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赤子之心報國,為核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生命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首源於宋代陸游《書憤五首·其一》中的一篇,詩中表達陸游滿腔的報國熱情。


他以赤子之心報國,為核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生命

陸游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華夏曆經數千年綿延而不絕,經歷滄桑,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在國家危亡之際,無數華夏的子孫都會前赴後繼為祖強富強而奉獻終身。

1949年10月1日,共和國成立後,當時國內經過多年的戰亂,面臨是一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面。以毛爺爺、周總理等老一輩的領導人,高瞻遠矚,向海外無數兒女發出號召之聲,參加祖國母親的建設高潮。面對祖國母親的號召,無數海外兒女,毅然辭掉外國優厚的待遇條件,歸國參加祖國母親的建設,這其中涉及各行各業的人才,也正是他們的終身貢獻,為今日祖國的強大繁榮而奠定基礎。

這些歸國的人有不少世界一流的尖端科學家,如:錢學森院士、鄧稼先院士、王淦昌院士、錢三強院士等,但是其中有一位院士他以赤子之心報效祖國,在核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迫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院士。


他以赤子之心報國,為核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生命

郭永懷院士


郭永懷院士,1909年4月4日生於山東榮成,世界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一、郭永懷院士的成長曆史。

郭永懷院士,出生于山東榮成市滕家鎮的一個農民家庭。10歲時候,郭院士被家人送入學堂學習,17歲時,郭院士以優異成績考入青島大學附屬中學,20歲時郭院士考入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1931年7月,郭院士畢業後轉入本科學習,郭院士選擇物理專業,兩年後,成功考入北大物理系,這為郭院士打下了紮實的物理學專業基礎。


他以赤子之心報國,為核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生命

郭永懷院士


1940年,郭院士到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1941年,郭院士又到國際上著名的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並且成為世界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學生。

1945年,郭院士以“跨聲速流不連續解”的出色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

二、郭永懷院士馳名世界。

1949年,郭院士為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探索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而郭院士這一理論,在許多學科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由於郭院士在跨聲速流與應用數學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郭院士由此馳名世界。


他以赤子之心報國,為核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生命

郭永懷院士

三、歸國參與建設,默默貢獻一生。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1956年,郭院士一家一行歸國,1958年,郭院士和錢學森院士一起籌備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和力學工程系、化學物理系,並擔任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


他以赤子之心報國,為核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生命

郭永懷院士及家人

1960年,郭院士臨危受命,參與核武器的建設,和王淦昌院士、彭桓武院士成為最初的“三大支柱”

隨後郭院士消失人民的視野中,紮根於西北的戈壁灘,甘做無名英雄,1964年,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四、一代巨星,就此隕落。

1968年12月4日,郭院士在一次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郭院士急忙回北京,次日凌晨5點,該飛機距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由於飛機失事不幸犧牲。


他以赤子之心報國,為核事業尖端技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生命

郭永懷院士


為了保護公文包中的數據,郭院士和他的警衛員,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總結:縱觀郭院士的一生,當他在國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當面對祖國的號召,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國外的一切優厚條件,回國參與祖國建設高潮。

面對一窮二白的基礎,他以拳拳之心報國,甘做無名英雄,紮根於戈壁灘,為祖國核事業貢獻自己一生。他稱得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他的奉獻精神,“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