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肖战粉丝事件看“粉丝经济”:一面欣欣向荣,一面岌岌可危

这两天,我被肖战粉丝事件刷屏了。

点开一个新闻APP除了疫情新闻之外,首当其冲的就是肖战粉丝事件的梳理、点评、感想......

好奇心促使我大概浏览了一下事件的始末,不得不说,作为圈外看客,觉得肖战也确实算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降的“典范”了。

由肖战粉丝事件看“粉丝经济”:一面欣欣向荣,一面岌岌可危

我们暂且不去评说就这个事件中到底谁对谁错,谁有理谁没理,因为确实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立场和想法。他最喜欢春雨绵绵的天气,觉得风雅多情;而你最喜欢风和日丽的天气,觉得温暖和煦,这要是对上,谁能说服得了谁呢?

所以,咱们今天不去评判这个事件,只是来说说粉丝经济这事儿。

什么是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 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

最开始应用于与偶像、明星相关的直接场景,比如说购买某个歌手的演唱会门票、专辑等。但现在粉丝经济被宽泛地应用于文化娱乐、 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多领域。

由肖战粉丝事件看“粉丝经济”:一面欣欣向荣,一面岌岌可危

粉丝经济的进阶发展

最初的粉丝经济很单纯,为粉丝的单向行为。因为喜欢某个明星而购买与这个明星有关的商品。

后来粉丝与明星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粉丝逐渐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

再后来粉丝逐渐形成规模,开始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粉丝活动,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追随式的消费行为,粉丝的购买力越来越强,话语权也越来越强。

而现在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连接越来越密切,我在网上看到别人称其为“相互养成式追随”。粉丝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

由肖战粉丝事件看“粉丝经济”:一面欣欣向荣,一面岌岌可危

粉丝经济的两面:欣欣向荣和岌岌可危

明星需要粉丝经济么?

答案毫无疑问。

粉丝数量越多、粘性越大、购买力越强,对应明星的选择权、影响力、商业价值就越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越受各路金主爸爸的喜欢,事业发展也能越来越好。

或者,咱们再直白一点说,当下明星的价值更多时候取决于其背后的粉丝群体。上到影视剧的选角,下到各路厂商的代言,谁不喜欢一个更有号召力的人呢?

当然,这种模式并不一定是万无一失的,但不确定风险较小就已是足够吸引人的了!

而粉丝经济的力量还远远不止这些:小到为偶像打榜,制作、购买偶像的各种周边产品;大到为偶像庆生,车体广告、公交站牌广告铺天盖地,或是有很多粉丝群体以偶像的名义做善事义举。最主要的是,这些都是粉丝群体自发的,偶像们只负责坐享其成。

由肖战粉丝事件看“粉丝经济”:一面欣欣向荣,一面岌岌可危

所以说,粉丝经济越来越规模化的同时,也带出了很多商业机会。

但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粉丝经济也不例外。

粉丝的所有行为都会被贴上偶像的标签,偶像或需要为粉丝行为进行买单。就以肖战粉丝事件来说,就是非常典型的偶像为粉丝行为买单的案例。

粉丝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人的经济利益,于是引起了这群人的反攻。而他们的着力点毫无疑问的落在了偶像的身上,于是乎......抵制开始。偶像的价值也因此被打上问号。

品牌、厂家、导演、投资方......都会借此重新评估其价值。

由肖战粉丝事件看“粉丝经济”:一面欣欣向荣,一面岌岌可危

所以,当下粉丝和明星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相互性。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无论怎么样,存在即合理,人民文娱的观点或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由肖战粉丝事件看“粉丝经济”:一面欣欣向荣,一面岌岌可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