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上一篇文章 我們講完了阿拉斯加級的性能,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她們的一生。


服役歷程

阿拉斯加號

1944年6月阿拉斯加號在切薩皮克灣進行了試航,之後駛往加勒比海的英屬特立尼達島試航,然後返回費城基地,為其127毫米副炮安裝Mk57火炮指揮儀。1944年11月底,阿拉斯加號重返加勒比海,在古巴的關塔那摩附近進行了兩週的試航。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1944年7月30日的阿拉斯加,攝於費城海軍造船廠外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1944年11月30日,完成所有測試的阿拉斯加

她來到太平洋時已經是1944年年底。阿拉斯加號在聖迭戈進行了艦炮射擊和防空訓練,於1945年1月13日抵達珍珠港,由K·M·諾貝爾上校擔任艦長一職。1月29日,阿拉斯加號啟航駛往西太平洋,於2月6日被編入赫赫有名的美國海軍第58特混艦隊,在米切爾的指揮下同艦隊中其他輕重巡洋艦一樣承擔起快速航母編隊的護航防空任務——艦上四分之三的水兵甚至是第一次上戰場!為了鼓舞士氣,諾貝爾艦長以棒球比賽設喻:“我們是一個大型特混艦隊的一員,這支艦隊將越過敵人的本壘,我們工作就是幫助投手完成這個動作。”

不過,“投手”並沒有被發現,加之日本的航空力量已經接近枯竭,阿拉斯加號上的水兵也就沒能驗證他們受到的訓練。隨後阿拉斯加號被編入第58.4特遣艦隊,參加了硫磺島和沖繩戰役。她的任務是為約克城、無畏、獨立和蘭利四艘航空母艦提供防空火力。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諾貝爾艦長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1945年,阿拉斯加在太平洋

3月14日,阿拉斯加號隨第58特混艦隊從烏利西起航,北上襲擊日本本土,在這個行動中她第一次開火:一架P1Y銀河轟炸機以惡劣的天氣為掩護,向無畏號航空母艦撞去。它一直逼近到不足半英里的地方,隨後被阿拉斯加號擊落——真是有驚無險!沒過多久,一架單引擎戰鬥機又突然出現,並“以一種有威脅性的姿態”向大型巡洋艦俯衝,精神高度緊張的炮手馬上將其擊落。然而那是一架F6F戰鬥機,所幸飛行員及時跳傘,沒有受傷

(你說是不是作死?)。當天阿拉斯加號又擊落了一架D4Y2彗星轟炸機。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阿拉斯加上開火中的127毫米高射炮

不過,日本人沒有停止反擊。3月19日,一架俯衝轟炸機突然從雲層中鑽出,向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投下兩枚炸彈並將其重創。大火燃燒了三天才被撲滅,這讓阿拉斯加號上此前沒有經歷過高烈度戰鬥的水兵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阿拉斯加號接受了富蘭克林號上的15名傷員。

  • 注:富蘭克林遇襲後還有一個小插曲,美軍飛行員把一架彗星當成了己方的PB4Y,所幸這架彗星的投彈準頭很差,沒有擊中富蘭克林。艦隊中的高射炮對著這架轟炸機一起射擊,但沒有擊落(!)。阿拉斯加號上的一座博福斯高射炮被誤擊,這是她在大戰中唯一的傷亡。

3月22日,阿拉斯加號護送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返回本土,接下來的日子可以說是平淡無奇。4月11日晚,阿拉斯加號擊落了一架疑似櫻花自殺機的飛機。16日她又擊落了一架彗星和兩架零式。

5月14日,阿拉斯加號返回烏利西。經過十天的休整,她與衣阿華號戰列艦和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被編入第38.4特遣艦隊。6月9日,她與妹妹關島號炮擊了沖繩大島。七月她們前往東中國海——那裡除了漁船之外什麼都沒有。沒過多久她們返回了沖繩,停泊在中成灣(美國人把它命名為巴克納灣,以紀念陣亡的巴克納中將)。不過在8月12日,一架日本魚雷機投下的魚雷命中了阿拉斯加號身邊的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阿拉斯加上的一架寇蒂斯SC-1海鷹式水上飛機正在降落

戰爭結束後,阿拉斯加號隨第七艦隊於8月30日起航前往朝鮮半島炫耀武力,9月6日她駛入仁川港,在那裡呆了20天。返航時又經過中國青島,參與了佔領青島的行動。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1945年8月底,阿拉斯加和關島在中國沿海

11月14日,阿拉斯加號離開青島,在夏威夷暫留後前往舊金山。12月13日,她通過巴拿馬運河,並於18日進入波士頓查爾斯頓海軍造船廠。次年她前往新澤西永久封存。1960年6月30日,阿拉斯加號被出售解體。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新澤西,封存中的阿拉斯加級

關島號

關島號於1944年9月17日入役,艦長是L·P·洛維特上校。建成之後,她也在切薩皮克灣和特立尼達進行了航海測試,經由巴拿馬運河駛往太平洋。但是在航行途中,它的2號螺旋槳軸承在進行高速航行測試時被燒燬,關島號不得不在關塔那摩進行緊急修理。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1944年11月13日,試航中的關島號

1945年2月8日,關島號在珍珠港加入太平洋艦隊;3月13日她前往烏利西環礁,在那裡她與姐姐阿拉斯加號團聚,一起被分入第58特混艦隊。關島號隨後的經歷和阿拉斯加號大同小異:一起北上襲擊九州,一起護衛航空母艦,一起護送重傷的富蘭克林號,一起前往朝鮮半島......1945年12月5日,關島號抵達舊金山,並於17日前往新澤西封存。她於1960年被賣掉拆解。

(關於關島號的更多照片,見我之前發的一些圖片 )

夏威夷號

這艘大型巡洋艦可謂是命運多舛,她在快完工的時候(進度84%)被取消建造,隨後導彈的興起又為她帶來了重生的曙光——美國海軍曾經設想將她改裝為導彈巡洋艦(CBG-1)或指揮巡洋艦(CBC-1).然而這些工作還是沒能完成,她於1954年被賣掉,於1959年拆解。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夏威夷號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1955年費城,封存中的戰艦,最右邊的戰艦就是夏威夷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1959年6月20日,夏威夷號在拖船的拖曳下迎接生命的終結



番外篇:雪橇犬的變身

阿拉斯加級航母改造案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在建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就進入了美國海軍的眼睛。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航速高,魚雷防護也不錯(不過這是相對於要進行炮戰的巡洋艦來說)。於是1942年1月3日,海軍造艦局提出了將其改裝成航空母艦的方案。下面是阿拉斯加級改裝航母的圖紙: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飛行甲板長839英尺,為了平衡重心,飛行甲板往左向外延伸。擁有兩座升降機和一具彈射器。

但是,這個改裝方案看起來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阿拉斯加級本身就不是作為航空母艦設計的,幹舷遠遠不如埃塞克斯級:這將導致無法增加甲板的數量,從而使載機量受到限制。她們為防禦炮擊而設計的防護體系也遠遠不如航空母艦的分艙防護來的有效。況且,改裝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以及更重要的時間。等到她們一一下水,成批的埃塞克斯級都已經走下船臺。那又有什麼必要去進行改裝呢?

SCB-26A號導彈巡洋艦案

類似於肯塔基號戰列艦的SCB-19改造案,夏威夷號被選中以驗證艦載防空導彈的可行性。1946年一個被稱為CB(SW)的改造計劃被拿出:夏威夷號將裝備8座雙聯裝76毫米高射炮以及兩座導彈發射架,並取消所有裝甲。當然,這個計劃從未得到深入的討論。

真正被認真思考過的改造案是1948年提出的SCB-26A方案,該計劃旨在將夏威夷號改造為一艘彈道導彈巡洋艦——裝備12具V-2導彈的Mk1型發射系統和6座SSM-N-2“海衛一”(Triton)導彈發射架。不過後來“海衛一”導彈被取消,選用了XPM導彈,

總共計劃裝備50枚V-2和100枚XPM!除此之外,夏威夷號還將裝備10座雙聯裝76毫米高射炮。

  • 注:“海衛一”計劃於1946年6月啟動,代號SSM-2,並於第二年完成基本設計。1948年,SSM-2被更名為SSM-N-2。1950年,它被命名為XSSM-N-2,這意味著已經離服役不遠了。“海衛一”導彈巡航速度達3.5馬赫、射程達1200-2000英里,使用超音速衝壓發動機驅動。但遺憾的是,由於SSM-N-8/RGM-15“天獅星”導彈和UGM-27“北極星”導彈(陸軍“朱庇特”導彈的發展型)取得重大進展,“海衛一”於1957年下馬。

不過由於XPM導彈的服役遙遙無期、在海上給V-2加註燃料的危險性和一些別的毛病,海軍不得不承認大型導彈巡洋艦的計劃是不切實際的。況且此時海軍經費已經大大縮水,要優先滿足噴氣式戰鬥機的需要。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SCB-26A計劃被迫下馬。

CBG-1導彈巡洋艦案

SCB-26A計劃的流產讓美國海軍認識到了骨感的現實:在條件不成熟時執著於把彈道導彈搬到艦艇上註定沒有好果子吃。但他們仍未放棄,SAM-N-7/RIM-2“小獵犬”艦空導彈的脫穎而出出帶來了希望。由於“小獵犬”導彈的順利進行,人們準備在1952財年加入導彈巡洋艦的撥款,候選名單是巴爾的摩級梅肯號和夏威夷號。但是,我們下面要講到的CBC-1指揮巡洋艦方案要走了夏威夷號,導彈巡洋艦的改裝落在了波士頓和堪培拉號重巡洋艦身上。

在這個計劃中,設計人員也認識到改裝並不是小孩子堆積木,阿拉斯加級巨大的艦體反而成為了她的軟肋:巨大的飛躍出現在費用而不是能力上。

  • 注:最初計劃在威奇塔號重巡洋艦身上搭載300枚“小獵犬”導彈。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改裝後的波士頓號和堪培拉號

SCB-83/CBC-1指揮巡洋艦案

由於戰後高速噴氣式攻擊機的威脅逐漸顯現,美國海軍需要為艦隊配備更強大的指揮能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力量。阿拉斯加級巨大的艦體似乎更加適合用來安裝龐大的指揮系統。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美國海軍第一艘指揮艦,俄勒岡級的北安普頓號

最初設計人員打算儘可能小地改變艦體(還是要花3000萬美元/悲),但逐步增加的性能要求讓費用水漲船高,達到了驚人的5000萬美元!

況且美國人已經拿出了大名鼎鼎的“海軍戰術數據系統”——既然更小型的艦艇同樣可以搭載該系統,那為什麼還要執著於阿拉斯加級呢?



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巡洋艦?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就是對這個問題的一個並不完美的回答。因為巡洋艦競賽而被建造出來的她們,卻只能處於衣阿華級的耀眼光環之下。從最初的巡洋艦之王,到最後的指揮巡洋艦,她們都被寄予了設計者的厚望,卻因生不逢時而被稱為華而不實的“白象”。僅僅服役了3年的她們寸功未建,就被閒置在港口一角,淒涼的一生不能不令人唏噓不已。

食之無味——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下)+番外:雪橇犬的變身

與密蘇里並排停靠的阿拉斯加,她一生都生活在衣阿華級的陰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