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差課時長套路深 “一哄而上”的在線培訓引發吐槽大會

  未來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張冰清)為了應對疫情挑戰,避免更多損失,大部分企業都在努力轉型線上,儘可能讓業務正常運作。而校外培訓機構亦是如此,大多數機構紛紛開設線上課程,並開啟了獲客、轉化等一系列流程。

  全面轉型線上,在線教育的線上體驗更加受關注,也暴露出了其效果存疑、課程超時等諸多問題。

  “線上教育的效果難道靠家長來保證嗎?”

  “學校的在線課上完後,還要上輔導班的在線課。我是累死了。”初二學生林夏向未來網記者抱怨道,“我感覺我們已經變成電腦兒童了。”

  林夏說,早上8點開始上網課,同學們都睡眼朦朧,穿著睡衣。父母就在身邊,一邊辦公一邊時刻監督學習情況。

  林夏吐槽著自己變成“電腦兒童”,而林夏的媽媽卻對在線課的效果越來越存疑了。心想,“要退掉之前報名的校外在線課。”

  記者瞭解到,自林夏上六年級來,每年寒暑假,林夏媽媽都會給孩子報猿輔導的數學和英語在線課,連續報了兩年。寒暑假期間,白天家長在外上班,孩子在家上課,讓林夏媽媽覺得方便又實惠。

  而今年寒假,林夏媽媽對在線教育機構宣傳的“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依舊可以保證學習效果”產生了懷疑。

  由於疫情,林夏所在學校現在正在開展“停課不停學”,上午由學校的代課老師給學生上覆習課,複習之前的知識,下午上教委準備的生命教育和防疫知識課。上完這些之後,林夏還要上校外輔導班的在線課。

  在林夏媽媽看來,學校的代課老師很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會通過輪麥、開視頻時時監督學生,但是即使是同一個老師,線上線下的監督效果還是存在差異。

  而在校外機構的線上課堂中,林夏媽媽發現,輔導老師講完一個知識點一般讓孩子挨個“扣1”後就進行下一個內容的講解,並不會照顧到所有的孩子,孩子的狀態需要家長監督才能保持專注。

  “現在每天陪著孩子上課,才發現沒有老師在身邊監督,孩子幹什麼的都有,沒有三分鐘就走神了。線上教育的效果難道靠家長來保證嗎?”林夏媽媽對此感到鬱悶,根據單位安排,居家在線辦公,才發現孩子上網課原來效果這麼差。

  “學校老師一般比校外的強,學校老師都沒辦法同時兼顧講課和監督,校外輔導怎麼可能一下管理這麼多人?還有現在天天看電腦,孩子眼睛根本受不了。”林夏媽媽打算疫情結束後,將之前打算報名的在線課都轉到線下。

  “學習肯定不能停,但是寧可跑遠一點,花費高一點,也要上線下課。”林夏媽媽說。

  休息10分鐘上課兩小時 在線課程時長超時

  北京家長蘇婭的朋友圈每天都不亦樂乎,昨天是孩子打卡跟外教對話,今天是孩子打卡數學思維訓練到了第6關。今年寒假,蘇婭給5歲的小寶報了三個培訓班,包括英語、編程和數學思維訓練。

  所有的培訓輔導都得在線上進行,像蘇婭這樣,不少家長都擔心孩子的線上課程時長太久,會造成視力下降的問題。

效果差課時長套路深 “一哄而上”的在線培訓引發吐槽大會

受訪者供圖

  為此,蘇婭在家裡買了投影儀,“手機屏幕太小,孩子看著看著越離越近,屏幕越大對眼睛傷害越小,而且投影幕布沒有藍光。聽說就是藍光最傷眼睛。”

  蘇婭向未來網記者坦言,雖然學齡前的孩子上課普遍一節課不到20分鐘,但是英語20分鐘,思維課20分鐘,編程課再20分鐘,加上前前後後的準備時間、課後練習。“孩子一天至少也要看屏幕1個多小時。”蘇婭擔心才5歲的兒子從小就要帶上眼鏡。

效果差課時長套路深 “一哄而上”的在線培訓引發吐槽大會

受訪者供圖

  北京家長李敏同樣為了孩子的眼睛,專門買了兒童款的防藍光眼鏡,還配套買了可以給眼睛按摩的護眼儀。

  李敏向未來網記者表示,自己給上5年級的女兒報名了作業幫一課,“有的一節課45分鐘,還有的一節課120分鐘,再加上疫情期間孩子需要同時上多門課程,眼睛實在吃不消。”

  教育部等六部門去年7月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明確規定,線上培訓應當根據學生年齡、年級合理設置課程培訓時長,每節課持續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

  未來網記者瞭解到,在作業幫一課推出的五年級數學衝頂班中,每節課的時長均為120分鐘。課程詳情裡雖註明老師會帶著孩子做眼保健操,但是休息時間卻並沒有顯示。

  未來網記者諮詢作業幫一課的客服,詢問120分鐘的課程中間是否有休息時,對方表示中間會安排休息5到10分鐘,但是具體上課多久後休息、每次休息多久,該客服人員並沒有回答記者。

  

“說好的”課後答疑群成課程推銷群

  “打開微博是在線教育廣告,看看微信公眾號也是在線教育廣告,手機短信更是被學而思、猿輔導、火花思維這些機構轟炸了個遍。”來自北京的家長王懸的兒子今年上二年級,平時上的是線下班課。

  教育部於1月27日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各機構線下課程取消,學生在家不外出。

效果差課時長套路深 “一哄而上”的在線培訓引發吐槽大會

受訪者供圖

  培訓機構的線下課程按下“暫停鍵”,各大平臺也紛紛從線下轉戰線上,王懸抱著試試看地心態報了猿輔導寒假數學特訓班,“挺便宜的,45塊錢6節課。”王懸說。

  一方面孩子還小,目前沒有作業,學校每天課程也是讓孩子學習摺紙和百家姓之類的素質課程。另一方面,王懸也想讓孩子嘗試一下在線形式。

  “在線課視頻下面都有互動區,有時候孩子就看著同齡人在裡面聊天,我不盯著,或者老師講得互動性不強,孩子就會走神了。”王懸向記者表示,總體來說課程還是讓孩子覺得有趣味,可以學進去。

  孩子的課程結束後,應要求會給家長開一個在線答疑的家長會。關於孩子上課的問題,老師可以在線解答。還貼出了一個群二維碼,家長可以掃碼進群,並告知家長,即使是非上課時間也可以隨時解答家長的問題。

  王懸說,進群后就不是這個上課的老師,而是另外一個班主任老師,說負責對接家長,以及課後作業的問題可以向他反饋。

  王懸這才知道,原來低價課是為了把家長的拉進群,向家長們推課的。隨後的幾天,群裡經常出現機構發佈的拉新消息,比如現在購課可以便宜,還會額外贈送課程。

  同時,還會對群裡發問過的家長進行點對點的宣傳。群裡會經常發優惠信息,有時候是打折,有時候是送課。

  王懸坦言,“聽著聽著你就不理智了,感覺自己像“待宰羔羊”一步一步的就進入了買課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