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Ladakh)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

拉达克(藏语:ལ་དྭགས་;英语:Ladakh)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玛拉雅山脉,西南则是克什米尔山谷,全境居世界屋脊之上,介于海拔3000米至6000米。拉达克面积45110平方公里,首府是列城。

拉达克传统上是藏区同中亚和南亚交通、贸易的中心和门户。拉达克历史上属中国西藏的一部分,清朝时为受驻藏大臣节制的西藏藩属。拉达克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有"小西藏"之称,信仰噶举派佛教,无论地理、民族,宗教与文化皆接近西藏。现绝大部分由印度非法实际控制。

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玛拉雅山脉,西南则是克什米尔山谷,全境介于海拔3000米至6000米。

拉达克的首府是列城(Leh),也是拉达克最低的地方,大部分的居民住在海拔3000米的拉达克河(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

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Ladakh)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

拉达克地区的石刻表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个地区。拉达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这些早期居民被希罗多德的著作和往世书记载下来。1世纪左右,拉达克成为贵霜帝国的一部分。2世纪的时候,佛教经过克什米尔传入西拉达克,而此时东拉达克仍然盛行苯教。7世纪的时候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录了这个地区。

8世纪,拉达克东部的吐蕃扩张,拉达克北部的中亚被中国唐朝控制,

清代达拉克拉达克卷入了唐蕃冲突,其宗主权在唐帝国和吐蕃之间几经易手。

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尼马唝(Nyima-Gon)由于王室内乱,逃往吐蕃西部,脱离吐蕃王国,吞并拉达克,建立独立的拉达克王朝。这个时期拉达克涌入了大量藏人,随之藏化。王朝从印度东北地区尤其是克什米尔引入佛教思想,史称藏人的"第二次佛教传播"。

13世纪面临伊斯兰教征服南亚,拉达克谋求从西藏获得佛教事务的指导。随后的大约两个世纪里,直到1600年,拉达克面临穆斯林邻国的劫掠和侵略。由此拉达克开始衰落,并且部分人转信伊斯兰教。之后巴干王重新统一了拉达克,并建立了"胜利王朝",此后国力渐强。这个地区王朝一直持续到今天。为了对付穆斯林在该地区摧毁佛教、实现伊斯兰化的企图,王朝的历代国君驱逐了来自中亚的入侵者,并且一度把王国扩张到尼泊尔。17世纪前期,胜利王朝为修复佛教圣器和庙宇做了大量努力,王国版图向北扩张到了臧斯噶(Zanskar)等地区。然而王国后来被已经吞并克什米尔和巴尔蒂斯坦的莫卧儿帝国击败,但是王国保持了独立。

17世纪后期,拉达克在不丹和西藏的争端中支持不丹,引起了西藏的进攻。克什米尔穆斯林民族帮助重建拉达克政权,但是条件是拉达克王室允许在首都列城(Leh)里建清真寺并且国王皈依伊斯兰教。1684年西藏和拉达克签约解决了双方之间的争端。

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Ladakh)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

1834年和1840年,多格拉人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的支持和率领下两次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两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是清驻藏大臣拒不发兵,拉达克沦陷。1842年拉达克人起义失败,拉达克被并入多格拉土邦。

1842年拉达克战争后,拉达克王室被允许在拉达克保留部分王权,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

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Ladakh)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

1947年印巴分治,多格拉土邦王公受列强胁迫无法回归中国,亦不能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列城的土邦王宫基斯坦。1948年巴基斯坦攻入该地区,并且占领了卡吉尔(Kargil)和臧斯噶,军队距离雷城不到30公里。在多格拉土邦王公签约加入印度之后,印度派军队进入该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