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完美關係播出過半,隨著一個個案子的成功解決,我們也看到了角色背後的力量。

不出意外,陳數作為配角卻一直高居熱搜榜首超越主角佟麗婭,漸漸的,討論佟麗婭演技的帖子越來越少,討論陳數優秀的帖子層出不窮,直到我最近看了一篇她的專訪,我也來簡單說一下吧。

她在業內給人的印象是“麻煩”

演員在熒幕上的形象至關重要,所以有一個職業和他們密切相關:化妝師。

然後化妝師的圈子卻都流傳著一句和陳數有關的“不好”的流言:“陳數很難搞、很麻煩。”據說,她對妝容的細節要求特別多、特別嚴格,故謂之麻煩。

面對這樣的質疑,陳數特別坦然:“我一路就是被別人投訴著長大的。”乍一聽很驚訝,再一想,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她對人的要求都很嚴格,所以在合作中收到過不少的“投訴”,她說:“那是因為我的及格線定得高,80分。”

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完美關係》熱播,陳數扮演的斯黛拉作為配角,風頭卻分分鐘蓋過主角,在她看來,這些都是她要求高的緣故,如果沒有她對細節的要求,可能就不會有今天我們看到的斯黛拉。

她對這樣的高要求曰之為:緊張感,為何有這樣高的緊張感,她覺得緣自她的成長經歷。

兒時因為長相不符合當時的審美而自卑

陳數是湖北黃石人,上小學的目的就為了上黃石二中(黃石市唯一一所省級重點中學和省級示範高中),那是當時當地的社會慣性,但凡有點追求,就得往最好的衝,陳數也覺得做為文藝工作者的父母對自己有著期待,她得對得起那樣的期待。

在我們眼裡氣質出眾的陳數,卻一直說自己長相一般。兒時,因為家裡有個漂亮的哥哥,因為哥哥有雙大眼睛,而她沒有。

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後來,我到北京上舞蹈學院,又到東方歌舞團工作,大家總認為我的專業雖然不錯,但形象不是很好。舞蹈學院第一學期,一班人在大教室跳民族舞,老師衝我說,陳數你別笑了,笑得比哭還難看呢。大庭廣眾之下,我恨不得有個地洞鑽下去。”後來,陳數一直堅持對著鏡子練習甜美的微笑,她覺得自己30歲前都不會甜美的笑,而現在她已經43歲了。

1992年到東方歌舞團,形象第一,其次才是業務,而她專業再好,也一直因為長相不受重視。自卑,是她那時候最深的感觸。為了努力,比別人更努力,全身都是跳舞留下的傷。

選擇表演卻讓她體驗到失去尊嚴沒有自信

跳舞是吃青春飯的,她很清楚,所以,她在1999年考上了中戲,選擇改行當演員。

不想,那一年卻成了她最彷徨、最沒有力量的一年。

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陳數上的是中央戲劇學院最後一屆幹部專修班,班裡加上她只有五個白丁,其他四個還都是有演戲經驗,比如我們熟知的演員於震就和她是一個班的。

國家二級舞蹈演員,出訪過世界十幾個國家,這一轉行突然變成了一個“白痴”似的傻學生,所有的驕傲、自信、尊嚴,彷彿突然間都沒了。

可以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焦慮、彷徨、無力、恐懼……可是這些情緒並不會幫助她成長。

“壓力太大了。天天做不出作業,有一次9個小時弄不出來,深夜在教室痛哭,第二天一臉慚愧地跟老師說,沒有編出來。老師特別平靜,說,沒關係,明天搞點別的吧。”陳數回憶。

落後於別人,只能加倍地用功,拒絕男同學的搭訕,一心執著於自己的專業,背臺詞、找客串機會,極盡一切可能豐富自己的技能。

事實證明,所有的付出終會有所收穫。第一學期考了全班第三,第二學期就考到第一。

然後,在入學的第二年,也就是2020年,她出演了《鐵梨花》,她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劇,憑藉這部劇她徹底走進大眾的視野,獲得了全國性的影響力。

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爆火的背後是無限度的付出和得失

可能每個演員都會有這樣一段時間,突然間作品火了,人火了,通告開始毫無規律的來,你需要24小時待命。

那些沒有戲的演員可能對365天都在劇組沒有概念,但也有不少演員體驗過,陳數的2013年到2014年就是這樣度過的,14個月拍了四部戲,四個都是女主角,她一下子就感覺到自己被掏空了。

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拍《我愛男閨蜜》的時候,20多天都是重感冒,完全失聲,因為這個,後期配音又配了好幾天。人累的時候,看東西也看不懂,說話也說不快。那段時間我劇本看半天看不進去,還自我譴責,怎麼回事,是不是心野了?不投入角色了?”陳數開始質疑自己。

我們觀眾只能看到演員光鮮亮麗的一面,光鮮之外的辛苦和付出,我們往往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會覺得相比他們的高收入高曝光,也都是應該的。可對於演員而言,光鮮之下其實就是不計成本地付出,表演不僅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還需要付出相對的感情、熱情,所謂傷神,那是多少錢都彌補不了的。當演員對角色失去激情,不再付出絕對的感情,那個角色就會缺少質感,甚至缺少靈魂。

基於以上的擔心,身心俱疲的陳數在拍完2014年拍完《談判冤家》之後就選擇了停止工作,休息。

即使當時有更多的戲在找她,有更多的角色希望遇見她,她還是選擇了停下。

堅定地重新踏上自己堅持的路

兩年的修養身息,是她對自己人生的“放縱”,是她選擇對之前種種的放下。

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2016年,我重新出來,再面對攝像機的時候,真的有一點重生的感覺,就像一個手機進行了殺毒、卸載、清理和充電,電力足就是不一樣(笑)。”陳數評價自己2016年復出時的狀態,她用兩年的時間為自己做了結實的心理建設,在這樣成熟的年紀,她終於認識到,演員的內心建設比演技的建設更為重要,“沒有這些年的經歷、建設,可能大家看不到今天的斯黛拉,她所呈現出的,就是我個人的成長。”

如今,她走到哪個劇組,都是組裡的“大姐大”,看到年輕的演員因為不夠自信而表現出來的不自然,她也會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因為她是這麼過來的。

當她聽到和她共用化妝師的年輕女演員評價她:“數姐能夠通過演戲走到這一步,我們還是好好演戲吧。”她覺得自己的執著和努力,終於突破了年齡的界限,而被別人看見並且引導他們更好地在這條路上努力,她更多的是欣慰。

她選擇的角色,《暗算》裡的黃依依、《鐵梨花》裡的徐鳳志、《和平飯店》的陳佳影,都充滿了尖銳的稜角,很大程度上,那是她價值觀的體現,“我幾乎沒有一個諂媚型的角色,也幾乎沒有演過依附男人而活的女人。”

陳數:演員這條路走了20年 被批評者長大 披襟斬棘成就自己的夢想


翻看陳數的微博,覺得她其實不似她自己表達的那樣,反而充滿了柔軟和圓熟,也許這就是成長的力量。

轉眼,陳數已經在她演員的道路上走過了20年,人的一生有幾個20年啊?

她說不回頭看就是勇敢,說的針對,做好今天的自己,可不就是勇敢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