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祕密

加拿大多倫多阿迦汗博物館(Aga Khan Museum)與新加坡合作推出《失去的獨桅帆船: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現》文物展,通過數百件來自約1200年前沉沒的一艘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國唐朝“貨”,為人們講述了“隱沒”已久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一段故事。

博物館展廳裡展出的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碗。

它來自一個漁夫偶然的發現。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一位漁夫在印度尼西亞的勿裡洞外海潛水捕撈海參時發現了一堆陶器。隨後,一家德國打撈公司聞訊而來,在證實這是一艘沉沒古船並命名為“黑石號”後,立即於1998年開始了持續近一年的打撈。


數萬件古代陶瓷製品及眾多精美的金銀器、銅鏡等由此重見天日。

人們從中發現了帶有唐代“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826年)銘文的瓷碗、完好無損的唐代青花瓷盤、罕見的唐代專貢皇室的“江心鏡”、唐代皇家大盈庫所撥器具以及唐代長沙窯的50000餘件瓷器等。再結合其他器物考證,專家最終確定了沉船年代為9世紀上半葉。而船上載滿中國陶瓷、沉沒於印尼水域的事實,則證實了中國在唐代就與印度洋西邊的中東諸國存在了直接的海運貿易,也成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直接證據。


隨著“黑石號”沉船文物出水信息的大量傳出,中國的幾家博物館於2002年相繼向印尼方及打撈方提出了購買意向,但最終未能購得。之後,新加坡一家公司籌資3000餘萬美元后在2005年購得這批文物。至此,“黑石號”上的唐朝“貨”最終落戶於“獅”城。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唐青花瓷器。


除了唐青花盤,“黑石號”還在揚州購入了很多銅鏡,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揚子江心鏡。江心鏡,因每年五月五日端午節時鑄於江心而得名,是唐代揚州向皇帝進貢的銅鏡。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一面銅鏡,帶有四神八卦紋飾和銘文,約造於759年,是專貢皇室的“江心鏡”。


據記載,有一年,一名揚州官員去向唐玄宗進獻江心鏡,他為了突出江心鏡的奇特之處,特意為唐玄宗講了一段故事。正是因為這段故事,唐玄宗對江心鏡情有獨鍾。那麼,江心鏡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作為朝廷貢鏡,它又怎麼會出現在“黑石號”上呢?


據說,有一年的五月初,揚州著名的鑄鏡工匠呂暉,正在為鑄造進貢用的江心鏡犯愁,不知道該怎麼鑄造才能得到唐玄宗的喜愛。恰在這時,來了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在老人的指引下,呂暉找到了鑄鏡的靈感。他把鑄鏡爐搬到一條大船上,到五月初五這天,把船開到揚子江心,等到正午時分,才開始鑄鏡。


奇怪的是,原本風和日麗的天氣,到了鑄鏡的正午時分,突然白浪滔天,江水掀起的大浪足有30尺。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五年之後,陝西大旱,唐玄宗於是命僧人求雨。僧人求雨失敗後,無奈中想到用江心鏡求雨,誰知頃刻之間天降大雨,很快緩解了大旱。


史書中對江心鏡的記載,雖有些傳奇,但江心鏡的鑄造確實奇特。據古人解釋,它選擇在五月五日的午時於揚子江心鑄造,是考慮到陰陽五行和天時地利之道,認為這樣鑄造的銅鏡,才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力。


然而,“黑石號”上的江心鏡,並非鑄於五月五日的午時,而是“十一月的二十九日”。由此,專家推測,大概因為安史之亂,工匠們出於生計考慮,才為外商鑄造了這面出口外銷的江心鏡。


史書記載,揚州不僅是唐代鑄鏡的重要產地,也是金銀器的製造中心。“黑石號”上很多工藝精湛、花紋精美的金銀器,就可能製作於揚州。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金銀物品。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一面唐代真子飛霜紋銅鏡,紋飾內容為俞伯牙彈奏一曲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


當時的揚州,不僅手工業發達,成為貨物的集散地,還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無論是北上京城,還是南下遠航,揚州都是必經之地。繁榮的海上貿易,吸引了眾多伊朗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前來經商。


當時,唐朝人把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統稱為“胡人”,認為胡人精明會做生意,就連當時的詩人杜甫,聽說胡人經商賺錢,也不禁心生羨慕,想順勢搭船到揚州見識一番,可惜最終未能成行,只留下“商胡離別下揚州”的遺憾。


“黑石號”在揚州購買的大宗貨物,除了銅鏡,還有大量中國瓷器。這些瓷器來自中國各個窯口,有長沙窯、邢窯、越窯等,直到把船裝得再也裝不下了,“黑石號”才戀戀不捨地離開揚州,南下廣州,開始為返航做準備。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勿裡洞壺”(出水於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也稱“白釉綠彩高足長柄壺”,其高逾1米,壺身刻有菱形帶花葉紋樣,或為河南鞏縣窯(約公元825-850年)所制。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勿裡洞壺”的頂部龍頭特寫。

唐朝注重對外貿易,從廣州出發的航線,成為當時中國通往印度、阿拉伯甚至非洲東海岸的最長的一條遠洋航線。廣州,也由此成為東方的第一大港。正是這個原因,“黑石號”返航時,廣州是必經的一站。那麼,“黑石號”接下來要在廣州完成哪些使命呢?


廣州是唐代最重要的對外港口之一,海上貿易的船隻,一般都把廣州作為最後的補給港和包裝地,並在這裡等待冬季季風的到來。在廣州,“黑石號”和其他阿拉伯商船一樣,除了要補充一些遠洋需要的食物和淡水之外,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包裝瓷器。


用來包裝瓷器的,是廣東官衝窯燒造的大甕,這些大甕形體碩大,非常結實,最適合包裝形體較小、規格統一的瓷碗了。包裝時,把瓷碗一個摞一個,一圈一圈地套放到大甕裡,然後在裡面裝充稻草或茶葉,把碗和大甕之間的空隙塞緊,之後再用蓋子密封。這樣的包裝,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又可以令瓷器與空氣和水儘可能地隔絕開來,使得“黑石號”出水的很多瓷器,在1200年後仍然能夠釉色如新。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白釉綠彩魚底吸杯。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白釉綠彩龍紋盤。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青釉褐綠彩飛鳥紋碗。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青釉褐綠彩摩羯紋瓷碗。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盈”字款白釉綠彩瓷碗,是皇家大盈庫瓷器。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廣州大甕的完美包裝,很難想象黑石號這樣一艘小船,竟然能裝載下60000多件瓷器。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瓷器都被包裝到了大甕裡,像邢窯白瓷、唐青花、白釉綠彩瓷等名貴瓷器,被小心地放在了靠近船口的地方。更加貴重的金銀器,則被萬分謹慎地藏到了船艙的夾層裡,直到“黑石號“出水,才被意外發現。


當一切準備工作就序後,“黑石號”剩下的工作,就是靜靜等待季候風的到來。像所有的阿拉伯帆船一樣,“黑石號”沒有引擎,完全依賴風力航行,只有季風來了,才能開始返航。


由此推算,“黑石號”返航的時間,大概也應該是陰曆年底的時候。此時,正是冬天的東北季風盛行的時候,“黑石號”正好趁著這個時機揚帆返航,如果不出意外,數月之後,“黑石號”上的船員們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不幸的是,“黑石號”從廣州出發二十多天後,就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的勿里洞島附近沉沒了。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卍”字符金碟。


唐朝出口國貨全是奢侈品,太牛了!從‘黑石船’打撈上來的秘密


從“黑石號”沉船上打撈起的天鵝團花金碟。

此文章取自網絡,有刪改,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