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後新冠疫情的思考(一)

1. 前面預測我國經濟隨著疫情緩解將“V"型復甦的觀點可能過於樂觀,更有可能是緩慢向上翹的“L"型。因為疫情的全球暴發降低了全球商品總需求,出口這塊要打折扣。

2.由於全球防疫物資的緊缺,我國新增產能除滿足國內需求外可用於出口,因此口罩及防護品、醫療器械等行業景氣度至少可維持到第三季度。

3.消費電子板塊涼涼了。特別是蘋果產業鏈中相關企業業績今年會很難看。由於三分二的市場在海外,5G合同將推遲及新機需求消失,華為今年將異常難過。

4.由於外需的消失,國內會千方百計重啟內需,由此,水泥,基建板塊將受益。相關的央企會承擔重大投資責任,國內5G,電網等將承擔啟動內需的重任。

5.由於西方政府的尿性,面對疫情他只會採取“無為"政策,西方內部動亂和不確定將增加,反而國內將成為吸引外資的"窪地",經過疫情洗禮的中國將毫無例外地成為全球經濟的唯穩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