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通過這部片,告訴世人:比海更深的,是……

日本影片《比海更深》的導演是枝裕和,剛剛獲得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這次獲獎影片《小偷家庭》也是一部家庭片。去年上映的《比海更深》是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一部家庭故事片,要知道把普通的一個家庭拎出來,既不無傳奇化,也不戲劇化,可是絕大部分小說、電影等作品所不敢嘗試的,在市場大於一切的時代,是枝裕和導演反其道地將視角轉向小家庭中來,令人肅然起敬的同時,也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還做得如此優秀?

每一個尋常家庭都是社會的根,是時代的背景,是凝望整個社會的最好窗口。看到太多精良的大片,家庭劇很難吸引廣大觀眾走進影院,但是千萬不要忽視小眾片,有時候真正解人心結,賜人的力量的,往往就是它們。

是枝裕和通過這部片,告訴世人:比海更深的,是……

在《比海更深》中,日本男神阿部寬主演的筱田良多是一位五十歲大叔。十五年前,他曾獲得文學獎,但再也沒有作品問世,因為愛賭博,入不敷出,不得不做偷拍的私家偵探,即使如此,他還交不起房租、電費,還有兒子的扶養費。對了,他還離婚了,兒子隨妻子。五十歲大叔,住在最簡陋的出租房裡,還時常去姐姐家借錢,在母親家“找”錢。

他活得是不是太失敗了?!

“我怎麼把自己的人生活成這樣?”這是良多無數次自問的話。僅此一句,像撣去陳舊桌面上菸灰的拂塵,撥雲見日一般看清一個更加真實而矛盾的良多。

一次次,這個邋遢潦倒的中年大漢一邊充滿歉疚的責問自己;一邊又滿腹牢騷,自視清高鄙棄他人。誰不想試圖過得更好,誰不想改變慵懶的自己,誰願意活在窮困潦倒中,可是,生活就是一團糟,就像一場怎麼也醒不過來的夢。終於,良多通過私家偵探業務,賺到一筆錢。算來算去,這筆錢已經所剩不多,但是他還是很開心的將兒子接出來,給他買新鞋子,帶他吃快餐,給他買彩票,而他捨不得吃和用,只是坐在一旁幸福而知足的看著兒子……

是枝裕和通過這部片,告訴世人:比海更深的,是……

一場颱風的降臨,讓良多再次感受到親人相聚的幸福。前妻過來接兒子回家,母親竭力留住他們,似乎就連老天爺也看出母親淑子(樹木希林 飾)的用心良苦,終於,妻子白石響子(真木陽子飾)答應留下住一晚,並幫助年邁的婆婆在廚房一起準備晚餐,使破碎的家庭得以短暫的團聚。看著他們,良多嘴角泛出難得一見的微笑,那是從心底溢出的溫暖。

阿陪寬將這個有點文化的小人物的自報自怨、溫情柔弱、不服現狀模樣表現得靈性四濺。

是枝裕和通過這部片,告訴世人:比海更深的,是……

通過不成功的兒子,導演不動聲色在鏡頭裡呈現出一位既偉大又平凡的母親角色。飯後,良多和母親聊天。妻子陪兒子玩遊戲。這原本就是一個普通家庭最平常的寫照,可對淑子來說,這平常的片刻生活變得越發的可貴,她多想挽回兒子的婚姻生活,即便兒子在家偷偷的拿錢,她也極力掩飾這一點,告訴女兒,良多還送錢給她用。她將有限的養老金為外孫女報名學滑冰。儘管因丈夫賭博而分開,她卻從未真正的放下他,悄悄藏著一件他的襯衣,留著丈夫愛吃的醬。從諸多細節,可以看出,家裡的親人是她的生活所有的重心。

然而她自己呢?

是枝裕和通過這部片,告訴世人:比海更深的,是……

在與兒子絮叨時,聽著鄧麗君歌曲裡的詞,她輕輕嘆了一口氣:還有比海更深的愛情,我從來沒有經歷過。你呢?

原來,即使是老母親,也有過夢想的啊。顯然,良多一點也沒有注意過母親內心的感受。在母親面前,他更像個少不更事的孩子,他翻遍母親房間的各個角落,在一條長長的絲襪裡發現一張存摺,他耐心的將手伸進絲襪裡面,掏出兩個紙盒,上面寫著:愚蠢的弟弟。姐姐的嘲諷,並沒有讓他就此擺手,繼續尋找,終於發現母親珍藏在家父親的端硯。第二天,他將端硯拿到典當行,一對老夫妻認出他,並告訴他,當年他的父親將他的小說買了一大堆,給每個鄰居送去……他不知道自己曾是父親最大的驕傲,他可是一直憎恨愛賭博的父親啊,一種隱痛從他眼神裡慢慢滲透出來,哀不能言。

是枝裕和通過這部片,告訴世人:比海更深的,是……

他會因為與父親失之交臂,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嗎?他會因為兒子、妻子和母親改頭換面,重新來過嗎?影片開放式的結尾,讓人浮想聯翩,又有一種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思考。

影片中的良多完全是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卑微、懦弱、善良、糾結,這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群體形象。除了賭博,沒有責任感,似乎並無惡意,而生活中最不缺少的就是這類人,他們是你,也是我,如同符號一樣,指涉著我們每個人隱密的生活,庸庸碌碌一輩子,誰可能有過理想,可是一旦遭受現實的打擊,就不願意面對自己真實的現狀。賭博只是良多逃避現實的一項工具,就像帶著兒子買彩票一樣,兒子將彩票視為希望,一旦中彩了,父母就可以合好了,可是他畢竟還是孩子,如果一個五十歲的大叔,還單純的渴望通過捷徑達到一夢想的彼岸,本身就是一種悲涼。

可以看出,是枝裕和對良多這個人物寄寓了一種深刻的同情與悲憫,雖然結尾是對美好人性的呼喚,想象著他也許能夠走出愧疚的泥沼,但自救的過程充滿著自我對抗的毅力和決心。有些人,可能會一輩子就此下去,甚至越老越不滿,就像是生活的受害者,指責社會,指責他人,一旦突遭摧折,便一衰不起;還有些人,會永遠的頹廢下去,最後消失在人群裡,誰也記不起他的存在;更多的人慢慢的意識到,機遇不好,命運不濟,並不是拒絕應當承擔責任的理由。因為,小人物的可悲和無力感,滲透到生活各處,沒有立刻治好的解藥和良方,惟有慢慢地反思,深深的改變,最起碼,讓自己和身邊人活著不要那麼悲涼。

原來,比海更深的,不是愛情,不是親情,而是如何面對闊大、深邃卻又平凡的生活。

是枝裕和通過這部片,告訴世人:比海更深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