。鮑勃隨後來到一家酒店,很多日本人一擁而上,幾番日式客氣之後開始了拍攝工作。

鏡頭一轉,來到了我們的女主夏洛特,此時的她坐在酒店房間的落地窗旁邊,風華正茂的年輕姑娘卻被憂鬱哀傷所填滿,夏洛特深嘆一口氣,轉頭看著床上鼾聲震天的丈夫。鏡頭轉換之間便為整個電影的基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是在對女主幾個簡單的表情中,表達出了淋漓盡致的惆悵和無奈。

就如上文所說,因為丈夫工作繁忙所以夏洛特不得不一個人在東京度日。為了消遣憂鬱的情緒,女主每日在抽菸、插畫、聽冥想錄音中度過。丈夫在身邊的時候也主動表達自己對事物批判性的看法,這樣的熱情卻被丈夫認為是尖酸刻薄,不明事理。於是,這更加讓女主痛徹心扉,回到酒店哭著和朋友訴苦,遺憾的是夏洛特並沒有從朋友那裡獲得安慰,心中充斥著無辜和不解,發出:我到底嫁給了誰?的疑問。

在這個階段,女主心中充滿了難過和悔恨,這種痛苦的情緒毫無疑問來源於自己家庭的矛盾。結婚不久的年輕夫婦本應該是出雙入對,如膠似漆,但現實卻是形單影隻,孑然一身。導致自己每天都在寂寞惆悵中度日,而此時自己的丈夫卻可能與其他女性有染。在毫無色彩的家庭面前,夏洛特顯得如此脆弱不堪,生活充滿了迷茫。真實的婚姻打破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幻想,同時夏洛特的經歷也包含了無數人的影子,有些問題很多人都無法避免。

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再回到男主鮑勃這裡,因為語言不同,導致男主在拍攝過程中一度沮喪。在工作交流中,誰也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雞同鴨講,之後的日子裡男主對這一切越來越難以容忍,每天工作結束後都是一個人在酒吧裡度過餘下的時光。出於偶然,鮑勃和夏洛特在酒吧裡相遇,但兩人只是互相看了幾眼並沒有任何的交流便離去。但眼神接觸之間,寂寞相似的兩人卻無意識中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男主鮑勃是有家庭的人,在酒店裡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和自己的妻子通幾分鐘的電話,但同樣遺憾的是,自己的妻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完全沒有顧忌到男主身在他鄉的惆悵和無處安放的寂寞,之後匆匆掛斷了電話並沒有消解男主的失落情緒。在之後和夏洛特的交流中,鮑勃說到:婚姻剛開始很美好,但有了孩子之後就變得複雜,但婚姻依然是完美的,完美到不需要我。

夏洛特看著這個飽經滄桑的男人,自己對於婚姻的疑問也逐漸有了答案,此前的夏洛特還期望著婚姻未來也許會變好,但現在她已經從鮑勃身上明白這只不過是如泡沫般的幻想。

在我看來,夏洛特和鮑勃的痛苦之情更多的是來自於家人的冷漠加上自己隻身一人,此時遇到跟自己懷有相同感情的人,彼此分享消解這段時間積累在心中的苦悶。《迷失東京》中對於已婚男女的感情有著更廣泛的定義,前期故事是以男女主角兩個路線展開,之後又交錯在一起。在婚外情電影氾濫的今天,這部電影反而帶有一些新意。

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02、人與社會的矛盾:脫離家庭,社會的壓力也接憧而至,一面是男主因為過氣,所以不得不接受討厭的工作;另一面,女主對自己的前途很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岌岌可危的鮑勃如今正面臨著嚴重的中年危機,事業的輝煌和愛情的甜蜜都已不在,身心曾經也強壯有力,但如今為了生存,卻不得不接受厭惡的工作,猶如小丑一般在鏡頭前尷尬的手舞足蹈,和妻子唯一的交流只是商量新地毯選什麼顏色,面對送上門火辣的日本大姐,他實在承受不了這種重口味,嚇得跑到大堂喝威士忌壓驚。

而女主這邊,情況也並不簡單,她年輕漂亮,既有個性也有才華,細膩敏感的性格加上潑辣幽默的口才讓她全身充滿亮點。但即使是這樣在丈夫和其他女演員面前卻也黯然失色,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尊重,只能做一個陪襯,猶如一個寵物一般。壓抑到極點的她不知何去何從,只能一個人默默的躲在房間裡哭泣,只能每天失眠,每天抽菸。

雖然兩人的境遇不同,但本質上都是無人理解的共鳴與苦悶,東京的生活雖然紙醉金迷,但兩人卻始終無法融入,只能不斷的提醒自己:我是一個局外人。

因為社會的壓迫使得兩個人的緊張情緒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優勝劣汰的競爭讓鮑勃無暇顧及自己理想,只能被迫接受別人安排給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力。而年輕貌美的夏洛特也處於對前途的迷茫之中,她想要去嘗試自己喜愛的事物,比如當作家、做攝影師,同時又討厭自己創作出的東西,對自己沒有任何的信心可言。

在這個階段,電影從兩個人的視角出發,在夏洛特眼中,鮑勃是昏暗天空中的一抹光亮,讓她看到了些許的期望。而在鮑勃眼中,夏洛特是自己慢慢長途的一個插曲。隨著兩個人的發展那些繁瑣的難題也一個個浮出水面,雖然平凡卻倍感濃烈。

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在電影的中期,兩個本無交集卻經歷著相似現實的人,身處外鄉的孤獨感也讓這兩個在各自情感世界徘徊的人相互吸引。夏洛特和鮑勃不約而同的想要逃離東京這個牢籠,逃離禁錮內心的枷鎖。於是他們結伴遊玩穿梭在酒吧、舞場、卡拉OK廳,在遊戲中麻醉自己的神經,在如夢似幻的場景切換中不斷尋找,繼續迷失。

夏洛特本能的認為鮑勃才是她的歸屬,不單是陪她在東京遊玩,更是彼此寬撫心靈的伴侶。所以她會撒嬌,會開玩笑,恢復了往日的神氣;也會吃醋,會生氣,喜歡做被寵溺的女孩。靠在鮑勃肩頭,分享同一支菸,卡拉OK包廂外一片寂然。喧囂過後,一切又迴歸空虛和失落,像是他們的心境,也像他們的愛情。夏洛特唱著“我是如此特別”,而鮑勃卻用另一首歌告訴她“你知道這沒什麼,僅此而已”。

反觀現實世界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影片中男女主角的縮影,為了家庭和自己的事業而奔波勞累。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迷失者”。孤寂,難過,百無聊賴,這是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狀態,也是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需要重拾信心並持續尋找生命的意義,生活總是伴有苦難,而能否從苦難中探得深刻的感悟才是我們成長的基石。

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03、人與自身情感的矛盾:新的愛情出現,讓夏洛特和鮑勃對生活重新有了幻想,無奈兩個人卻沒有在相稱的年齡遇見,對於自己當下的渴望,兩個人又再度陷入了矛盾之中

在電影的後半段,兩個人同床而臥、促膝長談。導演用俯視的鏡頭為觀眾展現了這場對話:鮑勃平靜的躺在床的一側,眼神中流露出祥和與愜意,彷彿人生又充滿了希望。而床的另一側,夏洛特蜷縮著身子用靈動的目光注視著鮑勃,如此平靜、如此坦然。

夏洛特向鮑勃傾訴自己生活的苦惱和理想的挫敗,而他對她訴說著自己婚姻的點點滴滴。沒有任何庸俗的清潔,圍繞在兩人之間的是柏拉圖式的愛意。兩個人心裡都想重拾愛情,但是卻被現實所阻隔,畢竟倆人都是有家庭的人,幾番思索之後夏洛特和鮑勃都認為應該分開幾天,對於擺在眼前的情感,更是可求而不可得。

在最後的階段,他們彼此之間應該有考慮過開始一段重新的生活,不僅僅是想逃離東京,更是想逃離過去、逃離家庭、逃離無味的一切。但他們並沒有選擇這樣做,也許是他們心中存在著猶豫和與自身情感的矛盾,不知道未來是否會重蹈覆轍。電影在二人你來我往的告別中結束。

導演以平淡的手法使電影中兩人的感情充滿質樸,斯嘉麗約翰遜在影片中也是以披頭散髮、素顏的形象出鏡,並沒有過多的濃妝豔抹。《迷失東京》其實跟“東京”沒有什麼特別的聯繫,它只是一個陌生的背景,換做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但唯一存在的就是陌生,不善溝通的障礙來保護這自己。

夏洛特和鮑勃是幸運的,可以遇見與自己相似的人。在把酒言歡中交換著寂寞心事,他們之間的情意與肉體無關,而是靈魂上的。這部沒有主流故事情節的文藝片估計要讓很多慕名而來的人失望了,電影通篇的基調猶如清淡的清茶。

在我看來,《迷失東京》在唯美、含蓄的風格背後,也傳遞出了日本傳統的物哀文化。“物哀”就是在接觸自己陌生的事物時,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種別緻的感受,觸景生情,真情流露。影片中兩人的情感也符合這個基調,雖對彼此都有十分的不捨,但終逃不過現實的摧殘,也正因如此這段感情才稱得上是悽美,讓人流連忘返。

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04、基於《迷失東京》中兩人的情感糾葛,談談我對人生以及家庭的幾點思考

①加強溝通,積極改善夫妻之間的冷漠

電影中,不論是夏洛特還是鮑勃,雖然都為自己的家庭而心力交瘁,但始終只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從沒有放下自己的尊嚴去心平氣和的與自己的伴侶進行過深入的溝通。

夏洛特陪丈夫外出的時候,只能獨自的坐在一邊,看著自己的丈夫與別的女演員聊得火熱,卻插不上半句話。而鮑勃在工作之餘與妻子的通話中也只是隨聲附和,沒有一次和妻子坦然說出自己的想法。

夫妻之間缺乏交流,沒有感情的依託,長期處於這種冷淡之下,也許就是兩人孤獨的原因。放在當今社會也是一樣,很多破碎的家庭都是在雙方缺少溝通的情況下走向終結,又有多少家庭每天都處於冷暴力之中。

正視冷漠和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的家庭破碎了,那其他的一切都將是索然無味。

作為成年人,要學會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悶著不說,事情永遠都得不到解決。就如電影中的兩人,不管是對自己的家庭還是此時的愛慕之人,都只是以無言面對,從未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②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不為外界所左右

在夏洛特與鮑勃的交流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兩人目前的世界已經失去了意義,每天都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夏洛特更是對自己存在的意義感到迷茫,對於自己曾經的渴望總是不願意下定決心去做,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你越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要什麼,你就越不會讓生活搞垮你的心情。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逐漸迷失自我。以為一些內心上的滿足感來自於外面的世界,而非來自於內心。家庭和睦了,你也隨著開心;事業變好了,你也渾身上下充滿了生命力。反過來也一樣,我們太容易被外界所左右,在人生的種種經歷中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所以,重新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不要被其他的事物所束縛。真正的意義和自信不來自於他人的認可,而來源於我們最真實的內心。總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讓自己的情緒時高時低,這樣只會帶來更多的失落,深深的自卑感也其中產生。

最文藝的“婚外情”:《迷失東京》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③學會閱讀,閱讀會擴充你的大腦,讓你發現生活的美好

閱讀可以讓人變得明智且勇敢,思維方式更加的健康敏捷,對於生活的苦難也有了面對的底氣。並且閱讀可以修復心靈上的創傷,打開心靈與外界的通道。

哲學家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是,他卻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葦草的脆弱性源自 人的肉身,葦草的堅韌性來自於人的精神,而精神的煉就需要書籍帶來的文明之火在我們體內熊熊燃燒。

白巖松在一次訪談中談到過讀書,他說人生是一個棋盤,當你讀的書很少的時候,這個棋盤上的棋子很少,不成勢,隨時可能被別人吃掉。當你讀的書足夠多了,這個棋盤上的子就連在一起了,那它就成勢了。

我們總是在生活中或是電影中聽到很多人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通過閱讀《平凡的世界》從而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義,閱讀《肖申克的救贖》從泥濘中重拾了自信。我們讀的每一本書就如同我們吃下的飯,隨著成長最終會成為我們的骨肉。

結語:

人生浮沉,在旅途中總是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我們終究無法預測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能讓自己像一個漂泊在大海中的小船,任由風浪帶著我們前行。通過《迷失東京》這部電影,希望由此警醒我們不斷成長,走出生活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