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曾經的我們,肯定沒有想過,出門一定要帶口罩。可能,一年當中,就戴過那麼一兩次口罩,甚至一次都沒有。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和口罩成了親密的朋友,出門必戴。

口罩,成了我們的年貨,每個人都爭著去購買。

口罩,成了我們的保鏢,戴上它,倍感安心。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熟悉的口罩

那麼,當我們戴上它時,可否想過,它時怎麼演化來的?一開始就有的嗎?還是誰發明的?

其實。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口罩,它的出現,經歷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口罩的起源

與我們今天的認知不同,古代的口罩,一開始並不是用來防止病毒的,也不叫口罩。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跟口罩比較類似的東西出現在古代的波斯。我們知道。古代波斯盛行拜火教。而拜火教認為人氣息是汙穢的,所以要求人們在做禱告的時候,要用布包住臉。下面就是一個信奉拜火教的波斯人的畫像: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古代波斯的浮雕

在古代的日本和中國的一些刺客有時候也會用布罩著以免讓人認出來。這可能也是口罩的起源之一。

不過,在中國,用布或者絲巾做的“口罩”還有另外一種用法——隔絕自己或者他人的氣息。這倒是跟現在的講究衛生搭上邊了。

因為古代人畢竟也有口臭或者身上有臭味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遮掩鼻子或者屏住氣息。

而一開始,人們只是用衣袖遮擋鼻子。

“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孟子·離婁》

特別是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比較講理,在喝酒的時候,為了避免對別人不敬,都是掩面的: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掩面喝酒

但是用衣袖掩面畢竟也不衛生。後來,一些有錢的人家就用絹布遮面了。這個不知道起源於何時,但是至少元代就有了。

在元代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

——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

這種蒙口的絹布,就是最為原始的口罩了。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很多人認為,口罩是中國發明的。但是這樣的一種“口罩”,跟醫學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元朝宮廷口罩想象圖

西方的口罩的雛形——鳥嘴面具

比元朝宮廷的“口罩”晚一些出現的,是西方的“口罩”——鳥嘴面具。這個已經具有一定的醫學的作用了。

鳥嘴面具的出現,是因為當時黑死病大規模流行。一些醫生為了救治病人,又不碰觸到病人,加上認為這樣恐怖的造型能夠嚇走病魔,所以把面具設置成跟鳥嘴一樣。

設置成鳥嘴,除了造型恐怖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它裡面可以將一些香料,棉花等填充物塞入一個面具的口鼻位置。用以過濾空氣。

但是這樣的一種“口罩”,除了嚇嚇孩子之外,其實用處不大,也根本嚇不了病魔。黑死病仍然大規模流行。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鳥嘴面具

所以,這個鳥嘴面具後來除了作為恐怖表演的道具之外,很快淡出人們的生活。口罩的復出,還有待時日。

人們對呼吸防護的重視和對細菌的認識

人類對呼吸系統的研究和防護從古代就開始了。

傳說,古羅馬哲學家和博物學家普林尼就就曾經用動物的膀胱來捂住鼻子,以免吸入一些硫化物。但是可悲的是,老普林尼最終還是死於硫化物的中毒。

上面幾段所寫的黑死病流傳時的鳥嘴面具,其實也可以說是對呼吸系統的一種防護作用。

達芬奇也曾經提出:使用織布浸水捂在臉上,可以防止煙霧等有毒化學品對呼吸系統的傷害。這個我們現在有的時候還用到,特別是在火災現場的時候。

但是,這個時候,人們對呼吸系統的認識,包括防護,還是非常有限的。僅僅只是出於防護粉塵和一些化學物品的需要。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現代化口罩

細菌的發現和研究改變了這種狀況。

自從列克虎文發現細菌之後,這種以前聞所未聞的東西便受到人們的關注。

1847年,奧地利科學家發現很多感染是由於致病的細菌造成的。

1861年,斯巴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空氣中存在大量會使得生物腐敗的細菌。後來,科學家發現,細菌能夠感染宿主並在宿主體內進行分裂。這時,細菌與疾病的關係得到人們的重視。醫學界也開始對手術用品進行消毒。

1887年,法國醫師提出飛沫傳染理論,要求佩戴紗布口罩。

最終觸使口罩現代口罩產生的是德國微生物學家弗得魯的實驗,他證明了醫護人員在手術時如果對著創傷口談話會導致創口受到感染。

現代口罩的發明

鑑於唾液可能感染病人的傷口,德國外科醫學家米庫里茲提出:醫務人員施行手術時,應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紗布口罩,這是現代意義上有記載的首款醫用口罩,自此以後“戴口罩”成了醫護人員的標準形象。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當然,一開始的口罩非常簡單,只是一些小毒紗布層層包裹起來而已。而且得用手捂著鼻子,非常不便。

後來,有人制造出六層紗布包裹的口罩,而且中間有鐵絲框架,使得紗布與鼻子有一定的間隙,解決了口罩與鼻子貼的太緊的問題。

再後來,有人想出,口罩可以用帶子系在耳朵上。初步解決了得用手捂住口罩的問題了。但是。六層的口罩戴起來仍然不夠舒適。

中國人的驕傲——伍氏口罩

這時,口罩仍然只是在醫生和護士中使用。

1905年,美國醫生漢密爾頓撰寫論文,闡述口罩對防止猩紅熱起到的作用,並強烈建議在面對傳染病疫情時候普遍照此辦理。這是歷史上第一篇建議用口罩對抗疫情的文章。

很快,中國方面就迎來了實踐了。不過,不是對抗猩紅熱,而是對抗鼠疫。

1910年,中國東北爆發大規模的鼠疫。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公共衛生學家,醫學博士,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伍連德迅速趕往東北。醫治鼠疫。

伍連德醫生實施中國近代第一例人體的解剖。通過對人體的解剖和實地的瞭解。伍連德得出了結論,這次鼠疫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播,然後通過呼吸系統感染到肺部的。並不是以前人們所認為的鼠疫只好通過動物作為媒介傳播。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於是,阻斷病毒的傳播變得尤為重要。所以,伍連德除了要求屍體火化,阻斷交通,隔離病人之外,還要求疫區的人要佩戴口罩。這應該是歷史上第一次在疫區佩戴醫學口罩。

為此,伍連德醫生還對口罩進行了改造。

他把以前的六層紗布的口罩改成了兩層,兩層中內置一塊吸水藥棉,這種口罩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當時每個只需二分半,且製造容易,能夠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市民,並且很快被民眾接受。

大眾化推廣——西班牙大流感

一戰時期,戰爭的慘烈,人員傷亡之多,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戰爭的中後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瘟疫奪走更多人的生命。它,就是著名的西班牙大流感。這場在美國堪薩斯州軍營開始爆發的大流感,迅速蔓延到英國,中國,西班牙等地。造成了大約10億人被感染,越5000萬人死亡。比一戰戰死的還要多很多。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西班牙大流感時期的清潔工人

戰爭的殘酷,瘟疫的流行,使得人人自危,各國政府紛紛要求人們佩戴口罩,預防流感。口罩,從此被普通人廣泛的使用!

從紗布口罩到N95

不過,這個時候的口罩,也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有這樣的口罩: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奇葩的口罩


西班牙大流感之後,口罩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特別是盤尼西林發明之後。人們認為口罩的作用會大大降低了。

1952年,倫敦發生大規模的煙霧事件。人們又重新戴上了口罩。並且隨著細菌越來越能夠抵抗藥性,口罩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並且,這時候口罩也已經經過改進。越來越舒適且能夠耐用了。

六十年代的時候,人們發明了無紡紙。並迅速用在口罩方面,製成無紡布口罩。無紡布口罩後來還發展出杯型口罩和摺疊口罩等等類型。我們所熟悉的N95口罩就是屬於無紡布噴融棉口罩。

我們順便說說N95口罩

我們N95型口罩是NIOSH認證的9種顆粒物防護口罩的其中一種。“N”“P”“R”三種,都表示不耐油。“95”表示口罩濾料對非油性顆粒物(如粉塵、酸霧、漆霧、微生物等)的過濾效率達到95%。除此之外,還有,99%。但是N90過濾效率不高,N99透氣性不好,而且價格昂貴。而N95戴著舒適,過濾效果不錯。所以深受喜愛。

但是現在的N95一罩難求,該怎麼辦呢?

一、我們可以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或者醫用外科型口罩。這些口罩都能很好的抵擋飛沫,對我們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二、自己做口罩。網上有很多自己做口罩的教程。擋擋煙霧和一般的飛沫應該沒有為題,但是抵擋病毒嘛,可能就呵呵了。

三、高大上的代替品——防毒面具。防護服。開開玩笑啦,這個太誇張了。

當口罩成了日用品時,你可能不知道的口罩這些“料”

防毒面具

四、最安全、最保險的方法——宅在家裡。

口罩的演化,折射出人們對呼吸系統的防護的認識和水平的提高,說明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這潔白的口罩,它給人們帶來了安全,帶來了生機!

不過,我還是希望,某一天,我們都可以摘下我們的口罩,自由的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蔚藍的天空!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