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工程植物讀本系列三十一——馬蹄蓮:馬蹄盛滿幽蓮意

園林工程植物讀本系列三十一——馬蹄蓮:馬蹄盛滿幽蓮意

詩詞賞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壇經》

趣說花草

馬蹄蓮看起來高貴優雅,它的花語是純潔無暇的愛。馬蹄蓮在歐美國家常被用作新娘捧花,它也是埃塞俄比亞的國花。

人們總是分不清楚馬蹄蓮和海芋,有時候也會誤以為兩者是一樣的,但其實並不是。馬蹄蓮在臺灣地區常常被叫做海芋,而在官方來講,馬蹄蓮就是它的名字,海芋則是另一種叫滴水觀音的觀葉植物。


31.1 簡介

馬蹄蓮,(學名:Zantedeschia aethiopica (L.) Spreng.),是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科、馬蹄蓮屬多年生粗壯草本。具塊莖,並容易分櫱形成叢生植物。葉基生,葉下部具鞘;葉片較厚,綠色,心狀箭形或箭形,先端銳尖、漸尖或具尾狀尖頭,基部心形或戟形。喜疏鬆肥沃、腐殖質豐富的粘壤土。

31.2 形態特徵

多年生粗壯草本,具塊莖。葉基生,葉柄長0.4-1(-1.5)米,下部具鞘;葉片較厚,綠色,心狀箭形或箭形,先端銳尖、漸尖或具尾狀尖頭,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長15-45釐米,寬10-25釐米,無斑塊,後裂片長6-7釐米。花序柄長40-50釐米,光滑。

佛焰苞長10-25釐米,管部短,黃色;簷部略後仰,銳尖或漸尖,具錐狀尖頭,亮白色,有時帶綠色。肉穗花序圓柱形,長6-9釐米,粗4-7毫米,黃色:雌花序長1-2.5釐米;雄花序長5-6.5釐米。子房3-5室,漸狹為花柱,大部分周圍有3枚假雄蕊。漿果短卵圓形,淡黃色,直徑1-1.2釐米,有宿存花柱;種子倒卵狀球形,直徑3毫米。

園林工程植物讀本系列三十一——馬蹄蓮:馬蹄盛滿幽蓮意

31.3 生長習性

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和乾旱。生長適溫為15~25℃,夜間溫度不低於13℃,若溫度高於25℃或低於5℃,被迫休眠。馬蹄蓮喜水,生長期土壤要保持溼潤,夏季高溫期塊莖進入休眠狀態後要控制澆水。土壤要求肥沃、保水性能好的黏質壤土,pH值在6.0~6.5之間。

31.4 栽培技術

光照溫度:馬蹄蓮喜溫暖溼潤及稍有遮陰的環境,但花期要陽光充足,否則佛花苞帶綠色,影響品質。須保證每天3—5小時光照,不然葉柄會伸長影響觀賞價值。馬蹄蓮耐寒力不強,10月中旬要移入溫室。夏季需要在遮陰情況下,經常噴水降溫保溼。

澆水施肥:馬蹄蓮喜溼潤、肥沃土壤,即常說的“大肥大水”,生長期間要多澆水。追肥可用腐熟的豆餅水等液肥與化肥(複合肥或磷酸二銨)輪換施用,每隔2周追施一次。追施液肥時,切忌肥水澆入葉鞘內以免腐爛。以前有人提到:“見花蕾停肥”。經試驗對比後,筆者認為見蕾後應增加施肥量,從而保證其花期長,花大而豔,並使花蕾不斷,常年開花。

硫酸亞鐵的使用:在盆栽馬蹄蓮中,追施硫酸亞鐵是試驗的重要環節。追施硫酸亞鐵能使馬蹄蓮葉片變大、變厚、變綠,平滑有光澤,葉柄不易伸長,從而保證葉片美觀。同時能促進花蕾形成,延長花期。具體方法是:將硫酸亞鐵稀釋成2%的溶液,每隔1個月澆施一次,每次要澆透。

31.5 繁殖方法

繁殖以分球繁殖為主。植株進入休眠期後,剝下塊莖四周的小球,另行栽植。也可播種繁殖,種子成熟後即行盆播。發芽適溫20℃左右。

分株:當5~6月花後,老葉逐漸枯萎,並長出新葉時或9月中旬換盆時,將母株周圍的小塊莖剝下,分級上盆。一般栽植後3個月開花。

播種:以室內盆播為主,發芽適溫為18~24℃,播後15~20天發芽,實生苗需培育3~4年才能開花。

31.6 病蟲防治

塊莖在休眠期或貯藏過程中易發生腐爛病,可用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灑塊莖表面,晾乾後貯藏。蟲害有紅蜘蛛和薊馬危害,分別用50%乙酯殺蟎醇10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噴殺。

31.7 主要價值

31.7.1 藥用:

馬蹄蓮花有毒,內含大量草酸鈣結晶和生物鹼等,誤食會引起昏迷等中毒症狀。 其毒性為塊莖、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咀嚼一小塊塊莖可引起舌喉腫痛。鮮馬蹄蓮塊莖適量搗爛外敷可治療燙傷。禁忌內服。誤食一點點都會引起嘔吐,但煮過後可以喂野豬,煮過的葉子可以治輕微頭痛,但藥用都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31.7.2 觀賞:

馬蹄蓮挺秀雅緻,花苞潔白,宛如馬蹄,葉片翠綠,綴以白斑,可謂花葉兩絕。清吞的馬蹄蓮花,是素潔、純真、樸實的象徵。國際花卉市場上已成為重要的切花種類之一。

常用於製作花束、花籃、花環和瓶插,裝飾效果特別好。矮生和小花型品種盆栽用於擺放臺階、窗臺、陽臺、鏡前,充滿異國情調,特別生動可愛。馬蹄蓮配植庭園,尤其叢植於水池或堆石旁,開花時非常美麗。

園林工程植物讀本系列三十一——馬蹄蓮:馬蹄盛滿幽蓮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