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砍柴供哥哥讀書,多年以後哥哥背叛革命,弟弟官至正國級

導讀:讀書改變命運,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一句至理名言。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舊社會,窮人家的孩子要想出人頭地,讀書可以說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舊社會的窮人家根本無法一塊供幾個孩子一起讀書,所以大部分情況都是女孩輟學回家,將上學的機會留給兒子,這也反映出當時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

上世紀二十年代,湖南祁陽的一戶貧農家裡也遇到了沒錢供孩子讀書的情況,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去世的早,兩個兒子全靠母親一人拉扯。到了上學的年齡,母親實在拿不出兩份錢供他們上學,所以只能讓一個孩子讀書,而另一個就要外出幹活和母親一起供另一個讀書的孩子。

弟弟砍柴供哥哥讀書,多年以後哥哥背叛革命,弟弟官至正國級

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母親一直拿不定主意,到底讓誰去讀書,誰去幹活掙錢。就在母親進退兩難的時候,弟弟站了出來,他跟母親和哥哥說:“哥哥是家裡的長子,應該讀書,以便將來光宗耀祖,我沒有哥哥聰明,就留在家裡幫助媽媽幹活吧。”

從那以後,為了賺足哥哥上學的錢,弟弟除了幫助母親種田之外,還要上山砍柴去集市上賣。依靠母子二人的努力,哥哥順利完成了學業,並且在外面參加了革命。如果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將來哥哥一定會有出息,回家來光宗耀祖,而弟弟則會在家務農一輩子。

弟弟砍柴供哥哥讀書,多年以後哥哥背叛革命,弟弟官至正國級

可事與願違,後來兄弟兩人的發展卻大相徑庭,讀書的哥哥因為意志不堅定當了革命的叛徒,相反弟弟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並最終官至正國級。這不是故事,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哥哥名叫陶自強,弟弟名叫陶鑄。

陶自強參加革命之後,還加入了共產黨,並且在湖南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之後又跟紅軍隊伍上了井岡山。供哥哥讀書畢業之後,弟弟陶鑄也離開家鄉,憑藉過人的意志和努力,他順利考入了黃埔軍校,成了第五期的一名學員。

畢業之後,陶鑄跟隨革命隊伍先後參加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一直在黨內擔任要職。後來由於工作需要,兄弟二人都被派往敵佔區進行地下工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整個中國都沉浸在白色恐怖之下,很多革命人士沒有忍住敵人的威逼利誘,叛變了革命,哥哥陶自強就是其中之一。

弟弟砍柴供哥哥讀書,多年以後哥哥背叛革命,弟弟官至正國級

當時他在敵佔區進行地下工作,不幸被敵人逮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至死不屈,可最終卻沒能抵擋住敵人的糖衣炮彈,最終叛變了革命。與哥哥相比,弟弟陶鑄卻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氣節,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也曾不幸被捕,在被敵人關押的4年時間裡,無論是嚴刑拷打還是糖衣炮彈都沒能打倒他,後來陶鑄被革命同志營救出來,繼續從事革命工作。

之後幾十年時間裡,他出生入死,為革命赴湯蹈火,逐漸成長為一名傑出的革命家。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已經是四野政治部的副主任了,新中國成立之後,陶鑄先後擔任過省委書記,副總理,政治局常委等職,成了正國級幹部。

弟弟砍柴供哥哥讀書,多年以後哥哥背叛革命,弟弟官至正國級

而哥哥陶自強叛變革命之後,當過反動派的縣長,不過在後來的戰爭中,他果斷髮動起義,重新回到了人民的隊伍中。新中國成立之後,鑑於陶自強能夠幡然悔悟,組織上也沒有為難他,安排他在家鄉當了一名校長。後來陶鑄回鄉探親,兄弟倆說起當初的事情,哥哥一直說愧對弟弟,當年你砍柴供我讀書,最後我卻走了彎路,差點成了歷史的罪人。

陶鑄開導哥哥說,能夠改過自新就好,今後再為人民服務也來得及。後來在陶鑄的建議下,陶自強辭退了校長的職務,當了一名語文老師,專心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