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糊風箏


自己動手糊風箏


先準備風箏的骨架,要帶皮那一面的竹子,剔颳得厚薄恰到好處,既有韌性又輕巧。我的風箏,家裡的耙子尺抽幾根下來。用水浸泡後再加工,柔韌性就好一些。

準備好的竹條,用線繩十字交叉綁紮固定好。三橫一豎,像一個大大的王字,只是上面那一橫長,下面那一橫短,中間一豎上下稍微出一點頭。這就是風箏的骨架了。

自己動手糊風箏

然後糊紙,先用白麵喝水打漿糊,不要太濃,漿糊最好是才熬好的,有時就用煮得軟糯粘乎的白米飯。紙張的要求是薄韌皮實,記得有一種綿紙和油紙都是上好的做風箏的紙。綿紙輕並且柔韌無比,油紙雖然稍硬一點,卻油浸浸的半透明,很好看。這兩種紙我家都沒有,就用大字本的紙,紙小了,撕幾張下來,粘成一張。大字本的紙脆,飛不了幾次,就在風中被撕得體無完膚。

自己動手糊風箏


最後是粘尾巴。尾巴是長是短,全在於能否調節風箏的平衡。尾巴長了,增加了重量,不容易起飛。尾巴短了,頭就顯重,失去了平衡,風箏左右倒栽衝,掌握這幾點風箏也就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