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2000年,纽约佳士得一场拍卖会前夕,中国学者突然发现拍品中的一件汉白玉浮雕石板是一处近代被盗古墓中的文物。按照国际公认的文物保护相关法规,国家文物局随即发起了紧急追索程序。

然而类似的跨国追索此前从未有过成功案例——当文物变成拍场上的商品,多方利益盘根错节之下,背后的各方势力自然不肯轻易松口。就在官司进展迟缓,拍卖日期却一天天逼近,局势十分紧迫的时候,一个纽约收藏家出来打破了僵局。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纽约的元老级古董商 Robert H. Ellsworth(安思远)


他全名叫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是一位犹太裔的古董商。以收藏中国文物出名的他,又因为做了大量明代文物的收藏及研究,被国际收藏界誉为“明朝之王”。

也许有人听过他的中文名字,是中国韵味十足的安思远

这位常年出没在佳士得、苏富比拍场上的传奇古董商无疑是拍卖行的贵客,然而这一次,安思远并不准备与他们“同流合污”。听闻此事后,他马上回到自己的仓库翻找——果然曾经收购过一块明显与佳士得准备拍卖的藏品是一对的文物。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安思远随即联系中国文物局,详细地将自己收藏的文物照片、资料一并发送过来。他公开表示,既然是违法盗运出国的文物,不管自己曾经花了多少钱收购的,理应归还给中国以维护全球的文物保护秩序。

作为纽约乃至于世界知名的古董商,安思远这一开口及行动表率显然分量极重。连“唯利是图”的古董商都主动归还了非法文物,佳士得再耍无赖就显得自己太流氓了。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拍卖兽首的佳士得向来“臭名昭著”


终于,在2001年美国法院作出了返还文物的最终裁决,同年5月这对五代时期的武士浮雕双双归国。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国际法规无偿追回文物,有第一次才有后来的无数次,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安思远在国际上大名鼎鼎,但归还文物事件前在国内却鲜有人知。大概是因为他之前“只卖不捐”,我们很多人有一个普遍认知:捐赠文物的就是好收藏家,而靠它们来盈利的就不怎么“好”。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凝神观看回归文物的国内观众


国内的收藏教父“京城大玩家”王世襄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一生收集、修缮、保护了无数珍贵明清家具,对中国各种民俗文化做了大量研究的他,后来房子被没收,跟一堆珍贵的文物一起挤在小屋子中。

吃了一辈子苦保护下来这堆家具的他,因为晚年将它们统一以超低的价格出手“卖捐”给上海博物馆的举动,遭受了好几年的骂名:“说什么文化研究收藏家,还不是为了钱”——但这些多到让上博建起一个明清家具馆来收藏陈列的珍贵文物,只是给他换来了一个宽敞舒服些的居住及写作环境而已呀。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上海博物馆陈列的王世襄旧藏


安思远作为纽约的“中国古董教父”,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1996年他受邀到北京故宫展出他的碑帖收藏,其中有4卷《淳化阁帖》在整个中国的收藏、书法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在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成书的它直接奠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1996年受邀到北京展出现场 图源:雅昌艺术


所以尽管它不是书画作品,却是比很多书画作品还珍贵的一本书法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书法的圣经。展出的同时,我们国家就试图通过收购的方式让这几卷无价之宝归国。然而1996年的我们实在拿不出太多钱,交易最终没有谈成。

幸运的是,费尽心力从各拍卖场集回四卷《淳化阁帖》的安思远一直妥善收藏着它们。直到2003年,在友人的牵线下,安思远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转手给了上海博物馆。国宝最终顺利归国,皆大欢喜。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所有的“独具慧眼”都源于日复一日的研究苦功


然而直到现在也有不少人跳出来说450万美元买贵了,说安思远真是贪得无厌。但事实上,这套法帖在书画方面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其稀缺程度都使得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同时期的嘉德春拍场上,齐白石先生的一件作品拍出了3.7亿元的天价。16年前上海博物馆买下的这部法帖,假设现在摆上拍卖场,450万美元连个零头都算不上。所以事实上,当时买下《淳化阁帖》简直是捡了一个大漏。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淳化阁帖》古人的“书法教科书”


而作为一个精明的古董商,迟迟不出手的安思远又怎么可能意识不到这件藏品一直在升值中。就算在当时,想要找到更高出价的买家对他来说也是易如反掌。就此看来,安思远将《淳化阁帖》卖给上海博物馆,已经是一个极其“不商人”的行为了。

事实上安思远一直反复强调过“我首先是一个古董商,其次才是一个收藏家。”

古董商就是投资者,看准了有价值的古董就果断出手,在其价值超过买入价的时候卖出来盈利,“唯利是图”才是本分工作。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在纽约曼哈顿大道的家是他向来访者展示中国艺术之美的地方


然而声称自己是一个古董商的安思远,却悄悄地做过很多“亏本生意”。

1991年,他在香港筹措资金成立了一个中国文物艺术修复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是保护当时正遭受严重破坏的中国安徽等地的古建筑。

在我们的推土机碾过一栋栋珍贵古建的时候,是一群“美国佬”在尽力搬迁、修复、保护我们的民居文化。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来中国游历的安思远


1992年,他深入安徽黄山,捐款修缮了建于明朝的家祠“宝纶阁”。现在,这里成了安徽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

或许是做了一辈子中国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与中国文物打了太多年交道生出的情感。总之,这是这位收藏界人尽皆知的精明犹太裔古董商悄悄做下的一笔万本无利的生意。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现在变成了当地一个著名旅游景点的宝纶阁


不管是为了艺术品愿意倾家荡产的收藏家,还是只要有好价钱啥都可以卖的古董商,没有人能够一直拥有它们。

清末杭州最大的收藏家顾文彬为了存放书画建起一栋楼,起名“过云楼”;为字画收藏散尽万贯家财的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为自己的书画鉴赏随笔集起名《烟云过眼》。

艺术收藏如过眼云烟,聚散有时的文物终将散落四处。他们都早已看透这个必然的事实。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 年轻时踌躇满志的安思远


2014年,85岁高龄的安思远在纽约家中不慎摔倒而作古。于是他的所有私人收藏上了拍卖场,连续七天六场拍卖,创下8.16亿人民币的历史记录。

那些被他从各地拍场、古玩店、私人藏家手中云聚而来的艺术品,这些他日夜相伴时时把玩研究的收藏品,霎时如一阵狂风吹来云散而去。而曾经人来人往高士云集的家宅,也随着安思远的逝去空荡、寂静下来。

我想他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古董商,但也肯定担得起“收藏家”这三个字的分量。


参考文献:

“中国古董教父”的锦瑟华年-安思远珍藏纽约拍卖记 文/陈又君

文化传承 收藏有学——略说中国收藏学 文/章利国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这个犹太人被称“中国收藏教父”,“出卖”佳士得帮中国追回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