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大爆紅行業看“後疫”商業轉型

從五大爆紅行業看“後疫”商業轉型

復工之後,企業更要加速騰飛。

撰 文 | 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

責 編 | 曹欣蓓

新冠肺炎突如其來,打亂了太多企業的既有節奏,不同行業上演了一場“冰與火之歌”。相比以“宅”為特色場景的服務經濟逆勢而起、“互聯網+”醞釀發酵,實體零售卻是一派門可羅雀的慘淡現狀,由此也倒逼線下商家以最高時速轉型線上。

在後疫情時代,每個行業都有獨屬於自己的“勢”,對因疫情而獲得超預期增長的行業而言,該如何守住這份“勢”,在未來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對受到疫情衝擊的行業而言,該如何尋找新的機遇,打造重生之“勢”?

前不久,《中歐商業評論》聯合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第一時間對成都創新企業的疫後經營進行了追蹤訪談,看看作為市場毛細血管的企業生態,如何尋找生機、逆風飛揚。作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企業家們,他們對於行業格局的判斷與思考,也值得我們借鑑。正所謂“善戰人之勢”,希望我們的廣大企業都能如千仞高山上的轉圓石,崢嶸發展,威勢逼人。

01 在線醫療:“雲”看病火了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互聯網醫療企業第一時間衝上一線。

截至2月11日,阿里健康的問診頁面累計訪問用戶已經超1000萬,累計在線問診用戶近100萬人。越來越多“宅在家”的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此前在大眾視野中並不活躍的互聯網醫療服務。

在線診療的爆發

自疫情爆發之初,四川駿逸富頓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微問診”便快速開啟了在線發熱諮詢服務,據悉,目前微問診的在線諮詢平臺每天可以為零售藥店服務8萬人次左右;醫聯作為互聯網醫療企業,也通過7×24小時在線諮詢為患者服務,截至2月9日20點,醫聯關於疫情相關諮詢患者已經超過20萬人次。

由於疫情快速發展,諮詢量大增,平臺上千名醫護人員春節期間都在加班。此外,非疫情相關的在線問診增加,也是特殊時期不能忽視的現象。

“疫情期間儘量不出門,去醫院可能還有更大風險,還不如在網上找個醫生問問情況。”最近,頻頻偏頭痛的嚴女士便遇到這種情況。和嚴女士一樣,宅在家中的特殊時期,大量慢病患者無法去線下醫院就診開藥,線上就診就成了選擇。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醫聯相關負責人表示,特殊時期醫聯也上線了慢病在線診療平臺,可為患者在線開藥並通過快遞送藥到家。“目前醫聯已累計為500多萬慢病患者服務。”

技術遠程支持

疫情推動了企業的技術革新。

“在線問診服務是微問診針對疫情緊急研發出臺的新功能。”四川駿逸富頓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聰俊表示,微問診平臺是基於雲系統的大型視頻問診併發系統,“在抗疫情期間,視頻問診的可靠性、人性化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前端靈活的部署能力保證了服務能夠深入用戶家裡面,提高了獲取遠程醫療服務的便利性。”

1月26日,基於中國電信四川公司5G雙千兆網絡,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成功完成了兩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遠程會診。

隨著技術的更新發展,在線醫療顯然會迎來再次更新,除了人工智、大數據,5G的成熟也將在在線醫療中得到應用。

發展中的在線醫療產業鏈

梅花創投投資總監陳子薇表示,未來,在線診療產業鏈中的以下三方面角色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是醫療科普,大部分人在在線診療的服務中會接觸到各種醫療工具,對用戶而言,他們可以通過自查對自身情況進行快速評估,對平臺而言,有助於和用戶建立信任和品牌形象,從而獲得更多的用戶。

二是病人分流,在線診療初步篩選病症的輕重,並基於此給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節約了線下醫療資源,同時提高了資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

三是醫療數據的積累和沉澱,以及對應的商業化模式的探索。數據可以應用到公共衛生和商業應用兩大方向,比如基於數據的疾病預測、保險公司風控、藥企的個性化研發和精準化營銷等。

02 MCN:危機與機遇並存

新型冠狀病毒成為2020年中國經濟的一隻“黑天鵝”,讓經濟增長遭受巨大的挑戰。

卻又以另一種方式加速“互聯網+”的發展,在新領域進行滲透。以短視頻為例,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快手的用戶使用時長穩定在45,700萬小時左右,抖音的用戶使用時長也穩步增長至45,986萬小時。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危機重重

MCN好比是娛樂圈的經紀公司,連接著內容與平臺。通過簽約包裝網紅,幫助網紅獲取粉絲、流量,進行活動運營實現商業化變現。在運作模式上,MCN更為依賴線下場景拍攝,商業模式上則多依靠品牌廣告投放帶來營收。

這兩大特性使得MCN受疫情的影響要明顯許多。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內容拍攝暫停,也使得MCN旗下的部分賬號活躍度受到影響。就短視頻賬號而言,一般都有固定的更新頻率,一般是日更或周更2—3條。“由於人們都呆在家中避免外出,劇情PGC類的內容無法拍攝,使得我們的一些賬號更新頻率減少,數據走勢略下滑。”成都OST娛樂總經理袁鵬說到。

對MCN機構而言,內容製作雖受到影響但也還能緩解,更要命的是廣告收入受到影響。據洋蔥集團聶陽德介紹,他們的客戶主要是直接品牌客戶和廣告代理渠道公司兩大類,所有客戶都因為疫情延遲開工,到目前為止還有一半沒開工,現在只能優先處理年前的訂單。

機遇暗藏

在新冠肺炎的打擊下,遭受重大損失的線下品牌方應對疫情、挽回線下損失的策略是"從線上找彌補",直播便是重要的線上策略之一。而抖音和快手作為兩大天生具有賣貨資質的視頻應用,紛紛推出了優惠政策,希望把更多品牌吸引到平臺上來。

這也使得MCN機構看到了新的機遇,緊抓起直播業務。

“我們公司除了賬號運營之外,還在運營抖音、全民K歌、B站等各大平臺的主播直播,直播在春節期間表現非常良好,直播數據和開播人數增長很快,達到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水平。”OST娛樂總經理袁鵬說到。“我們現在已經有很多合作的品牌主,在接下來我們會更細緻的打磨內容。”

主陣地轉移

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表示,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媒體的主陣地已慢慢向短視頻這個新陣地轉移。就此次春節期間,抖音用戶共搜索了4373萬次和武漢疫情有關的內容,包含“武漢冠狀病毒最新通報”、“武漢現狀”、“武漢疫情”等方面。而隨著用戶的湧入和大量內容的生產,就更需要平臺發揮平臺監管作用,加強對內容的審核,保證內容的真實,防範謠言的傳播。

與短視頻平臺息息相關的MCN機構在此次發展中雖然遭遇了一些影響,但總體而言,機遇大於危機。電商正成為短視頻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MCN機構如果抓住趨勢,那麼便可獲得巨大紅利。

03 遠程工具:曇花能否長久?

2月3日起,不少公司結束超長春節假期,開始復工。和以往不同的是,員工的辦公場地變成各自家中的書房、客廳甚至是床上。常年打輔助的線上辦公軟件一時間成為辦公必需品。各大軟件提供商在這一特殊時刻積極配合,開放遠程辦公資源。

一週後,學生黨加入到“遠程辦公”的行列,線上線下的各大培訓機構的“網課”相繼上線。“停工不停活兒”“停課不停學”,疫情讓大家“宅”在了家裡,但工作學習不能耽誤,遠程工具在此刻刷了一波存在感。

辦公軟件的“大考”

公開數據顯示,僅在節後開工首日(2月3日),就有超過1000萬企業在使用阿里釘釘遠程辦公,企業微信的企業用戶數也達到了數百萬,個人用戶數上千萬。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當日,釘釘、企業微信等面臨前所未有的共同考驗——均因訪問量激增導致短暫限流。

疫情帶來爆發式的流量增長,也將辦公軟件置於一場“大考”中,不斷考驗各家的產品與技術能力。“哪款視頻會議軟件比較好用?”已經成為不少企業之間交流的話題。

對於辦公而言,交流、會議僅僅是工作的一部分,項目的執行、落地等也需要在辦公過程中推進,因此,一些細分化、垂直化的辦公工具也應運而生。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遠程工具在關鍵時候幫助實體企業降低了停工損失。”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宇認為,這也極大限度地激發了互聯網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

在線教育的“高光時刻”

在“宅在家”的特殊時期,學而思早早開啟了在線教育課程。學而思成都的高數老師小馮通過學而思自己開發的APP,為報名線下課程的學生提供了在線教學。“教學效果和麵對面教學效果差不多,特別是對於在課堂老是受同學影響的學生,線上課程中反而更容易集中精力。”據透露,在疫情期間學而思也為學生開放了免費的公益課。“熊孩子終於不用天天在家玩遊戲了”,在家長們的助推下,學而思的網課報名不在少數。

“宅”經濟對於“在線教育”平臺的推動力可見一斑。

在此過程中,原本的線下教育平臺也意識到了線上教育的重要性。和線上教育的風生水起相比,線下教育市場顯得蕭條許多。少兒藝術培訓機構土豆苗的聯合創始人李業韜便表示,疫情期間,其所有線下校區都停課,教學無法正常開展,“所以短期內我們會把在線業務提上來,作為一個重點,以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

如何才能借勢騰飛?

據華泰證券研究所和海比研究數據顯示,2012年、2017年國內移動辦公市場規模分別為53.7億元、194.4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78.3億元。

遠程工具的發展趨勢下,企業該如何借勢騰飛?

數字化轉型顯然是重要手段之一。在教育領域,疫情之後,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發展也將持續。瓜創客創始人、CEO肖恩認為,疫情對整體素質教育的核心影響,是對線上的普及和擁抱“但在教培行業中,迴歸好的內容,才會產生好的續課和轉化,用戶生命週期更長。同時,也能獲得好的用戶口碑,從而有效分攤獲客成本。”

就目前而言,與其說遠程辦公、遠程教育“飛”起來了,倒不如說它們正在迎著朝陽奔跑。

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宇建議,對於遠程辦公平臺,未來應深度融合智能語音和網絡視頻、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技術,完善和優化已有功能基礎上,滿足更多人和更多企業的個性化辦公需求;而對於在線教育,企業可圍繞“工具”和“內容”兩方面做好深度創新,即提供更能滿足學生需求的個性化教學內容和滿足教師個性化教學需求的智慧化教育工具。

至於最後遠程工具能不能飛起來,也看各個企業誰跑得夠快。

04 生鮮新零售:“疫”外火爆的生意

“在家待著,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新零售行業,正是居家隔離這道疫情防火線的核心支撐之一。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銷售額分別增長350%和600%。大平臺火爆之外,一些基於本地社區的生鮮電商企業也在此次疫情中迎來機遇。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供應鏈大考

受疫情影響,原本習慣網上購物的年輕人們,在當前被迫宅在家裡的情況下,也成為了生鮮市場的主力軍,他們這方面的需求,呈指數級暴漲;而許多原本轉化困難的中老年人,也被迫轉向線上買菜。“以為在家辦公可以不用早起,沒想到還是要早起搶菜。”談起近日的搶菜經歷,家住成都英倫聯邦的劉小姐心有慼慼焉。

訂單量的增加,給各大平臺最直接的考驗就是供應鏈。

由於供難應求,多家生鮮電商平臺如今都需要“提前一天預定”或者“定時秒殺”。一旦錯過時機,蔬菜就一售而空。如果需要送貨上門,則更是難上加難。“這次疫情是對生鮮零售的一大考驗。”蘇寧易購集團副總裁、家樂福中國CEO田睿日前在接受公開採訪時表示。

在面對疫情的反應速度、調度能力、運營彈性上,大平臺還是顯示出了更強的優勢。例如,生鮮電商業務急增,除了供應鏈之外也面臨運營人力瓶頸,盒馬鮮生調動了餐飲企業的富裕人力,蘇寧旗下的家樂福O2O徵調了蘇寧電器店的人員,進行“員工共享”;但像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就缺乏這種大平臺的騰挪空間;再小一些的平臺例如呆蘿蔔,春節期間沒有組織自提點復工,錯失了一波窗口時機。

由細微見大勢,此次疫情之後,行業洗牌無疑會更加猛烈。

本地生鮮崛起

巨頭們忙著拼供應鏈,業內的中小企業則通過業態模式的創新,另闢蹊徑,在此次疫情中也獲得增長。

家住高新區某小區的胡小姐最近終於不再“搶”菜了,“朋友推薦了一個新的買菜APP,只要提前一天預約購買,第二天就能在家樓下取到新鮮的蔬菜。”胡小姐口中所說的APP就是成都本地生鮮平臺“幸福有菜”。

“幸福有菜”是一種新興的社區生鮮電商配送模式,採取的是平臺預訂製+集中配+末端無接觸式生鮮自提櫃模式。

這一模式也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春節期間“幸福有菜”新增了近100個簽約小區。“加上原本已簽約和運營的,成都就接近300個小區了。如果按每個小區1000戶來算的話,那麼我們目前的服務覆蓋了成都30萬家庭用戶。”俞慧表示。

突圍生鮮業

據歐睿數據,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達到4.97萬億,同比增長5.3%,2019年突破5萬億元。也就是說,儘管近年來隨著用戶的網購習慣逐漸養成,生鮮電商發展越來越快。但目前中國生鮮交易仍然以線下農貿市場為主,市場份額超過50%,生鮮電商的渠道份額僅2.5%。可見,未來生鮮電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如其來,培養了更多線上購買生鮮食品的新用戶,給生鮮電商行業帶來了新一輪發展機會,而另一面無疑也會加劇市場競爭。在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特聘專家黃寰看來,“面對此後生鮮電商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該領域的中小創業者要突圍取得長久發展的關鍵點在於明確自己的社區服務定位,打造自身核心優勢。”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客戶購買生鮮產品時主要考慮新鮮度、配送速度以及性價比三大因素,本地企業可嘗試從這三方面入手,在群雄割據的生鮮電商市場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黃寰表示。“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說。”

一、打造“輕理念”供應鏈和物流模式。本地企業作為平臺,可以直接給社區自提櫃招引源頭供應商,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保證產品的新鮮度,供應商的生鮮產品存放與社區小店的冰箱、冷櫃設備中,直接由社區居民自提,從而保證了全程的冷鏈物流。這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社區自提櫃也使得生鮮類產品核心的“最後一百米”的配送問題更容易得到保障。

二、專注於打造精準本地化服務。企業應秉持“千店千面”的經營理念,將本地化服務做到極致。針對安置智能蔬菜櫃的每一個社區,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對消費需求做大量的調研分析,結合不同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購買習慣等來設置冷鮮櫃主要售賣的商品種類,並精準佈局針對性的優惠促銷政策,在更好服務於社區居民的同時,提升自身產品相較於大平臺的性價比。

05 手機遊戲:宅家戰“疫”的MVP

受這波疫情的影響,KTV、聚餐、旅行等線下娛樂方式受阻後,遊戲行業迎來一波超預期增長,尤其移動端遊戲。

在一眾線下產業蕭條的大環境下,手機遊戲卻迎來了用戶在線時長、在線數量增幅驚人的現象,堪稱戰疫中的MVP行業。相比過去兩年改行業的強監管、版號限制、資本撤退。2020年,這個意料之外的強勢開局,對於遊戲行業來說,像一劑強心劑。

爆發的手遊

春節歷來都是手遊行業翹首以盼的大旺季,不過今年市場沸點的出現,明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老遊戲《瘟疫公司》的“枯木逢春”,瘟疫、病毒等疫情期間的關鍵詞,也讓這款遊戲備受關注。自今年1月21日登頂以來,這款誕生了將近8年的遊戲,已經連續15天霸佔蘋果應用商店付費遊戲榜首位置。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頭部遊戲依然是這一爆發期的“寵兒”,數據顯示,春節期間《王者榮耀》的峰值DAU在1.2-1.5億之間;《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億之間,都創下歷史新高。

在用戶規模上,其他遊戲也實現了大幅增長。據七麥遊戲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iOS遊戲暢銷榜前15名的遊戲中,14款遊戲除夕後的預估下載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完美世界的《新笑傲江湖》,春節下載量峰值較除夕增長220%。

在疫情期間,對於宅在家不能外出的人們,遊戲取代了原有的部分社交功能。因此,在特殊時期,手機遊戲打出好成績並不意外。

馬太效應:大企之幸,小廠之殤

只有真正的從業者,才知道“宅經濟”給手遊帶來的體驗。

成都瓦瑞爾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常江浩表示,這個春節期間,其休閒遊戲《江湖醫館》的用戶量僅比平時稍微多一點。而另一款產品《合成塔防》作為老遊戲,則是迎來了一波用戶迴流。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在遊戲行業,大廠商分走了大部分蛋糕,中小廠商生存環境較為惡劣。即使是這個春節,得利最多的仍是那些已經佔據了大半江山、坐擁大量用戶的大廠商。

一方面,大公司的產品“吸金”能力出眾,另一方面,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大公司與小公司的承受力也會有所差異。“比如,遠程業務造成的困難中,研發業務的團隊大於發行業務團隊,大團隊大於小團隊,內容驅動型大於流量驅動型。”成都遊戲工場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晏京瑜如是說。

但對於對企業所佔的“大蛋糕”,常江浩則持樂觀態度。“我們所做的遊戲是休閒遊戲,收入主要來源是廣告,而廣告內容,往往是大公司的遊戲產品。當大公司發展得好,我們企業也會發展得好。”

站在產業鏈角度來看,大廠和小廠之間未必是擠壓與被擠壓的對立狀態。隨著產業分工的不同,大廠商不僅在研發能力上具有體量優勢,而且在IP授權、發行渠道、產品運營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相對而言,中小企業在開發環節更靈活,因此合作共贏,才是最好的破題點。

存量用戶爭奪是關鍵

從2018年3月29日至年底,全國選擇主動註銷的遊戲企業就多達8306家,到2019年,這一數字更是增加到了15987家。而在疫情期間,全國倒閉的遊戲企業也達上百家。

可以推得,特殊時期,即便是“MVP”,也會受到“掉血傷害”。繁榮的表象背後,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甚至存在著不小的隱憂。

中長期來看,疫情結束後遊戲公司會有一定的用戶流失,但樂觀的行業預期是,可能一部分用戶留在了遊戲當中,培養了習慣。但是,遊戲行業遠不是過去用戶野蠻生長的態勢,增量空間已不大。接下來,越來越激烈的存量博弈將持續。

成都遊戲工場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晏京瑜表示,研發方面,用戶留存本身主要取決於產品內容,做好產品內容的相關工作就是持續發展的核心。此外,發行方面,流量匹配和拓新途徑的研究需要更專業和開闊。

未來,用戶的口味愈加挑剔、耐心也越來越少。遊戲公司面臨更大的挑戰。大公司的挑戰是具化的,更多的中小公司則需要通過優秀的產品獲取用戶。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END

从五大爆红行业看“后疫”商业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