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寨牆


鄉土散文:寨牆

無論葉子飄多遠,根,依舊在原地!離開故鄉20多年了,每次想起總是激動,兒時的記憶依舊在腦海中迴盪。

我們村叫下塗,離村子最近那個村叫三房。還有大房、二房、四房、五房。據老人講,以前有個大戶人家,娶了五個老婆,常常爭風吃醋、明爭暗鬥,當家的就把她們分開,各居一方,便有了現在。

村子南邊有一條30多米寬的池塘,夏天,我們一群小夥伴脫了衣服,光著小屁股順著泥巴溜下去洗澡。大人看到了就拽一根長棍吼叫著:“唉喲!龜孫們!快上來……”我們總是嘻嘻哈哈,遊得遠遠的。有時到了深的地方會嗆很多水,鼻子痠痛,但總是忍不住要下去玩兒。每次去都忘不了一頓美餐---摸藕鞭,藕鞭細細長長、白白嫩嫩。扎著猛子(左手捏鼻子,整個頭進到水裡)從河底淤泥挖出來,直接在那水裡洗洗就吃了。甜甜脆脆,還夾雜著水腥味兒,那時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水果了。長大後,知道害羞了,慢慢就不去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池塘裡沒了荷花,水也變渾了,聽說是被承包養魚了。這麼多年一直忘不了那藕鞭的甜味,只是後來再也沒吃到那種味兒了。

池塘對面是高高的土牆,大人們叫它寨牆。老輩人說那在土匪橫行的時候就有了,以前是圍著村子一圈的。

我很小的時候,總站在門口,望著那寨牆想,那邊到底有什麼呢?到我大一點兒,能到處瞎跑的時候,便跟著小夥伴跑到寨牆那,一條羊腸小道,彎彎曲曲傾斜著直通到頂上,兩邊佈滿荊棘。我興奮地爬上去,哇!好亮堂!緊挨著寨牆的,是七八米寬的雜草深溝,深溝前面是一片很平整的田地,再前面是一條大公路。路兩邊是白楊樹,整整齊齊,遠遠望去像一條綠帶。偶爾有過往的拖拉機,大汽車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新鮮啦!只要一看到大汽車,便會興奮的大叫:“汽車!汽車!快看!有大汽車!”小轎車就更稀奇了。聽說三個月都難得遇到一次。

鄉土散文:寨牆

寨牆上有很多地方用石板或木板蓋著,下邊兒壓了厚厚一層稻草。有經驗的夥伴告訴我,那是紅薯窖,村裡每戶人家都在上面挖了紅薯窖。

冬天裡有一次,母親讓我下窖撿紅薯。我家的紅薯窖和別家沒啥區別。窖口用土攏高,避免下雨、雪化流到窖裡壞了紅薯。坐在小筐裡,母親用一根繩子將我一點一點系下去,有一種從天而降的興奮。壁上有一個個小坑,問了母親,她說那是他們下窖時腳踩的地方。到了窖底,光線很暗,啥也看不見,就聞到一股摻了土腥氣的紅薯味兒,整個身體也熱乎起來。母親將我係下後閃到一邊,光線亮了許多,眼睛也慢慢適應。整個窖結構很簡單,左右兩個拱形的洞,兩邊都能坐下五六個大人。按照母親說的,將壞掉的紅薯放到一邊,裝滿一筐,吆喝一聲“好了”,母親便彎下身子將一筐紅薯拉上去。這時候窖裡又是一片漆黑,筐子到窖口的時候掉下一些泥土在我頭上和脖子裡。我那時還不介意,到大一點兒就不願意做這差事了,總抱怨:衣服弄髒了,頭髮上都是泥巴,辮子也歪了……等她把小筐紅薯倒入大筐後,又系下來。這樣要好幾個回合,兩個大筐才裝滿。最後把壞的繫上去,能餵豬的就留下,不能用的順手扔到寨牆南邊的深溝裡。

後來村裡不用紅薯窖了,有人發明了紅薯叉,紅薯多了擦成片曬乾。紅薯窯時間久不用就慢慢垮掉了,頂西頭有一個就垮成了大坡,很快成了我們的滑滑梯。每次滑下去屁股後面一溜灰,像放火箭一樣,站起來拍拍屁股又爬上去,滑下來……有人在廢窖裡發現蛇皮,拽上來在手上,身上一陣搓揉。他們說蛇是涼性的,這樣不會出那麼多汗。還有人發現了兩隻烏龜,賣了兩百多塊,那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

再後來,就沒人上去了,整個寨牆長滿了雜草、荊棘和野槐,格外荒涼。

我到市裡上學時,每月只能回去一次,每次走到公路上,很想一眼就看到自家大門時,卻總被高高的寨牆擋住。我那時想:為啥不平了這寨牆呢?

鄉土散文:寨牆

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夏天,有一次回家,遠遠看到寨牆那邊兒很多人,挖土的、拉板車的、推板車的……熱火朝天,走近一看,噢!原來是平寨牆!母親說,寨牆的土挖了填南邊的深溝,現在正是缺田地的時候,可以擴十來畝地呢!

如今過去很多年了,早已沒了寨牆的痕跡。池塘也變了,周圍是凹凸有致的漢白玉護欄,還架了一座拱形橋,橋兩邊的水池裡,四隻石雕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歡快的金魚游來游去。橋對面建有了一個六角亭,還有石凳、石桌。不管是年輕人、小孩兒、還是老年人,都喜歡到亭子裡面坐坐,有說有笑,臉上洋溢著幸福。向西不遠處又是一個池塘,規規矩矩的長方形,同樣是漢白玉護欄,一排楊柳,幾張長椅。夏天,垂柳拂水,別處驕陽,此地成蔭。楊柳盡頭是村委,五星紅旗在村委的正前方昂首挺胸,迎風飄揚。看著那鮮豔的五星紅旗,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首激動人心的《歌唱祖國》的歌曲: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寨牆,雖然曾經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但新事物取代舊事物都是必然的!


審閱:王克齊

簡評:兒時的記憶幸福美好,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懷念過去,珍惜今天。

作者:劉建運,筆名流雲,湖北襄陽人,從事幼教行業。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