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併購苦果:高培陷入債務糾紛,恆天然再減持貝因美

近年來,國內外奶粉行業的併購重組案例“層出不窮”,雖然也有成功標的,但失敗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還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多年之前,蒙牛宣佈百億收購雅士利國際,一時引發資本市場的高端關注,可惜的是,雅士利國際一度陷入虧損,從而成為蒙牛的“包袱”。


奶粉併購苦果:高培陷入債務糾紛,恆天然再減持貝因美


在盧敏放成為蒙牛總裁之後,對雅士利國際進行了系統性的改造,比如更換管理團隊、加大精準營銷力度,基於此,雅士利業績得到了逐步改善。

2019年,蒙牛宣佈收購澳洲貝拉米,但是,截至目前,貝拉米仍然未在中國獲得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

無獨有偶!

2014年9月,恆天然宣佈入股貝因美,併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然而,貝因美的利潤水平卻不盡如人意,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恆天然的業績。


奶粉併購苦果:高培陷入債務糾紛,恆天然再減持貝因美


自從2019年以來,恆天然與貝因美合作不愉快的消息卻屢屢傳出來,2020年以來,恆天然再次宣佈減持貝因美,兩者分手的跡象愈發明顯,只不過徹底分手可能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另外,2020年2月4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佈了裁判文書,高培(廣州)乳業有限公司(下稱“高培乳業”)與新西蘭蕊盛蕊有限公司(下稱“新西蘭蕊盛蕊”)因為“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而對簿公堂。


奶粉併購苦果:高培陷入債務糾紛,恆天然再減持貝因美


《五穀財經》注意到,高配乳業與新西蘭蕊盛蕊之間的利益責任糾紛,還要從2012年說起,這也就是說已經持續八年之久。

企查查提供的信息顯示,2012年1月,新西蘭蕊盛蕊決議將新西蘭蕊盛蕊公司名下子公司,即廣州蕊盛蕊公司(下稱“廣州蕊盛蕊”),出讓給國健(香港)集團有限公司,並收回品牌蕊盛蕊及REBORNNE對廣州蕊盛蕊使用權的授權。

在庭審中,高培乳業稱國健(香港)集團有限公司及香港高培公司均為海南國健在香港設立的公司。

資料顯示,新西蘭蕊盛蕊同意將其持有的全部廣州蕊盛蕊股權以及資產、證照一併轉讓給香港高培公司。

2012年4月9日,廣州蕊盛蕊更名為高培乳業,投資人由新西蘭蕊盛蕊公司變更為香港高培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余丹變更為龔小文,企業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臺港澳法人獨資)。

2013年1月23日,新西蘭蕊盛蕊公司出具《收據》,確認收到香港高培公司支付的收購100%全部股權轉讓款950萬元。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作為高培乳業的前身,廣州蕊盛蕊竟然於2012年1月25日向醫藥公司出具了一份《擔保書》,承諾為深圳蕊盛蕊公司與醫藥公司之間的業務往來產生的所有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高配乳業最終與醫藥公司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同意向醫藥公司支付284萬元(包含貨款、違約金、遲延履行利息、財產保全費)。

高培乳業陸續向醫藥公司支付上述款項,醫藥公司於2017年2月28日出具《收款收據》確認已全部收到284萬元。

基於此,高培乳業稱香港高培公司與新西蘭蕊盛蕊、餘丹於2012年1月17日前已經就股權及資產轉讓達成了合意,餘丹於2012年1月25日仍以廣州蕊盛蕊的名義對外擔保,損害了高培乳業(前身為廣州蕊盛蕊)的利益,故請求新西蘭蕊盛蕊、餘丹承擔侵權責任。

“實際上,在奶粉行業併購過程之中,經常會發生類似的事情,這就要求收購方做好盡職調查工作,同時,被收購方也要堅持誠信原則,否則,就會自食併購惡果,”一位證券從業人士告訴《五穀財經》,在併購重組過程之中,存在很多潛在的問題或者說陷阱,一旦處理不當,就會發生各種糾紛,耗時之長,讓人瞠目結舌。

慶幸的是,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新西蘭蕊盛蕊、餘丹應在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七日內,向高培乳業賠償損失人民幣287萬元,包括清償金額、執行費和上訴費等等。

但是,敗訴的新西蘭蕊盛蕊身在國外,勝訴的高配乳業能否順利收到這筆補償,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高培乳業在行業內可謂是“聲名鵲起”,但是,卻不是因為業務做的風生水起,而是因為各種問題而遭曝光。

2017年8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曾公佈《關於高培(廣州)乳業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檢查情況的函》,該函顯示,高培工廠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缺陷很多。

譬如,工廠檢驗稱,2017年4月23日生產的高培100呵護裝幼兒配方奶粉(800g/罐,批號201704236022,實際產出10495罐)生產記錄,該批產品生產情況未見異常,產品檢驗合格全部放行。

但《庫存卡》和《報廢單》等顯示,2017年5月10日報廢525罐(共420kg)該批次產品,並於2017年5月12日被廣州市碧韻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運走。企業未能提供該批不合格品的《不合格品/品質異常評審處置單》和相關不合格的檢驗記錄。

另外,2018年8月,為了推廣自己的“奶粉+牛初乳”“健康全餐”組合,高培還請來一些所謂的“行業人士”站臺,然而,為高培牛初乳站臺的“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科普教育委員會主任”蔡旭峰,卻被媒體指其根本是不是協會成員,也不是什麼牛初乳專家。

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等行業人士表示,嬰幼兒不宜吃牛初乳,並稱這種營銷是“瞎扯”、“造概念”、“虛假宣傳”!

不僅如此,同年8月,廣東省食藥監發佈《廣東省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情況通報(九十五)》顯示,高培(廣州)乳業有限公司檢查“不合格”,停產並移交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理。

高培(廣州)乳業有限公司通過配方註冊的嬰幼兒奶粉有高培、冰臻、迪唯恩三個系列,這也意味著這三款奶粉目前被“停產”。但是,這份通報隨後又被刪除了,引發行業人士的各種猜疑。

2020年春節以來,由於疫情因素影響,大中型奶粉企業憑藉“綠色通道”繼續保證了正常銷售,但是,小奶粉企業銷售卻受到了較大影響。

一位渠道人士告訴《五穀講壇》,高培旗下奶粉銷售也受到一定不利影響,但全年影響多大,則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如果4月能夠基本結束,那可能會小一點。“為了自身資金安全,建議經銷商和門店在給小奶粉企業打款時務必慎重,儘量分批次打款,且不要大額打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