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一枚印章管審批”解痛點舒民心

□通訊員 劉江雪 王哲

記 者 杜輝升 報道

本報莒縣訊 按照“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一次就辦好”的目標,作為全省第3家、日照市首家試點,莒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創新行政審批模式,拆除各類“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堅持“一枚印章管審批”,為企業“疏痛點”,讓群眾“舒了心”,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以前辦理食品經營業務手續變更,涉及工商、食藥監等多個部門,辦事人需要挨個跑,蓋多個公章。”莒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徐偉介紹,“如今,只進一扇門,能辦所有事,窗口受理、審批、發證一氣呵成。”與此類似,一些“痛點”,成為莒縣“放管服”改革的著力點:劃轉27個部門單位的245項事項,審批機構由27個部門的96個科室精簡為5個審批科室,審批人員從201名壓減到57名,壓減率71.6%。

這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我革命,引發了從理念到體制的政府職能轉變。為避免材料審核與踏勘評審走“兩部門分頭負責、審批互為前置”的老路,莒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審批環節的163項踏勘評審工作全部集中到踏勘評審科,實行聯合踏勘、聯合評審、聯合圖審。對暫時不具備劃轉條件的,堅持“以效率和便民為先、不為劃轉而劃轉”。

放眼莒縣沭東新城,總投資約216億元的32個項目開工在建,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沭東新城綜合體項目從立項到開工都沒超過35個工作日,得益於行政審批服務局的‘代辦幫辦’服務。”莒縣沭東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審批提速就是給企業增效,讓企業家把更多時間精力用在企業發展上,有充足的信心去面對市場競爭。”莒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朱春彥說。上半年,莒縣新登記市場主體5767戶,同比增長超過45.9%。

該局推出的“一窗綜合受理、一套流程辦結”服務,將涉及投資建設項目的68項審批事項全部集中到一個窗口綜合受理,將原來分散在96個科室的審批事項整合到5個審批科室。同時,創新實施“容缺審批”,允許項目相關材料預審合格後即可開工建設,企業在承諾時限內補齊手續。這讓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到38個工作日以內,遠低於全省要求的45個工作日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