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來襲,如何是好?

面對印巴蝗蟲肆虐的形勢,我們不要說受災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就是有1%的可能性都會損失得一敗塗地啊?巴基斯坦與中國沒有走廊嗎?雅魯藏江大拐彎處不可以滲透過來嗎?所以,我的觀點與專家不同。

一、未雨綢繆:

(1)山區建泵:山區(含丘陵)可以根據地形,提前修建大型吸風泵房系統,人為地製造一個“低壓區”,形成“人工大風”,把蝗蟲吸進特定通道內,然後,用火燒死。

(2)平原建泵:平原地區每隔10公里就建一個大功率的低壓泵房和封閉的納蟲通道。具體修建時,後一個泵房與前一個泵房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壓力差的傳遞效果會更好!蝗蟲來襲時,各個泵房同時啟動,形成人工定向大風壓力流,將蝗蟲吸進每個泵房邊上的吸風通道口內,然後,用電火焚燒。

(3)前提條件:上述操作有個前提,那就是禾苗要低於30公分高,一旦禾苗長高了,定向大風會毀壞禾苗的,蝗蟲也會藏在青紗帳裡。

(4)特殊說明:如果禾苗長高時發生蝗災時,當然也有特殊辦法的預防的對付的(此處省略一萬字)。

(5)泵房陣列:平原地區建泵房時,為防備當地的盛行風的變化,泵房的吸風口的角度要活的,風口可以隨時旋轉角度的,可根據當地的盛行風向進行換風向並吸風。這樣就要求先按地形劃定風向“過風區域”,在同一“過風區域”的泵房必須按“閱兵方隊式”進行列陣格式進行修建。這樣,變向吸風時兩個處於對角線方向的泵房也可以進行配套吸風。

山區或丘陵地帶建泵房只能根據地形,先劃分好“過風區域” 不同的過風區域要進行風向銜接(風向不能互相干擾)。

二、功能拓展:這種大功率低壓泵房也可以用於青藏高原的引水工程,比如,在亞東的洞朗地區,利用地形,每隔10公里建一個低壓泵房,一直建到沱沱河南源的位置,從洞朗地區到沱沱河南源(拉果)大約1000公里,大約需要100個連續吸氣通風的低壓泵站。這樣,就可以把印度洋的水汽吸引到沱沱河南源處,在拉果附近轉化成液態水,往西北經過烏蘭烏拉湖、鯨魚湖等湖泊將水調入新疆,往東經過黃河把水引到陝甘寧及內蒙。用這種方式引水,既不破壞植被又不影響環境,還不勞民傷財。

這些方法如得到落實並快速實施,不但可以讓大中國從容戰勝自然災害,還可以讓中國成為淡水資源豐富的大國,甚至可以賣水給南亞、中東、中亞和蒙古,甚至可以用水換中東的石油。

如果按照我的說法做,從洞朗-亞東-沱沱河南源,順著地形修100個左右“低壓泵房”。雅魯藏布江拐彎處也可以這樣修“低壓泵房”防備蝗蟲入侵,還有就是瓦汗走廊、中印班公錯湖一帶也可以這樣修建蝗蟲誘惑區。

如果在這些地區都修好了“低壓泵房”後,我還真擔心蝗蟲不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