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浙大博導只比學生大三歲?!90後科研力量開始發力

縱觀當下的中國學術界,年輕一輩的科研人中,越來越多的“新星”嶄露頭角,而下面這些“90後”的事蹟,更是讓我們感受到學術“大咖”不再是隻是老一輩人的標籤。


18歲留學英國獲一等學士學位

22歲在劍橋大學拿到碩士學位

23歲以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女性第一作者

24歲在牛津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拒絕英國千萬年薪選擇回國,被電子科技大學聘請當教授

26歲成為博士生導師併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28歲被任命為材料與能源副院長,成為該學院最年輕的副美女院長。

她就是劉明偵!發表的論文三年內累計被引用2700次,目前已引用4000餘次,成為專業領域第三名。

復旦、浙大博導只比學生大三歲?!90後科研力量開始發力

90年出生的劉明偵憑藉著天賦和努力,在這些成績和光環的加持下可以說是“90後”裡的“人生贏家”。

90後博導不斷誕生,打破常規中年油膩大叔博導形象!

近年來90後開始在學術界展露頭角。浙大92年博導劉琬璐16歲參加高考。畢業於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又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博士、博士後研究。2019年劉琬璐回到母校,成為浙大最年輕的獨立研究員。成為獨立研究員至少要有3-5年的博士後訓練,而劉琬璐只進行一年博士後研究,就被引進成為獨立研究員、擔任博導。而在美國6年時間也發表了20餘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被引用量達到500餘次。

復旦、浙大博導只比學生大三歲?!90後科研力量開始發力

浙大博士生導師楊樹,2016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6歲參加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專業。2014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期間獲得首屆香港博士獎學金,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研究優秀獎。擔任過香港科技大學擔任客座助理教授,並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後。累計發表論文60餘篇,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女學霸!


一個90後博導的出現可能是“曇花一現”,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90後成為博導,而且無論是發表論文還是科研成果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足以證明當今90後科研人員的雄厚實力!

復旦、浙大博導只比學生大三歲?!90後科研力量開始發力

90後也可以吃苦耐勞!逐漸成為科研學術中堅力量!

雄厚的科研實力代表著無數日以繼夜,每個科研工作者都有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通過劉明偵、劉婉璐和楊樹的實際經歷發現他們作出如此優秀的成績,一方面歸功於贏在起跑線上——要麼提前高考、要麼年少有為早早踏上了留學讀研之路;但更多的還是歸功於日以繼夜的拼搏和努力,劉明偵為了消化知識將課堂內容錄音並利用課餘重新聽兩三次,每天花費十多個小時泡在實驗室和圖書館裡做實驗解決疑惑。同時在英國婦女兒童救援中心做志願者,幫助援助中心獲得高額資助。劉琬璐更是經常同時進行多個課題,雖然有壓力但尋求真理、探索奧秘能帶來更大的快樂,她更是形容科研是“讓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對象”。90後科研人員的努力鑽研,不僅為科研行業帶來無數科研成果,並逐漸成為科研行業中堅力量,同時打破了很多針對科研行業的固有思想,為科研多元化發展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

復旦、浙大博導只比學生大三歲?!90後科研力量開始發力

90後博導科研年輕化將會帶來一系列蝴蝶效應

90後博導與學生沒有年齡代溝,日常科研溝通學術交流將更加輕鬆,學習和科研環境也會更加融洽,同時她們更是研究生最大的榜樣和激勵;90後博導還能增強高校教學力量和人才培養實力,豐富科研力量,帶來更多的科研成果;如此良性循環將使得國家教育水平提高,優秀人才增多,國家整體實力形成質的飛躍!

博導年輕化是科研力量和教育實力增強的雙重表現,同時還會帶來持續的良性循環,教育和科研也正逐步擺脫年齡代表水平的畸形現象,堅信今後我國無論是科研行業和教育水平都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