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去醫院,你會停止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前幾年有部紀錄片,叫《人間世》,都是發生在醫院裡的故事。

我一直沒看,不敢看。我怕面對人間的生離死別,即便知道它必然發生。我知道這世上有太多苦難,但一個普通人,除了給予廉價的同情,並無所能。無法解決,無力承擔,於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只能假裝沒有看見。

多去醫院,你會停止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很不喜歡去醫院,但最近因為家人的原因,我成了醫院裡的常客。醫院從來不是個讓人開心的地方,人們因為病痛難忍,無法自愈,被迫去醫院尋求幫助。面對難纏的疾病和高昂的費用,病人不開心,每天接待這麼多病人的醫生和護士也不開心,尤其是在治療不順利的時候。當然,產房大概是醫院裡唯一讓人帶著開心去的地方。畢竟除了疼痛,還將誕生新的生命。

但最近,我卻覺得,年輕人沒事也應該來醫院看看,我們甚至應該在學校裡開辦“醫院研學課”,學生除了去博物館、美術館、風景名勝,也應該花上一天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去醫院看看,去體驗醫生的工作。因為醫院,會為你展示諸多人生的真相。

因為醫院,是人間離生死最近的地方。醫生這個職業也因此尤為特殊。我有時想,天天在醫院工作的醫生,是不是比寺院的僧人,更看得透生死?面對密集發生的生老病死,面對有力或無力的救治,一天又一天,醫生們是更樂觀了?還是更悲觀了?還是……更漠然了?

多去醫院,你會停止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醫院,是人人平等的地方。無論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疾病並不因你的身份,而對你有所不同。疾病面前,人人平等。

醫院,也是最不平等的地方。即便是同樣的病症,有沒有社保,有沒有保險,有沒有充裕的資金……這些差別,決定著病人和他們的家人,將選擇怎樣的治療手段。

醫院是生命的計時器。光顧醫院的頻率,和年齡成正比。年輕的時候,除了單位組織體檢,我一年可能也去不了一次醫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去醫院的次數也隨之增長:不光因為自己生病,還有家人,親戚、同事或朋友……年輕的時候,讓你煩惱的是頻繁地收到結婚的請柬(又要準備給紅包了);而現在,你常收到的是醫院的“請柬”:你身邊的生老病死越來越多,你無奈地知道,你正在老去;你也因此而警醒,知道自己時間的珍貴。

醫院是人間最真實的劇場。每個門診都在上演著一部部懸疑片,醫生就是偵探,用手中的線索推斷出結果;每個急診都上演著災難片,病人和醫生一起面對突發的情況;而每張住院部的病床上都上演著家庭倫理劇,關於親情、友情和愛情的韌性,只是有些集數長,有些集數短;有些演員多,有些演員少;有些結尾是喜劇,有些結尾是悲劇。

我家人住院的時候,病房裡的一個東北大哥,帶著媳婦來北京看病。之前身體不舒服,在老家的醫院檢查,說是癌症。兩口子好幾個晚上沒睡著,想以後怎麼辦,孩子怎麼辦,不甘心,又找了當地另一家醫院的專家,專家說看你這個病的進程,不像癌症的典型症狀啊,去北京查查吧。於是到了北京,查出是脊髓炎。東北大哥說,當時有種死裡逃生的感覺。

我想,出院後的他們,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有所不同。

另一邊,母女倆等著給老頭做活檢手術。說之前查出肺有陰影,第一次治療效果很好,醫生說短期好好護理,暫時不會有什麼問題。但老頭煙癮大,愛抽菸,出了院忘了疼,不讓抽就躲起來抽,結果很快就二進宮。女兒生氣,也無奈。

是為了嗜好少活幾年,還是戒了嗜好多活幾年?無論什麼結果,都因為當初自己的選擇。

每天,醫院都在上演著這些故事,生離死別,在別處如此天崩地裂的事情,在醫院裡卻如此平常……可人間又有什麼比這還重要的呢?當我們面對生死,再談及那些理想、談及煩惱、談及快樂、忠誠、興趣、背叛、愛……一切,彷彿都顯得有些矯情、滑稽和瑣碎了……

所以,如果你是個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但卻因為種種瑣事,陷入迷茫、困惑、憂愁,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我會建議你去兩個地方:去一趟菜場,你會感到人間煙火氣的可愛;再去一趟醫院。在那裡,你會直抵生活的本質,你知道你來自哪裡,去往何處,時間不因你的困擾而停止。你可能因此會受到某種啟迪,重視你更該重視的,放下本應該放下的,不浪費時間,不虛度生命,去過更值得過的生活。

多去醫院,你會停止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