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

鼠年春節過得很宅,窩在家裡看《陳情令》,刷了十多遍了,還是欲罷不能,甚至是越陷越深呀。沒辦法,好劇如同醇酒,會上癮,讓人反覆品味,難以自拔。

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

那為啥《陳情令》會讓人如此上癮?演員演得好,導演導得好,編劇改編的好,服道化做得好,這麼多的好,才為我們呈現出了一部上頭的好劇呀。

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陳情令》也不例外,仙門百家明爭暗鬥,各種陰謀層出不窮,魏嬰的命運也隨著局勢的變化載浮載沉,不得自主。這千頭萬緒的線索,如果都細細道來,那得多少集呀,雖然我私心以為集數越多越好,可陳導怎麼會如我所願呢,他可是想達到讓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的效果。如果成了流水賬,還能讓我們如此念念不忘嗎?

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

《陳情令》為啥讓人慾罷不能?是因為留白呀,搞設計的人都知道,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畫在一張紙上,這樣會雜亂,突出不了主題。《陳情令》既然是陳情,當然是以情為主了,重點突出表現的也是情呀。其他的都成為了背景板,16年前,溫氏想一統仙門百家,專橫霸道,掀起血雨腥風,結果被團滅,我們隨著魏嬰的身影切身體會了這場激烈的戰爭,看到了魏嬰看到的,其他的一律能省則省,能簡則簡,留下了關於這場戰爭的無數想象。

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

溫氏自己作死,卻改變了魏嬰的命運,溫氏覆滅,魏嬰成了眾矢之的,那些人做過什麼也是留白的,更別說他們想什麼了。16年後,仙門百家還是那副德性,半絲長進也沒有,只不過喊打喊殺的對象換了個人而己。瞧,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無論是16年前還是16年後,仙門百家都在明爭暗鬥,實力勢力此消彼長,這可是魏嬰兩世有著不同命運的重要原因呀,可導演把這種勢力消長淡化得幾乎沒有,全靠大家腦補。

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

就是對主人公魏嬰,導演也沒客氣,簡省到了極點,別說內心剖白,聊天閒扯了,就是他的一些重要經歷都給省略了,比如被溫晁扔到亂葬崗三個月是怎麼活下來的?如何生活的?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悟出詭道術法的?就是剖丹這種直接改變魏嬰命運的重大事情,也沒有一個鏡頭,還是通過溫寧的口,在蓮花塢祠堂門口忍無可忍之下捅出來的,剖丹過程的痛苦煎熬也只不過是蓮花溏裡藍湛溫寧的幾句問答而已。瞧,就是對主人公魏嬰,導演都惜鏡如金,更別說其他人了。

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

藍湛問靈十三載,痛悔交加,其中的煎熬難過無一鏡頭,只有結果:背上三十三條戒鞭痕,胸前一枚烙鐵印。也只是在冷泉魏嬰歸後的見過一次,魏嬰跳崖後藍湛所有的情深義重,也只不過是雪夜讀弟機的寥寥數語,亂葬崗前對抗仙門百家的倔強身姿罷了。江澄藏陳情十六年,看不開放不下愛恨交織,看到修魏嬰詭道邪術者要打要殺,狀似瘋魔,也只不過是大梵山下魏嬰聽到的仙門路人甲的閒聊,大梵山上對金陵的一句話而已。金光瑤藍曦臣之間的友情只留必要的細節,其他的壓根沒體現。看看導演多狠,留白玩得多溜。

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

不要說這些了,就是聶導這個總策劃,也是我們在觀音廟以及開始說書人說書的幾個鏡頭猜測的,到最後都沒有坐實到底是不是聶導幕後策劃的,更別說具體細節了。

留白是一種藝術,《陳情令》玩得爐火純青,很是高明,也很難得。正因為《陳情令》留白多,給了觀眾足夠的想象空間,才讓大家如此喜歡,這麼沉迷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