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足球往事(十九):创新改进全攻守,意外折损阵中将

这是南派足球往事系列第十九篇。

上一回 ,说到广东队在代表中国出访希腊和也门的比赛中战绩颇佳,只可惜最后行程临近尾声时,因为一次饭局苏永舜差点跟球队领队起了冲突。

结束了希腊和也门之行,苏永舜给全体队员放了个大假,而他自己则回到家中,利用这难得而又有限的宝贵时间,多陪陪家人。休息之余,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思考,球队的训练方式能否继续提高,队员的技术能力能否精益求精,战术配合如何再多一点变化,主力阵容和替补之间如何轮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等待着他去一一解决。


南派足球往事(十九):创新改进全攻守,意外折损阵中将

苏永舜


1974年的荷兰国家队,在克鲁伊夫的带领之下,向全世界展示了全攻全守的足球艺术。而这时的中国足球界,也开始刮起一股学习全攻全守足球的风潮。彼时中国足球界的科研人士,在“仔细”研究了1974年世界杯的比赛尤其是荷兰和德国决赛的录像之后,得出以下结论:足球比赛已经没有明显的位置分工,场上11个球员要可锋可卫,技术全面,能力高超。

南派足球往事(十九):创新改进全攻守,意外折损阵中将

克鲁伊夫

故此,全国各省球队也开始学习全攻全守型的足球理论,并在日常训练中付诸实践。

而苏永舜对此却持有保留意见,当时的中国足球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如此冒进的去学习荷兰的全攻全守,只怕是得不偿失。试想一下,即便是夺取了三运会的广东队中,让杜庆恩、叶细权、梁德成、蔡锦标、关至锐等人去组织进攻、冲锋陷阵,反过来让容志行、何佳、陈熙荣、杜智仁等去阻截铲抢对手,只怕连三运会预赛都过不了关。


南派足球往事(十九):创新改进全攻守,意外折损阵中将

杜庆恩


从1974-75年之间,广东队在场上的战术准则都是后卫线一旦断下球,第一时间都是交给控带更为出色的中场或者锋线队员,由他们去组织进攻。这种在当时被认为“落后”的战术思想反而是广东队走到最后的保障。

提升球员的技术能力,扩展球员位置属性,逐步培养起全面型球员、发展全攻全守战术,的确是一支优秀球队走向完美的趋势。但是认清自己的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恐怕更为重要!

进入1976年后,苏永舜也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的“全攻全守”,调整自己的训练方式。

对于容志行、陈熙荣、杜智仁、欧伟庭、何佳、谢志光等前场球员,训练他们控带过人传接向更快速更简捷的方向发展,此外还打乱人员组合,尝试不同的人员搭配,丰富球队中前场的技战术风格。

对于杜庆恩、关至锐、叶细权、蔡锦标、吴志英几名后卫球员,则是重点训练他们的控带能力和传球准确率,并且允许他们在比赛中冲过半场,上前助攻。


南派足球往事(十九):创新改进全攻守,意外折损阵中将

容志行、蔡锦标、欧伟庭、何佳


1976年初的冬训像往年一样,全国各省球队都来到温暖的南方集训。春节前后的表演赛上,广东队连战连捷,其中一场更是在越秀山击败辽宁。

此时的广东队可谓风光无限!可这风光没持续多久,一场意外而来比赛却让广东队折损一员大将。

就在广东队即将出发前往厦门赛区参加联赛预赛的时候,广东队接到国家体委临时安排的一场比赛任务,陪正在二沙头集训的朝鲜国家队进行一场教学比赛。

又是朝鲜队,苏永舜一听到是朝鲜队,就开始感到头疼,对于这支打法凶悍的亚洲劲旅,苏永舜可谓是记忆犹新。1974年初,同样是陪朝鲜队的一场教学赛上,广东队以0-3败北,赛后苏永舜被当时在场边观战的国家体委领导骂的无地自容。

头疼归头疼,不过对于上级安排的这场教学赛,苏永舜不敢有丝毫怠慢,尽数派遣主力上场。

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这场教学赛上,广东队的陈伟浩因为一次碰撞导致右脚胫骨骨折。陈伟浩虽然在全运会时还是球队替补,但是他在这个冬天的训练里成长极为迅速,大有夺取何佳陈熙荣主力位置的势头。虽然他的控带传球还不如何陈两人老辣,但是他在中场对于局势的准确判断,及时果断的上抢,出色的奔跑能力,给球队带来了丰富技战术选择。

此前,禤洁球因为没入选出国名单而心情低落,整个冬训期间状态都十分低迷,现在无谓的又折损了刚刚冒起来的陈伟浩。


南派足球往事(十九):创新改进全攻守,意外折损阵中将

前排左三陈伟浩


“朝鲜队真是我的命中克星啊”,苏永舜无奈之下只能如此自嘲。

更令他痛心的是,陈伟浩的伤势即便是后来伤愈复出,却始终难以恢复到最佳的状态,一个可造之材就这样泯然于众人。

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下一回,请看


肆意调侃,

嬉笑怒骂,

都是希望中国足球能好,

哪怕他弯路崎岖,

哪怕他病入膏肓,

我是硬腿子,

欢迎大家一起来聊个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