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深度好文」網絡進入“我是你爸爸時代”

過去十年裡,我看著亞馬遜的圖書推薦從莫名其妙變得異常精準,彷彿隔著屏幕坐著一個圖書管理員。他對我的熟悉程度與日俱增,我已經不需要說任何話,他就能向我推薦一批我絕對不會放過的書籍。亞馬遜能做到這一切,基於它對用戶數據的分析,以及對我的瀏覽和購買行為的分析。因此,在一次次購物過程中亞馬遜逐漸瞭解我,可以越來越精準地做出推薦。

  如果亞馬遜更進一步呢?

  舉個例子,假若我是個地心說支持者,在亞馬遜上不斷購買相關的書籍,而亞馬遜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覺得有責任推薦日心說。於是,它根據既往的用戶數據,尋找到一套最有效的書,可以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漸漸地對地心說產生懷疑,然後發生動搖,最終投向日心說的懷抱。當然,在許多人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問題是,地心說或日心說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亞馬遜擁有的這種科技能力本身。假設讓一個人從地心說支持者變為日心說支持者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那麼,如果亞馬遜想要改變用戶的其他認知呢?

「每日深度好文」網絡進入“我是你爸爸時代”

  這是用戶自我發展的偶然,還是亞馬遜利用技術造成的必然?換一句帶有男權社會色彩的話來說:亞馬遜究竟是你兒子,還是你爹?

  以“今日頭條”為例。作家無論在平臺上發送任何內容,系統都會先嚐試著給予一定數量的推薦。比如說把這條內容推送給一萬人,然後計算這一萬個人裡會有多少人願意點開閱讀。如果比例達到標準,就會向更大範圍的用戶進行推送;如果達不到標準比例,那麼就會停止推薦,讓這條消息自然沉底。這相當於給每一個作家制定了績效考核指標,而且在最短時間內就可以給出反饋——讀者喜歡或者不喜歡,寫作者需要或者不需要調整內容。同樣,如果你是一名讀者,在每次給你推送消息時,系統會檢測到你點開了哪幾條。然後在下一輪推薦時,去掉那些你不感興趣的主題,推薦你可能感興趣的主題。於是,你越點越多,你想要看的也越來越多,最後根本停不下來

「每日深度好文」網絡進入“我是你爸爸時代”

  也就是說,你的訂閱和閱讀從一種主動行為,變成一種被動行為。你最終能看到什麼,並不取決於你的主觀意願,而是由系統決定——系統決定你能看到什麼,不能看到什麼。回到亞馬遜的問題上來,如果是系統“希望”你看到什麼的話,這究竟算是你的自由選擇,還是科技公司利用技術造成的某種必然?

  什麼叫“我是你爸爸時代”?這就是。科技公司認為它們比你更懂你,它們的判斷高於你的判斷,它們的意志凌駕於你的意志之上。

  傳統互聯網時代,用戶是作為單純的消費者而存在。互聯網公司無論提供的是服務還是內容,用戶的主要行為是消費。但是在“我是你爸爸時代”,用戶除消費內容和服務之外,還被科技公司當作生產資料的一部分。不單要消費內容和服務,還需要充當信息的傳播路徑和提升用戶活躍度的工具,用戶行為本身也從消費變成生產。

  這就是各種智能算法不斷被詬病,但是科技公司依然在不斷加大投入和執行力度的原因——它是有效的,受到智能算法控制的用戶,能夠產生設計者所期待的行為,得到他們想要的數據。

  而你的意志呢?你的意願呢?你的選擇呢?這些事情好像已經變得不再重要。“我是你爸爸”的背後,潛藏的邏輯是:一小部分人高於另外的多數人,前者可以決定後者的行為;從決定他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逐步演進到決定他們相信什麼、贊同什麼以及認同什麼。因為前者比後者聰明,而且佔據技術上的優勢。這一切的本質,還是統治權。有人奉自己為神明,視其他人為自己的創造物,認為自己比他們更瞭解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擺弄他們,可以讓他們做出任何自己期待的行為,這就是瀆神——以自己為造物主。

「每日深度好文」網絡進入“我是你爸爸時代”

  無論是《一九八四》還是《美麗新世界》,探討的都是政府統治。但在“賽博朋克”的世界裡,科技巨頭對民眾的統治可能要嚴密精細一萬倍。手機運動監控能通知你的保險商何時提升保費,汽車自動駕駛可以算出誰是你的情人,智能家居甚至可以算出讓哪一個開關失靈能徹底激怒你,好讓你在暴怒之下幹掉自己,看上去卻像是個純粹的意外……有必要的話,更可以通過控制你看到的每一個網頁、每一條信息、每一個路邊燈箱,或聽到的每一句廣播,影響你的潛意識,讓你莫名其妙辭掉工作,醒悟過來時發現自己站在某個鳥不拉屎的高原湖邊,只不過是因為當地企業向網絡公司支付了一筆高額旅遊推廣費而已。

  網民喜歡叫這個“爸爸”,那個“爸爸”,可能他們都是對的。

關注我後就會發現,你想要的我都會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