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外國人為啥愛搶購衛生紙?

疫情當前,除卻搶購口罩等防護用品之外,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紛紛出現了搶購衛生紙的熱潮。有報道稱,3月4日,在悉尼一家超市內,一名女子甚至因搶購衛生紙對其他顧客拔刀相向。這引發不少國內網友好奇,“老外為什麼對衛生紙情有獨鍾?”、“難道拿衛生紙泡飯嗎?”BBC一篇題為《為什麼人們在搶購衛生紙》的文章正試圖從心理學角度解釋這種現象。據BBC報道,澳大利亞政府其實已經呼籲民眾停止恐慌性購買,超市也表示有大量庫存,該國衛生紙製造商Kleenex還承諾24小時的生產線來滿足需求。但是民眾搶購衛生紙的熱情仍不減。


疫情當前,外國人為啥愛搶購衛生紙?


  社交媒體上,有澳大利亞網友稱其為“愚蠢的危機”。他們強調,與藥物、口罩或洗手液相比,衛生紙對預防病毒感染幾乎沒有任何幫助。消費心理學專家認為,搶購衛生紙的行為“顯然是不合理的”,但是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謠言的擴散以及相關的新聞報道出現,卻是一個典型的群體心理學案例。

  格里菲斯大學的德布拉·格雷斯(Debra Grace)教授表示:“當50包衛生紙從貨架上消失時,你會注意到它,因為它們本身佔據了很大空間。這比50罐烤豆或者洗手液什麼的賣光了要明顯的多。”

  新南威爾士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尼蒂卡·加爾格(Nitika Garg)提到,“錯失恐懼症”在這裡便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是指一種由患得患失所產生的持續性的焦慮,有這種症狀的人們總會感到別人在自己不在時,經歷了什麼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疫情當前,外國人為啥愛搶購衛生紙?


  加爾格告訴BBC,“他們認為如果這些人在買東西,或是我的鄰居在買東西,那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也需要加入進來。”加爾格還說,“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人們希望有所準備,搶購衛生紙也成為了他們獲得某種控制感的方法。”


疫情當前,外國人為啥愛搶購衛生紙?


  悉尼大學的另一位消費心理學專家米勒(Rohan Miller)則認為,這反映了城市化的社會和生活方式,便利性正居於主導地位。米勒解釋說:“我們不習慣於短缺和稀缺,我們習慣於在需要時便能隨時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急於獲得衛生紙體現著渴望保持這種便利狀態的心理。”

  米勒補充道,柔軟的白色衛生紙(上面通常印著小狗或者是雪花的圖案)還是澳大利亞人和其他很多人不願在精神上割捨的“日常奢侈品”。米勒說,“尤其是當人們長期與家人同住時,會更希望確保生活有舒適感。”

  “衛生紙其實並不重要,尤其是與食物或水等其他東西相比,因為它離生存清單太遠了。但是,衛生紙恰恰體現了人們所堅持的,對於生活的最低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