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隆冬時節,天地寂寥,百花收伏,卻是梅花的盛放季節。“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梅花原產於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栽培歷史,其有山林之風,兼具美與雅的元素。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蘭竹菊,稱“四君子”;梅松竹,則稱“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有堅貞的傲骨,有灑脫的仙氣,還有隱逸的清雅,是理想人生的模樣。

幾生修得到梅花——修身如梅,不僅僅是南宋詩人謝枋得的願望,也是古往今來許多人的人生夙願。開百花之先的梅花,有傲骨,有芬芳,不畏孤獨,不畏寒霜,獨天下而春,這份自信與從容,深深融在了中國文化的血脈裡。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之傲,素心與傲骨


說到梅花,許多人第一想到的,是其凌霜的傲骨,其實在這份梅之傲的背後,還藏著一份梅花的素心。

素心,乃是本心、素願。冬天盛放的梅花不與百花爭香,而只是靜靜做好自己,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從容淡定——這就是梅花的素心。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妻鶴子”的典故,說的是宋人林逋——或許再沒有人像他那樣熱愛梅花了。林逋隱居在西湖孤山,種梅養鶴,終生未娶。

不逐名利,不以世俗的標準要求自己,活得自在恬然,還留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千古絕唱,被視為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傳誦至今。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生命力很強,野梅生於荒郊山嶺,深谷密林,不與百花爭豔,亦無人觀賞,卻超凡脫俗,自開自落,被視為隱士的象徵。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霜梅先拆梅頭嶺,萬卉千花凍不知”,古人寫梅花,常與霜雪並用,以嚴寒相凌而不畏,來凸顯梅花生命力的茁壯以及不妥協不委屈的姿態——這便是梅花的傲骨所在。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的素心與傲骨,背後其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與從容。百花爭春也罷,霜雪相凌也罷,無論外界和自身的境遇如何起伏悲喜,都按照自己想走的路繼續走下去,淡然平靜,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是一種境界,亦是修身的要求。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之香,不豔不俗,蕙質蘭心

梅有芬芳,卻不濃烈馥郁,而是悠然傳來,若有若無,聞之卻沁人心脾,讓人為之心醉。

梅花的香氣是不豔不俗的,它只幽幽飄散,隱隱約約,不著痕跡,帶有潛移默化的意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北宋王安石這首小詩,可謂寫出了梅花芬芳的意味——梅花的香是“暗香”,不急不躁,徐徐而至。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芬芳來自於盛放,梅花開於百花凋落之時,隆冬時節,這份花香可謂世間少有。

然則可貴之處在於人生得意之時,依然保持自省與內斂,不炫耀不張揚,自律、得體。林逋的那句“人憐紅豔多應俗,天與清香似有私”,可謂道盡箇中意味。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之雅,以韻勝,以格高

“梅為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繫重輕。”宋朝的范成大在《梅譜》中這樣寫道。

在古代,文人雅士的書房周圍,多種梅花,明代文震亨也在《長物志》有云:“幽人花伴,梅實專房”,說的是幽雅之人,以花為伴,而梅花最得偏愛。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繞屋栽梅、庭院栽植、梅林配屋——在中國古代園林造景中,梅花與屋宇樓閣的和諧共生交相輝映是一種流行的審美方式。

在林逋隱居的杭州西湖畔有知名的“靈峰探梅”。這靈峰山又叫鷲峰,山上有“靈峰寺”,建於後晉時期。後清朝重建寺院,在寺內外廣植梅樹,成為賞梅勝地,故名“靈峰探梅”。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以園林著稱的蘇州獅子林,有一座“問梅閣”,以栽梅繞屋手法遍植梅花,閣內窗紋,傢俱裝飾地面花紋皆雕刻成梅花形,屏上書畫也都取材梅花。身處閣中,觸目即是梅樹疏影橫斜,細嗅則為暗香隱隱傳來。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武漢東湖梅園的冷豔亭,太湖林屋梅海的駕浮閣,南京梅花山觀梅軒,常州紅梅公園的紅梅閣……似乎這些樓閣亭榭的存在,主要就是為了觀梅,梅花成為了主角——“梅以韻勝,以格高”,

梅花受到青睞,靠的不是花形顏色,而是源自自身的疏秀幽雅。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李清照有云:“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做人如梅,修身如梅,一朵梅花,香飄千年,背後蘊藏的是一代代先人,對理想人格的嚮往。

光陰荏苒,世事浮沉,在都市喧囂的當代,梅花的脫俗與沉靜,更是難得的品質。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失意時,如梅傲骨,不自怨自艾,有擔當之責;

順遂時,如梅芬芳,不張揚炫耀,有淡泊之風;

前行時,如梅幽雅,舍虛華之影,有真材實料。

無論風霜雨雪,無論世事變遷,

有堅持,有守望,有耐心,有信念。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文字由人民日報文創原創,圖片來自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