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沒有可比性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比較,有比較就會有分別。會比的越比越有勁,不會比的越比越灰心。

人與人之間有的是可比的,有的卻是不可比、也不能比,因為人的家庭出身、先天稟賦和經歷履歷等等都不一樣。

有的人奮鬥一生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這樣的比,勢必是“人比人,氣死人”。人非生而平等,不恰當的比實際上就是將自身置於尷尬和被動的局面。

不恰當的比是叫花子與龍王比寶,恰當的比是凸顯自己的優勢。對一個人來說,短板需要補,但未必一定要補齊,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短板補到適當程度,同時將長板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長,也有自己的所短。如果硬要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那隻能是越比越底氣不足、越比越氣餒,直比得自己三觀盡毀。

人與人之間唯一可比的,就是比精神,比干勁、比闖勁,一個人先天條件無法由自己決定,但精神卻主要由自己掌控和主導。你想即你是,精神是飽滿、昂揚,還是消極、頹廢,都是由自己所決定的,外力可以限制你的肉體,但限制不了你的精神。

物質無法替代精神,但精神卻完全可以彌補物質的不足,這為無數歷史和現實的實例所說明和驗證。

一個人若精神富有,一則不懼物質上的貧乏,二則經過拼搏努力,別人能擁有的物質,你也會擁有。

怕得就是被物慾所矇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捨本逐沒,只看到了形而下,而忽略了形而上,在逐物的過程中完全丟失了自我。

人與人沒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