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被人類滅絕的動物:圖五袋狼有老虎斑紋,圖八的皮被製成甲冑


大家都知道袋鼠是澳大利亞的國寶,而在袋鼠中有一類新南威爾士白袋鼠,通體雪白,十分漂亮,甚至有“白雪公主”和“最漂亮的動物”的美譽。和其他白色動物不同的是,白袋鼠的白是基因突變導致。在生活習性上,它們多以群居為主,以草為食,跳躍行走,同赤袋鼠並無分別。不幸的是,它們因為其美麗的皮毛,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在人類的大量捕殺下,新南威爾士白袋鼠於1927年滅絕。

臺灣雲豹。雲豹是我國臺灣省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它全身呈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雲豹的原因。深色的花紋給了它們很好的偽裝,但後來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和棲息地被破壞,雲豹已經40多年再未現蹤跡,2013年4月,臺灣學者宣佈,其可能已經滅絕。

巨兔袋狸。它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有袋類動物,因其身形較大,且耳朵要比其他袋狸長出許多,從遠處看就像一隻兔子的耳朵,常常被錯認成兔子,因此便得名為巨兔袋狸。在澳大利亞,巨兔袋狸的天敵主要是袋狼、狼狸、野狗等,它們主要捕獵一些老弱病殘的巨兔袋狸,因此並沒有對巨兔袋狸的繁衍造成威脅,反而有利於提高種群質量。人類的過度捕殺和對其棲息地的破壞最終導致了巨兔袋狸的消失。1930年後,人們便不曾發現過巨兔袋狸的蹤跡。


巴釐虎是現代虎中體型最小的一種,與一隻美洲豹的體型一般。生活在印尼巴厘島北部的熱帶雨林裡。巴釐虎以各種動物為食,它的天敵只有人類。巴釐虎的虎皮有巨大的市場和價值,它的骨頭也常常被用作藥材。人們在慾望面前,肆無忌憚地獵殺巴釐虎。巴釐虎的數量急劇下降,趨於滅亡。殘存的巴釐虎因數量太少無法繁衍,直到1937年9月27日最後一隻巴釐虎被射殺,巴釐虎滅絕。

袋狼,正如它的名字那樣,與袋鼠相似,其腹部有育兒袋,從外形看更接近於狼,是一種食肉有袋類動物。它的背上佈滿虎皮斑紋,因此又得名為塔斯馬尼亞虎。袋狼曾經廣泛生活在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草原,後來隨著澳洲野狗出現和大量繁衍,袋狼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加上後來人們的大量獵殺,袋狼走向了滅絕。隨著最後一隻名叫本傑明的袋狼死亡,袋狼從此絕跡。照片中的袋狼張著嘴巴,它們的嘴巴可以張成180°,但是咬合力卻不是十分出色。

平塔島象龜。它們是一種棲息在東太平洋科隆群島平塔島島上的巨型陸龜,主要以仙人掌、鳳梨、水蕨等植物為食,行動速度非常緩慢,每小時只能移動260米。1971年,人們在島上發現了一隻平塔島象龜個體,此後再沒有其他平塔島象龜被發現。2012年6月24日,這些象龜死亡,平塔島象龜滅絕。


新疆虎是裡海虎的中國稱呼,與裡海虎屬同一種群。新疆虎是世界第三大虎,個頭僅此於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亞虎。新疆虎的滅絕與生態環境惡化密切相關,森林被砍伐,草場被耕種,新疆虎失去了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數量一時間銳減。加上人類的獵殺,新疆虎最終所剩無幾。據調查,地球上最後10只裡海虎,僅2只正常死亡,其餘均被偷獵者殺害。1980年,隨著最後一隻裡海虎的死去,裡海虎已全部滅絕。

蘇門答臘犀牛北部亞種。這種犀牛曾大量分佈在中國和東南亞,它們重達一噸,四肢粗壯,身上披有鎧甲似的厚皮,在戰國時期人們還會用它們的皮製作鎧甲。後來隨著氣候變化、棲息地的縮小以及人類的獵殺,這種犀牛於1916年在中國滅絕,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徹底滅絕。

日本狼。這種狼是世界上體型最小最為稀有的一種狼,它們曾廣泛分佈在本洲、四國、九洲的山林中,群居,群體獵食。它們喜歡在晨昏聚集嚎叫,聲音響徹山谷,因此也被日本人稱為“吼神”。後來由於日本人的滅狼行動,日本狼的數量急劇減少,1907年,最後一頭雄性幼狼被獵殺,日本狼滅絕。日本狼滅絕後,森林中的野鹿和其他動物種群不斷擴大,不到一百年時間就有4400公頃的森林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